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1995年7月3日,林业部以林策通字[1995]83号文件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全文如下:第一条为了使确定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以下简称森检对象)和补充森检对象工作规范化,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1996年1月,林业部以林护通字[1996]2号文发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的通知。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林业部《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林策通字[1995]83号)的规定,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经全国林业行政、生产、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专家会议审议,经林业部审核,予以发布施行。同时废止1984年林业部林发(护)字〔1984〕452号文发布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新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共35种,其中昆虫19种,病害16种。在广西分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森林植物检疫荼中,如何收集和建立森林植物检疫信息数据库,并结合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阐述了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中的森防人员管理、检疫证书管理、无检疫对象苗圃管理、检疫对象及有害生物管理及检疫哨卡和管理主要的功能。系统具有图文结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35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5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简介李东军秦绪兵邵文惠(山东省林木保护站,250014)为了便于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自1996年1月林业部公布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后,我们经过调查和多方查阅资料,基本查清了35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目前在国内(山...  相似文献   

5.
林业部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部《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现予发布施行。1984年林业部林发(护)字[1984]452号文发布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同时废止。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1、杨干象;2、杨干透翅蛾;3、黄斑星天牛;4、松突圆蚧;25、日本松干蚧;6、湿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8~2000年陕西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确定了本省分布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共14种,其中害虫8种,病害6种,还查明了分布在我省应补充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共3种,其中害虫3种,病害0种。  相似文献   

7.
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自1984年公布以来已有1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变化,该对象名单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后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结合新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本文就检疫对象的制定原则和管理办法阐述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自1984年公布以来已有1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变化,该对象名单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后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结合新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本文就检疫对象的制定原则和管理办法阐述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试论森林植物检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解答了森林植物检疫的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森林植物检疫;为什么要进行森林植物检疫,怎样进行森林植物检疫,阐明了森林植物检疫的定义和内涵、开展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怎样进行森林植物检疫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森检技术工作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该文对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5点建设性意见,可供森林植物检疫管理部门和广大森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一家刨花板厂为例,用该厂目前使用的原料在德国弗劳霍夫木材研究所进行系统的工艺试验。试验设计和数据计算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工段采用相应措施可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一定的工艺条件,可降低施胶量30%。  相似文献   

12.
徐杰  叶林 《中国林副特产》2006,(3):13-14,68
通过在乔木树种上嫁接繁殖,可使榆叶梅形成良好干形,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有更好的应用价值。试验证明,李树与榆叶梅嫁接亲合力好,可以作为乔化榆叶梅的嫁接砧木,嫁接后可以形成较好的干形,达到乔化榆叶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柳州首次引入美花红千层(Callistemon citrinus)和垂枝红千层(Callistemon viminalis),经过4年多的栽培繁殖和观测研究表明:2种红千层能适应柳州市气候条件,能正常生长开花,花色鲜艳美丽,一年开2次花,观花期长达4~5个月。繁殖宜采用压条和扦插,其栽培应用技术为地栽和盆栽,是优良的观花园林树种,可在柳州及相应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是森林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数字林业”项目的发展,全国各地建立起了数据丰富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如何从现有的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中进行自动化的评价计算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和产品。在对其系统进行研究时,首先总结了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然后描述了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的一般模式,最终实现一个直接从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中获取量化指标而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的系统。该系统利用ARC/INFO的ODE技术以及由VB开发环境直接从森林资源信息库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中获取量化指标,进行用户可控的评价计算,最后由系统对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提供丰富的图形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枯斑盘多毛孢菌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n Desm.)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15天的培养液有较高的致萎蔫的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致萎活性没有较大的提高。该毒素是一类极性较大的非蛋白类物质,能用甲醇将其从培养液中较好地提取出来。pH值对毒素粗提液致病活性无显著影响,毒素粗提液中活性成分能被活性碳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廉价金属硫酸盐为催化剂,在γ-戊内酯/水复合溶剂中催化半纤维素定向转化制备糠醛,糠醛得率高达50.2%,半纤维素液化转化率达95.5%。在γ-戊内酯/水复合溶剂中,以金属硫酸盐为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直接催化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玉米芯和竹粉定向转化制备糠醛,其中糠醛得率分别达39.5%、29.7%,木质纤维原料液化转化率分别达86.5%、80.5%。  相似文献   

17.
阐述北美红杉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以萌生条茎段为材料,采用多菌灵、新洁而敏、升汞等药剂处理外植体,以降低污染率;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试管增殖,从而减少变异;通过壮芽及生根培养,获取大量适宜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植2~3年后,以便进一步培育北美红杉扦插苗,并为生产部门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  相似文献   

18.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研究的样品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的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亲疏关系),根据一批样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此为划分类型的依据,将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在同一类,而将关系疏远的聚合在不同的类,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将整个分类系统绘制成一张聚类图(或称谱系图),并由聚类图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9.
福建桉树人工林材积表和蓄积量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对桉树人工林83块标准地和164株样木进行调查,选择V=aDbHc和V=aDb方程并进行多方程拟合对比,编制桉树人工林二元材积表和一元材积表,结果表明:该表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且误差小,能满足林业生产上的精度要求。同时为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效率,选择林分平均高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建立桉树人工林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该模型经检验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Variations in parallel-to-grain static shear strength and perpendicular-to-grain tensile strength of Scots pine wood from mature stands in Finland and Swede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linear mixed model analyses. Approximately 35%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shear strength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readily available independ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f the basic density was included,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total variation could be controlled. In tensile strength perpendicular to grain, only approximately one-fourth of the total variation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the respectiv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property was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on wood densit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absence of strength–density relationship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