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庄全村500亩成鱼池,1979年起连续五年亩产超千斤.1983年成鱼产量达到78.62万斤,比1978年28.99万斤增长1.71倍,五年平均增长34%,平均单产1572.4斤.(一)改善鱼池条件 原有鱼池大小不一,池浅埂狭,一般水深只有1公尺多,亩放鱼种120多斤,单产400多斤.1973年开始整修,到1979年建成大小整齐(面积7~8亩),岸直埂宽(3公尺),池大水深(2.5米以上),连片的83只新鱼池,合计653亩.1981~1982年两个冬春,又对47.7亩水深不足2.5米的鱼池进行了第二次改造.1982年亩放鱼种269.5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 1972年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为16.33亿亩,总产量6,027.84亿斤,平均单产371.3斤。在禾谷类作物中,玉米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总产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近二十年来,世界玉米发展较快,与1948—1952年的平均数比较,1974年玉米的栽培面积扩大了3,008.9万公顷(4.51亿亩),总产量增加了1.64  相似文献   

3.
棉花生产传统上惯用早抪、稀植,人工整枝,争取“三桃”,生育期长,病虫危害重,管理繁杂,劳动强度大,投资多,产量不高.为了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几年来,我们和裴村大队科研站,共同进行了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7年示范种植186亩,平均亩产皮棉114.2斤,其中有14.5亩达168斤。1978年示范种植127亩,平均亩产皮棉131.5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3成。前茬油(艹才)平均亩产86斤。高密化除棉田在栽培管理上和常规管理不同,也和过去“万株小棵早打顶”不同。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属淮北旱作杂粮地区,历史上三麦单产不过百斤。近几年来,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实行科学种田,探索生产规律,使三麦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0年亩产121斤,总产17万斤;1971年亩产250斤。1972年亩产473斤;今年三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27斤,比去年增长32.6%。总产76万斤,比1970年翻了三番半。有两个生产队单产超过了700斤。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近几年油菜生产发展较快,1976年全县种1.57万亩,亩产39斤,今年已达到13.22万亩,亩产131斤,平均每年增加近4万亩,亩产提高30斤.油菜面积占冬闲地的26.4%,占全省油菜462万亩的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这两年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田进行调查,探索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形态和主要栽培措施.现将考察结果,初  相似文献   

6.
我区种植杂交稻已有四年,1979年已发展到250万亩。四年来,收成两丰两欠,1976年试种单季杂交稻350亩,平均亩产1100斤;1977年扩至41.7万亩,单产降到758斤;1978年气候条件有利,195万亩平均亩产850斤;1979年受灾单产又降到785.7斤。从目前生产条件来看,约有60%的面积已经具备了亩产千斤左右的条件,但实际产量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7.
昭乌达盟地区谷子播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30~40%,因此,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由于耕作粗放,十年九旱,病虫、草危害严重,致使谷子历年单产只有百斤上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谷田面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产量也有提高。昭盟农科所1981年15亩谷子丰产田,平均亩产882.57斤;1982年10亩谷子丰产田,亩产880斤。国营乃林农场平庄分场自建场至1979年的二十余年间,谷子单产一直在200斤左右,在昭盟农科所帮助下,1980年200余亩谷子单产达到399斤;1981年337亩单产710.4斤,1982年,在400亩地力不均、土层薄的田块上,平均亩产超过了650斤。1981年昭盟科委在翁牛特旗桥头公社组织谷子开发试验,面积为11142亩,在前三年亩产约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9.
1980、1981年在无锡东亭公社春雷二、五队进行日本引进水田农机具试验。两年的总产和单产都超过1979年,且远远超过太湖地区单季稻平均单产水平。试验方面积为390.6亩。1980年水稻总产400,602斤,1981年418,681斤,分别比1979年增产21,013斤,39,092斤即增长5.54%和10.29%;1980年单产1025.61斤1981年单产1071.89斤分别比1979年增加90.11斤和136.39斤,增长9.63%和14.58%,1980年高产田块有42.67亩,平均单产1136.12斤,最高田块单产1240.75斤,1981年亩产1100~1200斤的高产田块有90.63亩,最高田块单产1282.3斤。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于1980~81年在无锡县东亭公社春雷大队第二、五耕作队进行。目的是研究、探讨引进日本农机具的合理工艺和农艺途径,并考核其技术经济效果。1980年在水稻生长期间,虽然遇上阴雨、寡照、低温和强台风等极为不利的条件,“试验方”栽培的390.6亩水稻,1980年仍获得平均亩产1025.6斤的好收成。比1979年单产935.5斤,增加90.11斤,增长9.63%;总产达400602.75斤,比1979年(双季稻约占35%)增长5.54%。其中 IR661和 IR24,142.2亩,单产1024.68斤,5.93亩最高单产达1242.73斤。东亭3号51.9亩,单产1059.19斤,昆稻2号78.2亩,单产1026.71斤,嘉农76—298亩,单产1011.68斤,小品种21.3亩,单产960.94斤。1981年试验方平均亩产1071.89斤,超过1980年,比1979年增产14.585。实践证明,从日本引进的水田农机具,只要机械工艺与栽培农艺相互适应,密切结合,应用于单季稻栽培是能达到高产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油茶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要树种之一。湖南省常宁县油茶成林71万亩,是全县水田面积的1.4倍,素有油茶之乡的美称。但从全县油茶产量来看,单产是非常低的。如高产的1981年,全县亩产茶油11.5斤,而1978年,全县亩产茶油仅为6.7斤,高低相差将近一半。如果与高产典型比,如湖南省邵东县黄草坪林场的21.65亩油茶,平均亩产达到了85.4斤,为常宁县低产年份亩产的12.7倍。这说明油茶单产目前普遍比较低,而且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县夏熟作物全面丰收,全县10.2万三麦平均亩产687.7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历史最高年增加16.8和26.5%;十二个公社40776亩冬绿肥(其中红花草3.6万亩,金花菜2188亩,蚕豆423亩,6625箭筈豌豆158亩),平均亩产达到7200斤,比大丰收的1976年增产35%,总产、单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盐城市的杂交水稻制种,自1983年大面积(4万多亩)平均亩产超200斤以来,产量逐年上升,质量稳步提高。1984年制种2.7万多亩,单产243.8斤,平均纯度达98%以上。1985年制种3.3万多亩,亩产285.1斤,其中特约专业制种基地建湖县庆丰乡和郊区楼王乡共制种1.2万多亩,平均亩产304斤,田间纯度在99.9%以上。这几年的大面积制种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主要抓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合理安排播期,保证花期相遇和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4.
1965年,是我场在渤海滩上开荒生产连续获得高产的第三年。生产的第一年,即1962年,种水稻6,100亩,平均亩产452斤;1963年,种水稻7,800余亩,平均亩产826斤;1964年,种水稻8,100亩,平均亩产达904斤;1965年战胜了种种困难,7,400余亩水稻平均亩产突破千斤大关,达到1,113斤,最高亩产达1,450斤。 1965年,这个地区是大旱之年,到6月14日才降了一场透雨,全年降雨量比上年少53%以上。到5月28日,我场8,000亩稻  相似文献   

15.
新洲县幸福公社八大队是棉麦两熟的平原地区。常年小麦栽培面积占夏粮作物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夏粮总产量的90%以上,棉花的前作有80%左右是小麦。该大队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三面红旗,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连年获得了小麦的高产。1964年收小麦612.8亩,平均亩产470斤,比1963、1962年依次增长44.8%、81.82%。1965年实收面积860亩,平均亩产628斤,又比1964年增长  相似文献   

16.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棉产量在两年连续超《纲要》的基础上,今年又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620斤,比去年增长一成多,10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08斤,比1971年增长三成,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单产皮棉150斤以上的社、场有3个,180斤以上的大队有7个,有62个生产队单产皮棉超过200斤。  相似文献   

18.
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国以来,浙江省的油荣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产量最高的1979年,其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1951年增长1.78倍和1.2倍。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甘兰型油菜新品种,增施肥料和改进栽培技术,油菜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七十年代的平均亩产为124斤,比六十年代平均亩产84斤,增产47.62%,比五十年代平均亩产68斤,增产82.35%。杭州市郊七十年代平均亩产141斤,比六十年代增产25.89%,比五十年代增产80.77%。但是,年度之间的产量波动仍然很大。例如,1973和1975年,  相似文献   

19.
<正>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解放后我省油桐生产发展很快,全省三十多个县有油桐分布,面积达150万亩,但单产很低.全省平均亩产桐油6.5斤左右.油桐并非是低产经济林,目前国外亩产桐油达100-150斤;国内贵州省正安县,全县18万亩桐林,平均亩产桐油30斤:该县的龙江公社龙江大队有900亩油桐林,平均亩产桐油80斤,两峡县蛇尾公  相似文献   

20.
怀宁县叶祠公社,在以阶级斗爭为綱、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开展了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贯彻执行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羣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在连年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丰收。1965年粮食预计总产三百三十九万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一斤,比1964年分别增长29.7%和30%;棉花总产可达三万六千斤,平均亩产皮棉九十斤,比1964年增长285.2%和69.8%;油菜籽总产九万斤,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七斤,比1964年增长51.4%;生猪饲养量一千六百四十三头,比1964年增长33.4%,基本上达到两亩地一头猪;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1965年丰收的特点是:季季丰收、项项丰收、全年丰收,粮、棉、油的产量不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一年,而且还创造了许多高额丰产典型,有十四亩零七厘三季连作,亩产高达一千八百斤;有二百亩双季晚稻破天荒赶上或超过了早稻。其中有四亩二分五高产尖子,亩产达一千九百二十斤(内有双晚农垦五十八,亩产一千一百二十斤),有二十五亩五花籽油莱亩产达到二百四十七斤。由于1965年农业生产全面增产,对国家贡献也越来越大。三千六百八十五亩耕地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八十二万斤,比1964年增长25.6%;皮棉三万五千九百四十四斤,比1964年增长285.2%;油菜籽二万三千斤,比1964年增长15%;生猪三百九十头,比1964年增长一倍多,还提供了很多的鸡、鸭、蛋、菜等等。集体经济也不断地巩固与发展。1965年集体提留的儲备粮十五万七千斤,比1964年增长249%,提留儲备基金一万一千元,比1964年增长19.4%,提留来年的生产费用也有很大增加。一年来,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的成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结果,是党的领导的结果,是实行“革命种田”“科学种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