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落叶松人工林收获量为了便于研究落叶松人工林的经济效果,实行定向培育,现以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江山娇实验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为例,按  相似文献   

2.
一、虫害发生区概况带岭林业实验局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多达一万余公顷。以往松毛虫虽有发生但数量不多。一九八一年春,落叶松毛虫大发生,为害最重的带岭东山嫩叶全部被吃光,失叶量达100%。据发生时调查,虫口密度最多达1.072条/株。带岭局及时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人工收集幼虫,摘茧,灯光诱杀成虫。第二代新幼虫出现时,采用DDV油雾剂飞机喷雾,一九八二年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陆续发现枯梢病,而且蔓延速度很快,危害也相当严重,轻者造成树木枯梢影响树木生长,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死亡。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一种危险性新病害。一、分布及危害据1978年调查,我省丹东、本溪、扶顺、辽阳、营口、旅大,铁岭等地落叶松林都不同程度的发生枯梢病。该病干1973年在东沟县孤山子和集贤林区首先发现,当时只是零星块状分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8年在东沟县调查落叶松林4260亩,发病率为87.1%,感病指数56.4。而桓仁县调查7200亩,发病率为73.5%,感病指数58;2年生苗5亩,发病率30%。我省落叶松林总面积277万亩,约5万亩发病,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发展,已成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水、肥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建国后黑龙江省先后营造了近三千万亩.鉴于落叶松人工林下的土壤水、肥状况一直是林业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从1977年开始对落叶松人工林下的土壤、水、肥状况进行了研究.定位试验地设在完达山林区东京城江山娇实验林场1955年营造的落叶松林内.林分的郁闭度经间伐扶育后分别为0.5、0.8、1.0.试验区内的土壤属于棕色森林土,土壤湿润肥沃. 现仅就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肥动态中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定位试验得到的数据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是我国森林的大害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目前调查所知有 78种吃松树等针叶的毛虫,即广义的松毛虫,有 7个属,在我国有 28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6种,在我省危害较为严重的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它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等人工林,它不仅影响林木生长,而且毒毛接触人体还会引起皮疹,关节肿痛等多种森林疾病,所以对松毛虫的防治是十分有利且十分必要的。 1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与消长规律 1. 1生活习性   松毛虫一年一代,幼虫共 7龄,以幼虫越冬,翌年 4月中旬上树危害, 6月上旬开始作茧化蛹,化蛹盛期为 6月中下旬, 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在我市主要为害落叶松、黑松、红松。该害虫在我市是1964年发现的,当时,仅国营白泉林场六二八林班,有二百亩落叶松人工纯林发生为害。到1967年蔓延到全市九个国营林场,十几个林班发生,面积达一万五千亩。1968年全市被害面积扩大到五万七千亩,严重的是白泉林场连泉林班,有二百三十五亩八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树高四米,有虫株率100%,单株最多的虫口密  相似文献   

7.
于文喜  王岳 《林业科技》1989,(5):31-31,27
落叶松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是落叶松人工林和苗圃的重要病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广为流行。1986~1988年我们对东京城林业局、江山娇林场等地的部分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其发病率达60~100%,病情指数平均为30.7%,严重者达66.7%,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为控制该病蔓延,我们对其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并在垂病区进行了药剂防治,其结果如下。上、暗棕壤、透水性比较好的地段的林分,发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是严重威胁落叶松林的森林害虫,食量大、繁殖力强,高温干旱年分则大量发生,并造成严重灾害。1980~1982年阿尔山和乌尔旗汉地区松毛虫大量发生,使大片落叶松林受到严重危害。乌尔旗汉林业局,78年以前没发生过松毛虫,79年在人工林内少量发现,80年个别地段被害率达26%。81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人工林内松毛虫大量发生,受害面积达5万多亩,其中危害严重的有4千多亩,被害率100%,虫口密度60个/株,最多达781个/株。被害林分仅一个月时间,树叶即被全部吃  相似文献   

9.
溴氰菊酯系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近年来,在森林害虫防治方面,该药发展迅速。我们于1984年5月在甘南县绿色林场应用此药进行了飞机常量喷雾防治落叶松松毛虫的试验。效果显著,初报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为18林班6小班16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1983年严重遭受松毛虫的危害,1984年飞防前调查有虫株率为100%,最高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iansButler)是落叶松的一大害虫,黑龙江省自50年代以来先后在小兴安岭林区及东、西部相继发生。目前该虫在大部分落叶松人工林内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近20年来各地对该虫的防治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控制其危害尚有较大距离,且近几年来,在个别地区有危害加剧的趋势。更有  相似文献   

11.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松毛虫分布在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库伦旗,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和红松人工林。据调查,近5年内通辽市平均每年发生松毛虫面积达24万亩左右,重度发生达8—10万余亩。该虫大发生时可把全株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幼树连年遭受严重为害时,常引起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乡土树种红松、落叶松在黑龙江省人工林具有相当大的面积,以及20a来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对天然林植物结构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红松、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控制病虫害植物结构模式,为今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生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二道沟林场位于吉林省九台县东部,营林面积有五万余亩,多是解放后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发生松毛虫。我们先后在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用药物和人工捕捉的办法对松毛虫进行防治,喷雾山上缺水,喷粉树木高大喷不上去,利用人工捕捉又花费了大量的劳动力,投资投工不少,结果仍然末能避免松毛虫的蔓延和危害。自一九六六年以来,我场职工干部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党支部具体领导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海龙县有落叶松人工林479,500余亩,红松人工林13,500余亩,近年来遭受红松球蚜(Pineus sp)和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vall)危害,落叶松林发生面积近25万亩,红松林发生7,000亩,严重影响了受害树木的生长,为探索一条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从1983年冬开始,利用人工饲养和捕捉的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防治上述两种蚜虫的生产试验研究。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虫源:共有两批,一是于83年10月采集异色瓢虫的成虫共39,000头,放于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73—1999年的连续调查,辽宁省实验林场主要病虫害有红松落针病、红松疱锈病、红松根朽病、胡桃楸扁叶甲、落叶松鞘蛾、落叶松八齿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落叶松毛虫8种,并对8种病虫害的状况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毛虫Dendrollmus Suprenses是世界性的害虫,也是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从东部山区到西部防护林,以及大小兴安岭原始林均有发生。1973年,甘南县林场落叶松人工林松毛虫大发生,虫口密度每株13115条,平均每株985条。1974年,桦川  相似文献   

17.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疱锈病为害。国内最早于1957年在我省草河口地区的红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至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13万亩(不包括近年新植幼林)红松人工林,发生面积达6万亩,占该地区红松总面积46.1%,已有1600亩红松林毁于该病的为害。发病严重的林分发病率达75%,严重威胁着红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1958年以来,中科院林土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东北林学院等单位,对该病  相似文献   

18.
东港市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年更新面积约150hm2,为探索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最佳树种,对其进行更新树种生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更新红松林的保存率以及树高、胸径生长量都明显优于其它树种。因此,建议在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尽量更新红松,立地条件好的小班,可适当更新板栗。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林区素称红松之乡,每年向国家贡献的红松木材,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保持红松的永续利用,建国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林业方针政策指引下,各国营林业局和各县(市)林业部门都大造了红松人工林。到一九七五年为止,长白山林区共有红松人工林面积二十一万五千五百四十二亩。而且生长繁茂、茁壮、非常良好。据调查二十三年生的红松人工纯林,每公顷蓄积量已达一百四十八立方米。但是近几年来,却发生了大量的病虫害。为了摸索病虫害的情况,给培育红松人工林打下基础,我们分别在一九七九、一九八0和一九八一  相似文献   

20.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松是我国主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解放以来延边造了大量红松人工林,现大多数都苍郁成林,但近几年来林内发现一种较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红松烂皮病。由于该病蔓延迅速,致使红松幼树大量枯梢或枯死,给大面积红松人工林造成很大威胁。为摸索该病的分布、病原、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我们对这一地区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一、分布与危害红松烂皮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据记载,在芬兰、德国、挪威和瑞士该病曾造成枝条大量干枯。在国内,辽宁、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