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为我省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生产上迫切需要具有更高增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本文对我省淮南地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高产小麦品种遗传型的设计小麦育种目标是依据一定地区的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生产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育种工作一定时期的方向.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也决定于生产水平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昆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为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昆山市稻米的品质和产量,尤其是稻米的适口性,并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水平,加快对优质、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介绍了昆山市水稻品种演变过程及品种选育、繁育推广、种子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达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执行"新春9号面包强筋小麦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项目,将对新疆优质春小麦品种的引进、选育、推广和生产品种优质化,以及小麦定单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新春9号品种的主要特点、品质状况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部于2014年5月20日召开"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中国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主要农作物年供种量1 000多万吨,种子质量合格率超97%,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为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余欣荣说,目前,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 000个,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其中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几乎全部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玉米和蔬菜85%以上种植的是自己的品种;自主选育和推广了农华101、登海605、隆平206等一大批高产优质、综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是一种粮草兼用作物 ,也是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摸清中早熟谷子品种不同播种时期对产量结构、生育时期、生育性状的影响 ,使其谷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相吻合 ,从而提高谷子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对此 ,对谷子的不同播期进行了试验研究 ,通过多年试验 ,摸索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谷子适宜播期 ,并成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发展谷子生产 ,确保谷子的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在日本神奇群体变异株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早熟谷子新品种“龙丰…  相似文献   

6.
<正> 白叶枯病是我省水稻主要病害。种植抗病高产的水稻良种是防御白叶枯病的经济有效措施。近年来,我省推广以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危害已显著减轻,增产效果明显。但部分地区因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大,常因温湿度适宜发病以及暴风雨袭击等导致暴发流行,严重影响水稻生产。为加速水稻高产、优质、多抗良种的选育和推广,1980—1987年我们开展了水稻品种(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和利用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我省谷子品质改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谷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小米食用品质改良中存在的不足:谷子生产中早熟区缺乏优质品种,中晚熟区和夏播区优质品种单一,种植时间长,退化严重,对谷子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在谷子育种研究中,食用品质基础研究薄弱,品质改良手段滞后,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对谷子品种的要求。提出了以RVA分析为主的小米食用品质改良的设想:利用RVA分析筛选优质品种资源,开展食用品质的遗传研究,以优×优、优×高产品种进行组配,对其后代材料在田间进行产量性状的选择,在室内采用RVA分析进行食用品质指标测试,室内外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陕南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陕南除水稻之外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如何改变现状,推进陕南小麦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调查陕南小麦品种更替、演变、种植技术的进程及生产现状,分析作为小麦次适生区,存在的品种多乱、病害严重及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了选育适宜陕南地域的专用小麦品种,配套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促进陕南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临沂市水稻生产现状,在分析水稻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临沂市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坚持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打牢基础;狠抓新品种繁育推广,突出主栽当家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重视科技培训,强化科技成果推广,依靠科技促进水稻生产发展;培育和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小麦生态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态型的分析研究,以山西省复杂的生态类型为基础,提出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和布局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全省强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偏小,而且强冬性小麦品种严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②应处理好优质与高产的关系;③充分注意各种病害问题;④不同生态区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品种;⑤各生态区小麦品种过于杂乱,不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根据以上问题,围绕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②加强生态型品种的选育及推广;③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等,对山西省优质小麦及普通小麦今后的生产和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重点介绍了昆山市水稻品种变迁过程,品种选育、繁育推广、种子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并提出其发展思路,以达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长6154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00~2003年参加山西省和全国旱地区试,表现突出。2002~2003年在山西省长治、晋城等地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2003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晋南水地区域化高产小麦品种特性及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南部小麦生产上近10年来推广种植的8个当家品种的讨论,阐述了晋南麦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区域化共同特性,分析了8个品种的系谱与遗传组成的特点,由此对选育区域化高产小麦品种的育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至今赤峰地区谷子品种经过了5次大更换,目前已实现了谷子品种优质、高产、多抗系列配套,增强了抗灾能力,保证了高产、稳产。简述了赤峰地区优质谷子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开发情况,明确了新品种更新对生产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安优136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萍  杨占烈 《农技服务》2013,(11):1253-1254
安优136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并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级审定的中早熟杂交水稻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进程及其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充分发挥其高产高效优质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上提供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对目前河南省主推的21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综合抗病性鉴定试验,以期找出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并为小麦育种单位提供抗病的育种材料、选育抗病小麦新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豫南稻区的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组合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适应该地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较为缓慢。依据豫南稻区农业生产现状,应当重视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对其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探讨,做好水稻育种的基础研发工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豫南地区水稻种植以及水稻品种的现状,针对相关问题指出了通过收集高产、优质的亲本改变传统的选育观念和模式,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引种与育种相结合,常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不断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期为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武农 1 48于 2 0 0 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推广几年来 ,生产表现优秀 ,现已成为关中地区的主要推广品种之一。作者通过对该品种选育和推广过程的回顾 ,分析其综合优良性状形成之因 ,总结快速推广于大面积生产的经验 ,介绍该品种的主要特性和高产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 谷子高产易倒伏,这是夏谷高产育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水稻、小麦等作物的育种经验,降低植株高度防止倒伏是可行的。但当前世界上尚未发现谷子有天然矮基因存在,因此只有人工创造矮源。七十年代陕西省延安地区农科所利用辐射育种选育出“延矮Ⅰ”、“延矮Ⅱ”等,表明用物理诱发能产生矮突变体。经实践证明,这类谷子矮源对河南夏谷育种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