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ABS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重点设计和开发了ABS研究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动力传动部分、故障诊断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2.
虚拟仪器在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手工操作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测试系统的不足,依据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规程和要求,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测试系统.通过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测试精度,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3.
工程车辆变速器模糊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液务机械式变速器为控制对象,开发研制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应用模糊智能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使被控制的变速器根据试验工况(恒定负载、匀变负载)实现自动换档,系统工作稳定,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此研究为该系统装车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首先完成了氢气浓度测控系统硬件的研制,然后又研究开发了该系统的软件,最后通过整车试验与单组电池试验验证了本套氢气浓度测控系统性能可靠、工作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遥控插秧机自动转向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久保田NSD8型插秧机为研究平台,在保证现有转向机构可用性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遥控自动转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转向执行机构、单片机控制单元、遥控发送接收装置、角度传感器、步进电动机等部分组成,可实现插秧机转向的遥控自动控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遥控插秧机自动转向性能测试试验,通过检测系统获得的试验数据以系统识别的方法获得执行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分析了系统性能,分析表明该自动转向系统可实现插秧机整机遥控操作。同时分别进行了180°和90°平地转向试验,试验表明自动转向系统可以实现预定田间工作轨迹转向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热水、生活燃气和冬季采暖的问题,研发了光伏、光热和沼气互补的新型热电气联供系统,笔者在2014年12月12日~2015年3月31日在甘肃民勤地区进行了室外试验,测试并研究了该系统在整个采暖季内的产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供暖期该系统发电量260.7 k Wh,总产沼气110.71 m3,试验户供暖期共用680.70 kg标煤,比达到试验户同等温度水平的对比户节约标煤5819.30 kg。理论分析了系统的节能环保性和能源经济性,与传统供能系统相比,该一体化热电气联供系统每年为农户可节省用能费用11046.20元,投资回收期为4.37年,太阳能主动供暖节能率可达到89.5%。试验研究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拖拉机驾驶员考试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试验研究及系统软件的论述,阐明了该考试系统在农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干燥试验过程中的监控方式,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和效率,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负荷,并支持后期数据分析,该课题将热泵干燥技术、自动检测控制技术、SCADA技术融合,开发出一套由热泵干燥装置、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组成的热泵干燥监控系统。系统由一套全封闭的热泵干燥装置执行干燥过程;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干燥现场数据,OPC服务器通过通信协议获取数据;监控系统主要具备PLC自动控制和PC机监控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温湿度精确控制,并具备数据的实时显示、归档、信息报警等功能,将作为后续研究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以XC164CS为核心,设计一数字式电子调速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柴油机工况和负载的变化而进行自适应控制,输出PWM信号对电磁执行器进行控制,并进行了配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柴油机调速的响应速度,改善了数字式电子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农机的自动、智能、精准驾驶,是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北斗导航技术为基础,阐述了国内外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研究现状,研究了北斗农机定位解算算法,提出一种新的PVT解算算法。利用该算法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并进行了试验模拟小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场地和天气一定的条件下,该方案的定位精度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换挡过程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换挡过程的动态特性,基于动力换档离合器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建立了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图形建模环境的支持下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换挡的动态过程,可以用来预测系统的性能,进而为结构的改进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AMESim的液粘调速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不增加系统装机功率的前提下提升驱动扭矩,设计了一种"电机+飞轮+液粘调速离合器"驱动系统。创建了驱动系统各能量传递环节的数学模型、油膜承载力模型和驱动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揭示了飞轮转动惯量、油膜厚度控制曲线等因素对液粘调速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扭矩、转速及冲击度变化曲线,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台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液粘调速离合器的油膜厚度,实现了持续时间长达50 s的两倍额定扭矩的输出,可满足大中型机械设备对于启动扭矩大、冲击度小的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典型的转速-转矩控制方式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转矩变化通过被试件的机械耦合通道所引起的转速波动问题.结果表明,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并不存在明显的耦合干扰现象,加载元件对输入元件转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种负载干扰.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了前馈补偿环节对转速进行了近似补偿,实现了对这种负载干扰的主动抑制.  相似文献   

14.
液力变矩器液压系统设计与动态特性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液力变矩器液压系统.通过理论算法设计出各个阀体的结构尺寸.采用ITI-SimulationX仿真软件建立了某液力变矩器液压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对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把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分析了液力变矩器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仿真结果,以及液压系统不同结构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针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转矩耦合下的运行模式,其次,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系统转矩模糊控制策略,并在5次NEDC和UDDS循环工况下与ADVISOR平台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电机辅助控制策略,在满足动力性能前提下,该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燃油经济性、环保性和发动机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拖拉机室内复合动负荷模拟试验系统,综合应用了机械、电子、液压、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转矩、牵引力等动负载的精确、稳定的模拟加载试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于混联式混合动力各部件的特性,在实现柴油机、驱动电机、蓄电池、发电机和传动系统最佳匹配的前提下,设计了混合动力系统动态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以转矩为控制变量,通过总的转矩需求和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确定状态切换的条件及柴油机和电动机的目标转矩。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进行了中国城市工况的动力性仿真及试验。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满足驱动电机快速起动,低速转矩补偿,加速提供辅助动力,充电功率恒定等要求;瞬态工况时通过驱动电机助力,缩短了工况过渡时间;稳态工况时通过电机转矩补偿,实现了无转矩波动的状态切换,改善了状态切换过程中动力传递的平顺性;柴油机和驱动电机工作点集中在高效率区域,SOC值维持在最佳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18.
液力机械传动车辆起步加速动态性能仿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研究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以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当量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而建立了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直驶起步加速换挡工况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发动机转矩时间历程,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角速度时间历程,换挡离合器油压特性,换挡离合器主、被动边角速度时间历程,以及车辆速度、加速度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Cruise软件搭建并联重型混合动力矿用车动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基于转矩因子的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应用逻辑门限值的控制方法,控制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率区间,由电机提供辅助动力,根据车辆运行工况对发动机和电机的转矩进行合理的分配。对建立的仿真模型及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矿用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静液传动系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静液传动系统的速度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带有摩擦力矩补偿的自适应模糊滑模的设计方案.引入摩擦力矩动态补偿的方法,对摩擦力矩进行动态实时补偿,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解决因系统的不确定性及干扰的存在而不能准确控制的问题,使控制器的设计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推导出规则参数调整的自适应率,保证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削弱了高频抖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稳态误差,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削弱控制信号中的高频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