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层的生产力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现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生产力反映了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群落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关于陕西省森林区划问题(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森林区划是对森林以地理区域为对象的分类,它是在研究区域性森林类型、森林区系、森林群落以及林木与环境相互关系、森林的历史发展和演替的基础上,对森林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进一步的归纳,其目的主要是揭示森林区域性的自然规律和特点。因此,森林区划是发展林业生产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合理地开发林业资源,确定造林类型和森林经营利用,以及因地制  相似文献   

3.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之一,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文中围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存在的4种相关关系展开论述。在大量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增加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而在群落结构和组成起决定作用的自然群落中,生产力不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人工草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甚至会降低生产力,随着森林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呈现非线性关系。样地丰富度、林分结构、环境异质性及尺度被认为是造成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相关关系差异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尺度、均质生境,忽略了尺度、空间异质性以及优势树种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因此亟待加强大尺度、复杂条件自然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温远光  韦炳二 《林业科学》1989,25(6):542-548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定位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弄清不同森林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组成和动态及其与森林组成、树种特性、年龄结构、空间结构、生长状况及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为分析森林群落的生产力、研究森林群落的养分循环和制定营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一、自然环境和样地概况研究工作在广西龙胜、岑溪、宜山三个森林生态定位站进行(表1)。研究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5.
以绥阳林区森林和沼泽过渡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的调查方法,并应用系统软件分析方法建立了经验回归模型,揭示了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的结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群落梯度和交错带环境梯度的相关规律,并结合交错区环境梯度分析这些群落特征形成机制和演替规律,为该地区沼泽地保护与经营管理交错带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层的生产力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理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  相似文献   

7.
人工红松种群生态位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凯  魏晓慧 《林业科技》1997,22(2):10-12
通过对红松人工森林群落不同在子梯度和环境资源的定量,定位观测,分析了红 人工种群生态 要生态因子结构和功能,以红松树有作为人工复合森林群落的生态位功能指标,应用Simtp生态们宽度计测公式,定量的计算出各生产力等级的红松人工复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产力研究是阐明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阐述了森林生产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森林生产力、森林生产力模型和森林生产力区域分布等方面做相关阐述。在多尺度上,采用如3S等先进的研究技术,围绕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来研究森林生产力,实现森林生产力研究数据共享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峡谷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式对花江喀斯特峡谷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地阶段是植被恢复的起始阶段,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为最低.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逐渐复杂并在森林群落阶段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草本植物在草本群落阶段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达到最高,随即开始下降.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在灌木阶段达到最大并在森林阶段保持稳定.乔木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加.退化喀斯特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群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种,通常为2~3种.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演替中林木对生境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喀斯特区小生境及其地表着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喀斯特区小生境分布面积及不同小生境植物的分布现状。不同生境面积比例关系是石面>土面>石沟>石缝>石槽>石洞。在森林群落的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林木株数密度的变化是从草本群落阶段到灌丛灌木阶段逐渐上升,灌乔过渡阶段林木株数密度和灌木林阶段基本一致,演替到乔林阶段林木株数密度最大,到顶级群落阶段林木株数密度又出现下降。在森林群落恢复的早期,林木主要占据石缝和土面的小生境,随着演替的进行,对于石面这种严酷的小生境植物也能充分利用。植被在自然恢复演替的早期,喀斯特区小生境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演替的进行,生境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在森林群落演替的后期,林中小气候的变化成为植物演替的主要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乡梯度下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与林下光环境的关系对提高广州城市森林质量、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并筛选出对林下光环境影响较强的林冠结构因子。结果表明:1)市区、近郊和远郊森林群落的林冠结构参数没有遵循同一变化模式。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冠层的胸径在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P 0.05),但树高、林冠开度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区域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01)。2)沿城乡梯度,3个城市森林群落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01),林下散射光与林冠结构的关系更密切。近郊和远郊的冠层林下光环境特征相似,均与市区差异显著。3)沿城乡梯度,城市森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光环境的影响不一致。胸径和树高对林下光环境无影响,林冠开度的影响较小,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冯宗炜等(1999)总结了全国不同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在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经营中,建立固定小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喀纳斯泰加林群落与环境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划分森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形成与其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149个森林群落样地及其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方法对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通过对其森林群落进行排序,分析森林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定量分离环境因子、火干扰因子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1)TWINSPAN将149个森林群落调查样地划分为16种森林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中的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对森林群落的形成起较大的作用,其中海拔、坡位、坡度和坡向与RDA第1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P <0.01),土壤有机质和全钾含量与RDA第1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05);火干扰因子中的火烈度对森林群落形成也起较大的作用,火烈度与RDA第2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P <0.01);3)因子分离显示,在影响喀纳斯泰加林群落形成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21.96%,火干扰因子解释的部分占1.80%,二者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49.82%,未能解释的部分占26.42%。【结论】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有16种森林群落类型,其森林群落形成受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火干扰是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森林群落5类,设置15块样地,采用Rao指数和CWM指数计算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功能Rao指数和CWM指数表现一致,基本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云杉混交林>油松混交林>阔针混交林>阔叶树混交林,群落内不同层次间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与群落生产力等功能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林木的叶面积是评价森林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指标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中,准确地测定林木的叶面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针叶类林木,特别是松树,叶为针状,叶面积测定较为繁难,精度也不易保证。国内外曾有多人对松树叶面积提出了一些测定  相似文献   

17.
前言森林是一种生物地理群落,决定这个群落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在于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作用的结果,使任何森林(林分)在外貌上具有一定的结构。研究林木的结构与功能,在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林木的构成状态,是影响林分生长、生产力以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影响着森林多种多样防护作用的发挥。我们不能将森林的结构只理解为外貌上的差异,而应该把它看成是树种之间生态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生物学意义的。因此,定向地控制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碳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阐述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形成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产量、区域分布格局,森林经营对生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模型等。在多尺度上,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围绕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来研究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化是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选取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轻度退化等4种退化程度的森林群落,以未退化的原生森林群落为参照,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观测样地,测定其林内不同季节(月)及一日各时点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因子,以研究本区不同退化程度森林群落的空气温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空气温度在同一季节和同一时点的变化均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林内空气湿度则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的特点。同时,空气温度和湿度两因子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基本上呈现极度退化森林群落>重度退化森林群落>中度退化森林群落>轻度退化森林群落>未退化森林群落的规律。即随着退化程度的降低,原森林群落结构的变化越小、越稳定,森林群落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越显著。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退化程度越低、结构复杂和林冠层较高的森林群落,其降低辐射、降温、保湿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