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国际农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11—14日在中国长春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国际农业和生命科学发展和教育研究会、中国农牧渔国际交流协会组织召开的。来自8个国家的10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112篇。 会议就农业系统工程的应用范围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组织、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的“农业情报管理新水平”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3月13—16日在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情报专家、学者共76人。他们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斐济、斯里兰卡、美国、联邦德国等十个国家和四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外代表18人。这次国际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评价IDRC支持的“中国农业情报服务”项目,探讨和交流发展中国家农业情报体系建设在促进情报资源开发和共享中的作用;数据库建设的战略地位;科技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际有机农业联盟是一个国际农业群众性组织,1972年成立。本届会议于1986年18月在美国加州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农业生态学和持久农业系统的经验交流。会议代表来自32个国家共385人。 从各国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看,以美国较早较快。研究单位除Rodale有机农业研究中心外,还有国际持久农业同盟、国际农业发展研究所、粮食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旱地研究所等,各有关大学都在研究持久农业。因此,美国从机械化集约农业转向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和经合发组织(OECD)农业、渔业和食品局共同主办的“中国加入WTO后的农业政策调整”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5月30~3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OECD有关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驻华使馆的官员和专家40多人;来自中国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专家,以及相关新闻单位的代表共60多人出席会议。OECD副总干事施洛格先生及其一行来京出席了这次会议。代表们就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政策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增加中国农民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于1990年6月25—29日在中国吉林省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这是继1983年在中国长春举行的第2次中美大豆科学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国际大豆科学交流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69人,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南朝鲜、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丹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29个国家及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6.
1982年10月,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外事局、环保局与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环境及政策研究所,在广州联合举办了“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农业生产”的国际学术座谈会。出席会议的除中国代表134人外,还有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和泰国代表共12人。这次会议涉及的学科很广,收获也是多方面的。 (一)在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提倡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国生态农业科研协作会议于1986年3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一个创举,对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石山倡议,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环境学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协会、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农业系统工程委员会、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代表145人,新闻出版界代表12人。代表中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37人,助研、讲师、工程师一级的65人,党政领导干部41人,生态农业户代表2人。  相似文献   

8.
1985年11月4—11月在尼日利亚召开第一次非洲湿地稻生产国际会议。到会代表116名,来自亚、非、欧、美各洲的18个国家和机构。这次会议是由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联合尼日利亚国立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塞拉里昂农业与自然能源部共同组织召  相似文献   

9.
我很荣幸能在这次峰会上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这三个负责粮食安全的联合国组织机构发言。这次会议的召开无比重要,并且非常及时。我感谢主办单位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感谢他们很有远见地组织这次会议。目前,有十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这个数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意味着每六秒钟就有一个孩子因饥饿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1985年9月15日—21日,第10次国际家畜能量代谢学术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主席为美国著名专家P.W.Moe博士。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21个,正式代表103人,其中中国1人。  相似文献   

11.
《古今农业》2010,(4):116-116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9月24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市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历史上的水稻、水利、水运”。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史学者代表约1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学委员会第八届会议(CAGM—Ⅷ)于1983年2月21日至3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出席会议共有49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95人。其中中国代表4人。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议自1979年CAGM第七届会议以来的工作,制定1983—1986年农业气象的发展目标,修改和补充农业气象技术规范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3.
1992年7月14~22日,第一届国际作物科学会议在美国Iowa state centre召开,参加会议有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85个国家,会议代表1000多人。与会的中国学者30多位,其中大陆去的18位,台湾去的4位,国外留学的学者10多位。这次会议安排紧凑,每天上午由1位国际上著名农业科学家作中心发言,4位科学家作补充发言。每天8:00至17:00墙报展出,下午专题讨论,午间及晚上进行专业活动。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一 会议的基本概况 奥地利第二届原始林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奥地利北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格蒙登(Gmunden)举行。国际林协(IUFRO)原始林组主席、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农业大学森林培育研究所主任H.迈耶尔教授主持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四十多名,分别来自奥地利、西德、瑞士、意大利、荷兰、挪威、土耳其、捷克、中国(3人)和美国等国。  相似文献   

15.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农业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1月20~21日在亚行总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会议由亚洲开发银行牵头主持,GMS成员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的政府代表和有关的国际组织(包括法国发展署、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国际农业研究发展中心、国际农业技术中心亚洲总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事处、国际畜牧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管理研究所、湄公河委员会、东盟秘书处、世界渔业中心等)的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金世生等4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届向日葵国际会议,历时三天,于3月13日在阿根廷的海滨城市马德布拉他胜利闭幕。这次向日葵国际会议是由阿根廷向日葵协会具体筹备的。阿根廷向日葵协会主席巴拉雷担任本届会议执行委员会主席,执委会副主席是由加拿大、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西班牙、南斯拉夫的代表组成。参加这次会议的共460人,其中211人来自29个国家。我国首次派2人参加本届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蚕豆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4—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这是我国蚕豆科研学术界第一次组织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27人,其中中国代表20人,7位外宾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和黎巴嫩。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术交流会于今年1月21~23日在华南农学院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计52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付理事长、广东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邵耀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付理事长、广东省农业工程学会付理事长、广东省农业工程学会顾问何宪章,广东省农机学会付理事长叶昌,华南农学院付院长胡守训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华南农学院、广东省农机研究所等单位的付教授、高级工程师郑学坚、张淑俭、伍丕舜、罗锦华、张干荣,中国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于1980年11月18~24日在北京召开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家科委、国家建委、农业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农民报等单位的代表共134人,绝大多数代表是从事农业生物和工程技术的科技人员,其中高、中级研究人员共88人,也有部分从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的领导干部和生产人员。农业部付部长徐元泉同志做了有关发展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研究的讲话;农业部付部长、国家科委农业工程学学  相似文献   

20.
由湖南省科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宇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6日至10日在长沙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世界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到会代表为244人,其中外国代表90人。共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150余篇。湖南省省长熊清泉等,中国科协国际中心主任方均、中国农牧渔业部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任志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