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沼肥种类及不同施氮量对芹菜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渣沼液作为厌氧发酵后的产物,因其量大消纳难,已逐渐成为限制沼气工程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沼渣沼液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分别以猪粪厌氧发酵剩余物和秸秆牛粪厌氧发酵剩余物作为肥料,设置不同氮浓度施用水平(0,8.5,17,34,68 gTN·m-2 y-1),具体以沼渣作为底肥、沼液作为追肥的施肥方式,实际施用量以总氮(TN)作为标定指标,沼渣沼液施用比例为1∶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厌氧发酵剩余物对芹菜品质的影响效果不同;中低浓度氮条件下的猪粪沼肥和高氮浓度条件下的秸秆牛粪沼肥更有利于芹菜的营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厌氧发酵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综述了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及沼肥利用过程碳氮元素变化,为减少沼肥养分损失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发现,湿法发酵-沼液储存全过程碳氮元素损失分别达15.52%~29.45%和4.94%~29.79%,其中发酵阶段分别损失15.40%~27.29%和4.19%~13.16%,储存阶段分别损失2.94%~29.63%和4.50%~37.31%;干法发酵-沼渣堆肥全过程碳氮元素损失分别达38.79%~49.38%和18.76%~50.13%,发酵阶段分别损失7.6%~16.72%和1.20%~8.30%,堆肥阶段分别损失33.75%~35.01%和19.15%~42.34%。总体来看,湿法发酵-沼液储存过程碳氮损失小于干法发酵-沼渣堆肥过程,更有利于节能环保;储存阶段氮损失大于碳损失,应采用加盖低温储存方式减少氮损失;堆肥阶段碳含量降低,应注意调节适宜的含水率和通风供氧等条件减少碳损失,提高堆肥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及其发酵沼渣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厌氧发酵过程对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及其厌氧发酵沼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热解特性,分别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和Starink法对热解活化能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Malek法对其主要热解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进行了探讨。原料基本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厌氧发酵后,挥发分含量减少19.48%,固定碳含量增加27.87%,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39.94%与30.96%,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了109.14%。热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发酵沼渣最大失重速率减小,且残炭率较高。对二者热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沼渣的活化能主要分布于91~130 k J/mol之间,低于玉米秸秆原样;二者机理函数可采用两阶段理论描述,当转化率小于0.6时可由反应级数n=2机理模型进行描述;当转化率大于0.6时,玉米秸秆更符合圆柱形对称三维扩散机理(D4),发酵沼渣更符合球形对称三维扩散机理(D3)。本研究为发酵沼渣热解制备生物燃料工艺条件优化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晓龙  关正军  曹亮  姜岩 《农业工程》2014,4(4):135-136
利用畜禽养殖粪污厌氧发酵生产生物燃气已经成为规模化养殖场解决环境问题和获得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合理利用是沼气工程面对的难题之一,从沼液和沼渣分离利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出发,设计了一种适合沼液和沼渣固液分离的组合式固液分离装置,为采用工程手段处理沼液沼渣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沼气工程残余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规模化与工业化生产在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发酵残余物沼液沼渣,国内外现有的沼液沼渣处理和利用方式不能及时、高效地消纳沼气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沼液沼渣,由此产生了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问题,已制约了沼气工业的发展。沼液沼渣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农田沼液沼渣暗灌工艺可快速、高效和大量地利用沼液沼渣,实现沼液沼渣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四位一体北方能源生态模式的沼气发酵原料、沼气成分、沼液成分及沼渣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2月份测试时系统内温度较低,沼气发酵受到抑制,9月份温度较高,沼气发酵较活跃;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较少,沼液、沼渣是良好的有机肥.该研究为北方能源生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沼肥是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残余物,由沼液和沼渣组成,是一种速效和迟效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据测定沼液中的养分含量为:全氮0.03—0.08%,全磷0.02—0.03%,全钾0.05—0.1%:沼渣中,有机质含量为40%,腐殖酸10—20%,粗蛋白质5—9%,全氮0.8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麦秸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不同地区秸秆用于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最佳途径,本文采用5种处理方案进行了麦秸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结果表明,没有养殖业的地区采用秸秆粉碎并添加发酵菌剂作堆沤处理较好,或者多加正常发酵的老沼液;养殖业欠发达地区采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较好;养殖业发达地区仍提倡采用纯粪便发酵产沼气。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在重庆、特别是三峡库区农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畜牧业规模化的发展,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畜禽粪便污染。结合重庆三峡库区养殖业、沼渣沼液和种植产业发展的实际,在黔江、长寿、城口等地开展了沼渣沼液机械化抽排循环利用的研究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沼渣沼液机械化抽排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养殖业、种植业的循环,沼渣沼液机械化抽排循环利用从概念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0.
秸秆沼气工程湿法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生物气化工程生产沼气是处理和利用秸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既防止了废弃秸秆污染和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清洁能源短缺的难题。为此,研究了秸秆沼气工程的工艺方法及湿法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为沼气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研究表明:干物质(TS)浓度为8%、发酵温度为35℃、厌氧发酵周期35天,容积产气率最高可达76m3/(m3·d)。  相似文献   

11.
干法厌氧发酵是提高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效率及资源高效循环的重要技术之一。先前围绕该技术产甲烷效率低、传质传热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干发酵技术,设计了配套装备,开展了小试和中试试验,产甲烷效率得到改善。为进一步提高放大装备的实际应用质量,在对发酵装置密封、进出料、喷淋循环系统等关键部件优化的基础上,探明了最优曝气量及实际应用中微好氧预升温阶段物质转化特性,揭示了微生物生态网络关系,评价了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对关键部件的优化显著提升装备运行稳定性,微好氧同步预升温阶段最优曝气量为10 L/min,容积产气率达到1.20 m3/(m3·d)。物料在第40小时升温至42℃,曝气组各层物料温度较未曝气组均提高45.54%、32.46%和52.06%。同步预升温促进了物料各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提高了酸化效率,有机酸质量浓度分别提高59.83%、50.69%和20.85%,物料产气潜力提高34.9%。探明了微生物网络关系以及与发酵环境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发现微好氧预升温阶段具有协同作用的功能微生物SBR1031、Synergistale...  相似文献   

12.
运用PSD系列数据记录仪测定在恒温环境下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和发酵罐内3个不同高度平面、半径处9个点的温度。通过研究分析这些测点温度,探测干红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发酵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出最高温度出现在表皮和液面交界处,这些规律可为发酵罐的设计以及换热器的放置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25m~3氢化可的松发酵罐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改进,并进行容量扩大至50m3设计,从而提高了罐的性能和产品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牛羊养殖数量日益增多,牛羊粪发酵生产有机肥工艺和装备方面进展较快,但很多设备存在与养殖规模不匹配,与发酵工艺不配套等问题,导致发酵周期长、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因此,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发酵方式及特点,以及现有有机肥发酵设备类型及其特点,指出了翻抛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不同养殖规模和生产条件的养殖场科学的选择有机肥发酵设备及工艺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甘蔗叶的能源化利用,采用干法厌氧发酵方法研究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为20%时,不同接种量、草粪比以及发酵温度对甘蔗叶产气量和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30%和40%时发酵可以正常启动,接种量为40%时总产气量最高,但发酵后期甲烷含量下降很快;草粪比为1∶1和2∶1时总产气量高,甲烷含量均在60%以上,产气效果明显好于草粪比为1∶0的处理组;发酵温度为35℃时,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最高,发酵温度为30℃和40℃时总产气量相差不大。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0%、草粪比1∶1和发酵温度35℃。各处理组在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前,甲烷含量与发酵时间之间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产气高峰过后,虽然日产气量明显下降,但气体中甲烷含量下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京白梨酒发酵与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白梨酒发酵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辨-质谱法进一步对京白梨酒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接种发酵前,分别采用浓缩梨汁、白砂糖、秋梨膏调整京白梨汁的含糖量,对比原汁和果渣的发酵方式、感官评价结果、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经济成本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添加白砂糖来调整京白梨汁的糖度到16°Brix。结合前期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京白梨酒的中试工艺参数。京白梨酒可能的特征香气物质包括: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辛酸甲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9-癸烯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正己醇、β-苯乙醇和紫罗兰酮。本研究通过不同发酵处理对香气成分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京白梨酒的品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关键技术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秸秆厌氧干发酵研究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秸秆厌氧干发酵技术特点和产气机理,系统地阐述国内外秸秆厌氧干发酵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办法和秸秆厌氧干发酵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茶渣沼气发酵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茶渣为沼气发酵原料,严格控制厌氧消化温度35℃±l℃的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工艺,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试验.结果表明,茶渣是良好的沼气发酵原料,其干物质产气率为0.47L·g-1.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生物质能技术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而目前厌氧发酵沼气技术也备受瞩目。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作为沼气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为此,结合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特殊结构特点,从厌氧发酵制沼气这一角度出发,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作用机理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使其在不同的环境下更好地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