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5%凯润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该病在华南蕉区每年6~11月大量发生,危害严重.2002~2004年进行的新型杀菌剂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毒力测定、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凯润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三次施药后20天,25%凯润乳油1 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3.27%,显著优于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目前,该药剂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害,每年夏秋季节在华南蕉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2003~2004年进行新型杀菌剂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和防治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干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3次施药后15 d,50%醚菌酯干悬浮剂1 5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2.6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500倍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使用上推荐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浓度为1250~833倍,每隔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最好能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富力库水乳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5%富力库水乳剂属于新型三唑类杀菌剂,1997-1998年进行富力库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富力库1000倍的防效与三唑类杀菌剂敌力脱1000倍、应得1000倍的防效相近,是一种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高效、安全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并对杀菌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5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3.99%和69.50%。  相似文献   

6.
每到夏秋季节,香蕉叶斑病在高州市石板镇普遍发生,是严重危害香蕉的重要病害。2013年6月,进行了新型杀菌剂40%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醚菌酯悬浮剂对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香蕉安全;第3次施药后10天调查,防效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乳油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香蕉叶斑病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大田定点观察和定期大田普查结果表明,儋州地区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种类有香蕉生球腔菌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暗双孢菌引起的灰纹叶斑病。此外,还有长蠕孢菌引起的香蕉煤纹叶斑病和小窦氏霉引起的香蕉叶斑病。香蕉生球腔菌的无性世代为香蕉尾孢菌。但在3月底之前,香蕉叶斑中只镜检到单生的尾孢,4月初才镜检到丛生尾孢菌(3 ̄10支孢子梗丛生于子座上)。5 ̄10月病害流行季节,褐缘灰斑病的发展蔓延和丛生尾孢的产孢与连续下  相似文献   

8.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郊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2 5 %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 2 5 %丙环唑乳油 5 0 0~ 10 0 0倍液 ,防治效果可达 77 31%~ 85 4 2 %。  相似文献   

9.
用20.67%万兴乳油10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结果表明:每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后,第7、15、25和35天的防效分别为76.21%、75.68%、69.99%和62.80%;每隔20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后,第10天的防效为69.08%,对香蕉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不同类别作物中以香蕉根围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23.3%)最高。筛选到的拮抗细菌B106菌株和拮抗放线菌St1607菌株连续移植6次,对香蕉尾孢的抑菌力均保持稳定。2株拮抗菌除对香蕉叶斑病菌具较高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1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调查,从闽南地区束顶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台湾蕉和天宝蕉的蕉园中,分别选出4株和3株优良单株.取优良单株吸芽进行试管培养离体繁殖.试管苗用带毒的香蕉叶片汁液传毒和病健株混合培养,经血清学检测表明,并不会传毒.网室蚜虫传毒使绝大多数的健株在网室或在后来移入田间种植后,染上束顶病病毒.从蚜虫传毒的处理组合中选出一个有希望的抗束顶病株系,5a来生长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在海南省临高县和舍镇和美台镇的香蕉园发生大面积的香蕉叶片枯黄病害.田间调查和室内初步诊断结果表明,该病为香蕉条纹病(Banana streak disease,BSD),该病的防治只须割除枯黄病叶.无须喷施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香蕉茎叶和皮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香蕉资源丰富而茎叶和皮等残次物利用不够充分的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香蕉残次物的营养价值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前景.香蕉残次物除了可以作为饲草资源外,还可用于栽培食用菌、提取盐、医用、造纸等,是一种有待大力开发的农作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香蕉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手段的角度,综述香蕉抗寒性研究的方法以及目前研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特色农业成土母质的元素特征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漳州天宝香蕉种植区成土母质的元素特征及其与香蕉品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成土母质的营养元素含量与岩性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地层岩性成土母质各种营养元素含量相差悬殊,总体而言:(1)Q4成土母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高,Qel成土母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次之,而Q2成土母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2)某些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K2O、Na2O、CaO、Cu、Zn、Mo的含量随沉积时代由老(Q2)到新(Q4)有增高的变化趋势;(3)成土母质的营养元素特征与决定天宝香蕉品质的元素有显著关联,并且各类成土母质适宜种植天宝香蕉程度排序为Q4、Qel、Q3、Q2.  相似文献   

16.
香蕉花蕾中富含矿质元素、氨基酸、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多种成分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同时具有治疗或者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消炎止痛与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等药用价值。充分开发利用香蕉花蕾的应用价值,对在蔬菜领域中发掘出一种特菜、保健蔬菜,以及在提高我国香蕉种植业附加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提升香蕉产业的竞争力,为蕉农开辟一条新的创收途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36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伤根灌菌液的接种方法,评价了36份香蕉种质苗期对枯萎病的室内抗病性.结果表明:在供试36份种质中,13份种质为中抗,22份种质为感病,1份种质为高感.无高抗种质.  相似文献   

18.
香蕉花蕾中富含矿质元素、氨基酸、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多种成分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同时具有治疗或者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消炎止痛与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等药用价值。充分开发利用香蕉花蕾的应用价值,对在蔬菜领域中发掘出一种特菜、保健蔬菜,以及在提高我国香蕉种植业附加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提升香蕉产业的竞争力,为蕉农开辟一条新的创收途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香蕉的价值     
香蕉全身都是宝。本文从香蕉的经济价值、遗传学研究价值、营养价值及应用价值等方面对香蕉的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接种巴西香蕉,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 1)接种粉蕉,均能检测到PG、PMG、PGTE、PMTE和Cx 5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其中PG活性均最高。在7种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Foc 4的菌丝干质量都比Foc 1的大,说明Foc 4的生长更快,能更适应多种营养条件。在PG诱导方面,有柑桔果胶或PGA存在时,2个生理小种的PG活性明显加强。在葡萄糖或CMC作为唯一碳源时,2个生理小种的PG活性很低。以香蕉维管束组织培养2个生理小种后发现,Foc 4的PG活性比Foc 1高。以粉蕉维管束组织培养2个生理小种后发现,Foc 1的PG活性比Foc 4高。以柑桔果胶作为碳源,并改变不同的氮源,在7种氮源培养条件下,Foc 1和Foc 4均能产生PG活性,但所产生的PG活性比不加氮源所产生的PG活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