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类型和磷水平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和可消化磷含量的影响。选用32头平均体重为(34.1±1.2)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公猪,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以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通过添加磷酸氢钙提高饲粮总磷水平,研究其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豆粕型饲粮组的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粪磷排泄量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P0.01),从而增加了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通过添加磷酸氢钙增加饲粮磷含量,可显著提高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生长猪的总磷摄入量、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后肠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后肠消化率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P0.05)。玉米-豆粕型饲粮低磷组、玉米-豆粕型饲粮高磷组、小麦-豆粕型饲粮低磷组和小麦-豆粕型饲粮高磷组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比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分别高9.69%、6.79%、9.36%和10.53%(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后肠存在磷的消化吸收,但其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磷酸氢钙(DCP)和磷酸二氢钙(M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的影响。试验1选用10头平均体重为(30.4±1.8)kg的生长猪,按照10×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有5个DCP添加水平的玉米-豆粕型和含有5个DCP添加水平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进行8期消化试验;试验2选用10头平均体重为(30.9±1.5)kg的生长猪,按照10×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有5个M CP添加水平的玉米-豆粕型和含有5个MCP添加水平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进行8期消化试验。每期消化试验包括5 d的饲粮适应期和2 d的粪便收集期。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总粪磷排泄量极显著高于小麦-豆粕型饲粮(P0.01),小麦-豆粕型饲粮的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和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极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P0.01)。饲粮添加DCP和MCP线性增加总粪磷排泄量、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及磷的ATTD(P0.01)。2)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得生长猪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对DCP中磷的TTTD分别为82.33%和82.88%,生长猪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对MCP中磷的TTTD分别为85.88%和84.62%。由此可见,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DCP和M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40.3±0.6)kg生长阉公猪,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通过在生长猪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研究基础饲粮组成对差量法测得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豆粕型饲粮组的粪磷排泄量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P0.01)。饲粮添加磷酸氢钙(DCP)和磷酸二氢钙(MCP)显著增加生长猪的总磷摄入量、粪磷排泄量、可消化磷以及磷的ATTD(P0.01)。差量法测得小麦豆粕型饲粮组DCP(P0.05)和MCP(P0.1)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分别为88.31%和89.01%,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的81.02%和84.87%。因此,基础饲粮类型显著影响生长猪对饲粮无机磷中磷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测定棉秆部位比例及其概略养分、绵羊对棉秆消化率、绵羊对棉秆饲粮的自由采食量、消化代谢和饲喂棉秆饲粮对绵羊生长、屠宰性能、羊肉安全的影响,旨在对棉秆的饲料特性、营养价值与棉秆饲粮营养价值及饲喂棉秆饲粮的绵羊羊肉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中试验1测定棉秆不同部位比例及概略养分;试验2在限饲条件下,以差数法测定绵羊对棉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3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以玉米秸秆饲粮为对照,测定绵羊对棉秆饲粮的消化代谢;试验4通过120 d的饲养试验,研究玉米秸秆饲粮和棉秆饲粮对绵羊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并测定棉秆饲粮组绵羊组织样中游离棉酚和主要农药残留含量。结果表明:1)棉秆中粗茎、细枝、叶和棉桃壳比例分别为31.48%、10.99%、17.12%和40.41%,棉秆的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90.03%、6.41%、34.76%、15.58%和10.29%。2)绵羊对棉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能量、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8.24%、37.99%、1.58%、60.50%、58.13%、44.05%、57.76%和45.00%,消化能为10.28 M J/kg DM。3)饲喂棉秆饲粮绵羊的有机物、纤维素、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比玉米秸秆饲粮分别低5.30%(P0.05)、10.04%(P0.05)和13.63%(P0.01),钙、磷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饲喂2种饲粮绵羊的自由采食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棉秆饲粮和玉米秸秆饲粮的绵羊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胴体瘦肉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棉秆饲粮的绵羊组织样中游离棉酚及主要农药残留含量的检测结果为均未检出。本研究表明,棉秆中棉桃壳、细枝和叶3部分比例之和约为70%,可采食、可利用部分资源量较大;棉秆是一种能量营养低于玉米秸秆、钙磷营养高于玉米秸秆的粗饲料,其木质素含量较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低(在生产中可计为0);饲喂棉秆饲粮与玉米秸秆饲粮对绵羊增重、屠宰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二者的饲喂效果相当;饲喂棉秆饲粮的绵羊组织样中未检出游离棉酚及主要农药残留,其食品安全性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整粒或粉碎玉米和小麦对于生长肉牛的饲喂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阉牛咀嚼试验(试验1)、瘤胃和全消化道消化试验(试验2)和饲养试验(试验3)评价玉米和小麦谷实整粒或粉碎饲喂对于阉牛的饲喂价值。试验1采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平均体重310kg)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饲粮中玉米和小麦谷实整粒或粉碎饲喂对采食、反刍和咀嚼时间的影响。4种饲粮处理分别为粉碎玉米饲粮(GRC)、整粒玉米饲粮(WHC)、粉碎小麦饲粮(GRW)和整粒小麦饲粮(WHW)。结果表明,饲粮中玉米或小麦的粒度显著影响动物24h期间的咀嚼时间(P<0.02),但咀嚼时间的反应模式随谷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其中与饲喂粉碎谷物相比,饲喂整粒玉米延长咀嚼时间76.2min(P=0.065),而饲喂整粒小麦则缩短咀嚼时间126.8min(P=0.009)。试验2是在试验1的基础上,采用与之完全相同的试验动物、饲粮处理和试验设计,研究玉米和小麦谷实整粒或粉碎饲喂阉牛的瘤胃和全消化道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喂粉碎谷物饲粮相比,饲喂整粒谷物饲粮时瘤胃pH和粪便pH趋于同步提高(P<0.03),但瘤胃发酵产生的总挥发酸浓度降低(P<0.02)。饲喂整粒谷物饲粮较粉碎谷物饲粮提高了尼龙袋小麦秸纤维组分的消化率(P<0.09),但不影响尼龙袋玉米干物质和淀粉的消化率(P>0.3)。饲喂整粒谷物饲粮全消化道DM、OM和淀粉消化率较粉碎谷物饲粮低(P<0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和蛋白来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以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DLY育肥猪60头[平均体重(81±7.89)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粮能量来源包括玉米和小麦,饲粮蛋白来源包括豆粕和菜粕。4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玉米-菜粕型、小麦-豆粕型、小麦-菜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①4种饲粮对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玉米豆粕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②能量和蛋白来源显著影响养分的消化率。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干物质、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以及能量的利用率(P0.01);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钙、磷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③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猪血清尿素氮的含量(P0.01);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显著提高了猪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④玉米豆粕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5);与玉米菜粕组相比,小麦菜粕组显著降低了肌肉的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P0.05)。由此可见,4种饲粮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猪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且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以不同比例的小麦替代玉米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择50只体重、年龄相近的萨寒一代杂交断奶去势公羔,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羊,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以玉米为能量饲料的基础饲粮,其余4组分别饲喂以25%、50%、75%和100%的小麦替代玉米的饲粮,预饲期为7 d,正式期为90 d,正式期的最后10 d进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以不同比例的小麦替代玉米对育肥羔羊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比例的不断增加,显著提高了育肥羔羊的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但饲粮中以小麦完全替代玉米时,与单独饲喂玉米对羔羊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差异。75%的小麦替代玉米时显著提高饲粮中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但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单独饲喂玉米或者单独饲喂小麦对育肥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育肥羔羊饲养过程中,完全用小麦替代玉米不会对羔羊的生长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以75%的小麦替代玉米可以提高育肥羔羊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小麦副产品是饲料原料,其中的阿(拉伯)糖基木聚糖会降低饲料的营养消化率。下脚料是一种副产品(从干小麦到面粉),含有不同数量的粗麦麸、次粉、小麦筛渣和细麦麸。下脚料的消化率不是很清楚,在小麦日粮和含有30%的副产品(下脚料、次粉、细麦麸、小麦筛渣、粗麦麸)的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0或4000units/kg 日粮),测定对能量、氨基酸、磷和钙的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进行2&#215;6的分组。小麦对照组含有13.96MJ/kg的消化能和3.0g的标准小肠可消化赖氨酸.日粮含有0.4%三价铬酸。12只小肠钻洞的猪(32.5&#177;2.5kg)饲喂12种日粮,满足消化能的需要量。粪便和小肠的消化物每两天收集一次。木聚糖酶能提高小肠能量消化率2.2个百分单位,提高消化能0.42MJ/kg(P〈0.10),提高小肠干物质消化率2.8个百分单位(P〈0.05),日粮和木聚糖酶的互作未观察到。木聚糖酶可以提高能量、干物质的消化率和漕化能含量(P〈0.05),日粮和木聚糖酶的互作能观察到。木聚糖酶能将下脚料总能量消化率从72.1%提高到78.g%,干物质消化能从13.33提高到14.67MJ/kg,干物质的消化率从71.5%提高到78.6%。木聚糖酶能提高消化率和日粮中某些消化氨基酸的含量,如赖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P〈0.05),日粮种类对这些也有影响(P〈0.05),木聚糖酶能分别提高下脚料、次粉、细麦糠.小麦筛渣和粗麦糠赖氨酸的消化率13.8、5.0、5.2,6.0和141个百分单位。日粮对磷和钙的消化率有影响(P〈0.01),木聚糖酶能提高磷和钙的可消化含量(P〈0.05)。总之,营养物质消化率会随着小麦副产品不同而变化,每千克下脚料干物质中含有11.08MJ的消化能,木聚糖酶能增加到15.26MJ。木聚糖酶能提高小麦副产品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干物质含量,一定程度上受副产品种类的影响。木聚糖酶可以很大程度上添加到小麦副产品猪日粮中,改善营养物质消化率,这可能与阿(控伯)糖基木聚糖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猪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国标法对转基因玉米中概略养分、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按体重和窝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组成的饲粮,测定概略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植酸酶活性(7134 FTU/kg干物质)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植酸酶活性(126 FTU/kg干物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中非植酸磷含量比非转基因玉米高1倍,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与非转基因玉米基本相近。两种玉米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P<0.05)。因此,在猪饲粮配制中,如果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替代非转基因玉米,将提高饲粮消化能值和非植酸磷含量,从而减少无机磷源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