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花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鲁  史冬燕  高小叶  安渊 《草业科学》2012,29(7):1142-1147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绿肥植物,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紫花苜蓿绿肥,研究紫花苜蓿绿肥(茎叶粉碎还田)和氮肥处理对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土壤有机质、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绿肥和紫花苜蓿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不施氮肥处理增加了48.2%和72.1%,同时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施氮肥处理增加了8.6%。苜蓿绿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改善了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苜蓿绿肥+氮肥处理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并且有效促进了土壤磷和钾的活性,增加了水稻对土壤磷和钾的吸收,从而促进水稻增产。研究反映出紫花苜蓿作为绿肥能够有效改善稻田土壤营养,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促进水稻增产,是我国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改良农田土壤的又一重要绿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紫云英(Astragaius sinicus)氮钾和化肥氮钾有效性的异同,进一步明确等量的紫云英氮钾可否代替等量的化肥氮钾,2009年在河南信阳进行了紫云英与化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化肥配施可增加水稻(Oryza sativa)生长量和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与不施肥和紫云英相比,60%化肥氮钾+40%紫云英氮钾处理水稻产量提高28.7%,土壤有机质增加2.1%,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9.3%、12.7%、15.5%。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9,(10):33-33
水稻在亚洲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现在有个好消息—农民们可能不再需要担心雨季带来的严重水灾了。因为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深水水稻基因,可以长出空心的“通气管”,让水稻在水中也不会“溺水而死”,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试图将这种基因导入到其他的高产水稻品种中。  相似文献   

4.
垄作免耕对水稻根系特性和氮磷钾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垄作免耕对Y两优6号水稻根系特性、氮、磷、钾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变化。研究主要涉及冬水田(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中稻-油菜)和水旱平作(中稻-油菜)对水稻4个生育时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和根系特性,以及水稻根、茎、叶和穗的氮、磷、钾浓度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免耕的实际产量达8750.8 kg·hm-2,显著高于水旱平作与冬水田(P<0.05)。在拔节期,垄作免耕水稻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及比根长均显著高于水旱平作(P<0.05)。在抽穗期,垄作免耕根表面积最高达1.74 cm2·cm-3,分别比冬水田和水旱平作提高了3.37%和6.71%;且垄作免耕水稻茎秆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较水旱平作提高了49.26%、33.20%和59.70%。相较于常规平作,垄作免耕水稻抽穗期茎叶的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茎叶中氮、磷、钾累积量显著增加(P<0.05);氮、磷、钾养分累积速率显著提高(P<0.05),说明在养分累积的关键时期,垄作免耕能显著提高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和累积。在成熟期,垄作免耕水稻籽粒中氮累积量比冬水田和水旱平作显著提高了24.80%和14.30%。在分蘖-抽穗期,垄作免耕水稻的 N:K最低、K:P最高,表明垄作免耕能显著提高水稻生长前中期对钾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综上,垄作免耕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在抽穗期显著提高水稻对氮、磷、钾的累积,整个生育期对钾的吸收利用明显优于水旱平作和冬水田,为水稻高产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土壤对磷素的固定与释放过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0~20cm 和20~40cm 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结果表明,0~20cm 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20~40cm 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呈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缓慢增大的态势。长期有机物循环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0~20cm 土壤磷吸附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其对土壤磷的吸附量降低幅度达20.1%;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效果次之,单施化肥无明显效果。各施肥模式对20~40cm 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对磷的解吸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次浸提,且随浸提次数的增多而减小。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0~20cm 土壤磷素的解吸,有机物循环利用配施化肥效果更佳,其对土壤磷的累积解吸率较单施化肥提高幅度达72.2%;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对磷的解吸。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20~40cm 土壤磷的解吸特性影响不大。0~20cm 土壤对磷的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均低于20~40cm 土壤。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土壤中磷素的活化,改善了磷素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轮作与减量施肥对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水稻(Oryza sativa)轮作体系下施肥量,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水稻连作(高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低肥)”和“金花菜(施肥)+水稻(低肥)”5种处理。结果表明减量施肥处理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养分差异较大,金花菜(施肥)+水稻(低肥)处理水稻产量较同年其他处理最高,有机质较其他处理整体显著增加14.81%~38.13%,土壤pH较其他处理降低2.34%~5.03%,土壤氮素含量较其他处理也显著增加0.80%~35.66%(P<0.05)。因此,轮作减量施肥可有效提高轮作系统产量与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 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 198 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 kg·hm(-2)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 0.05)。NPK基肥显著增加了苜蓿叶和茎的K含量(P 0.05),而追肥明显促进了K由茎向叶的转移。紫花苜蓿再生草作为绿肥还田明显提高了轮作水稻的产量(P 0.05),籽实产量比对照(未种苜蓿且未施绿肥)增加了18.2%。综上分析可知,紫花苜蓿与水稻周年轮作既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紫花苜蓿,又可促进轮作水稻增产,是南方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凤杰  于晨  马力  周鹏  安渊 《草业科学》2022,38(10):2008-201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198?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kg·hm?2 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相似文献   

9.
紫云英绿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对紫云英翻压后不同时期的水稻播秧和不播秧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研究了紫云英翻压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第1年能提高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增加幅度不大.水稻生长前期紫云英腐熟,养分没有释放出来,所以翻压紫云英田块前期应该施足氮肥,水稻进入旺盛生长期仅仅依靠...  相似文献   

10.
宫军 《山东饲料》2013,(21):198+226
水稻,做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一直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和东北地区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有限,但土壤有机质较多,且水质好,所以发展水稻生产还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管理方式上入手,趋利避害的发展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南通地区所种植的水稻中放射性含量及所致居民待积有效剂量当量等方面的情况,对水稻、茎秆、土壤样本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含量检测,并进行居民待积有效剂量当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2.
一、施用硅肥硅是农作物营养元素之一,水稻是需硅量最大的作物,亩产500公斤稻谷,约需二氧化硅76公斤.硅能提高水稻根系的氧化能力;减轻土壤有毒物质危害,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改善植株体内硅氮营养代谢和叶片功能,使植株表面硅化完全,叶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培育出数种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水稻,可有效杀灭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产量.由于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转Bt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截至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证实转基因水稻存在饲用安全性问题,但仍需对其长期饲用结果进行持续监控.作者现就转Bt基因水稻的发展、潜在风险和安全评价方法,营养价值、毒理性,对动物生长、免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的残留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麦对土壤磷吸收及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培盆栽条件下,以野生大麦磷高效基因型IS-22-30、IS-22-25和磷低效基因型IS-07-07为材料,研究施磷量为 0,30,60 和 90 mg/kg土条件下其磷素吸收能力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差异,为探明磷高效野生大麦高效吸收利用磷素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施磷量的增加,不同磷效率野生大麦生物量、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根冠比呈显著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施磷处理下,野生大麦生物量、磷积累量和根冠比均表现为磷高效基因型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2)不同施磷处理下,野生大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不施磷、施磷 30 和 60 mg/kg土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较低效基因型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亏缺程度突出。3)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在不施磷、施磷 30 mg/kg土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IS-22-30、IS-22-25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效应范围为4 mm,均明显大于低效基因型IS-07-07的活性效应范围2 mm。不同施磷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低效基因型,且在不施磷、施磷 30 mg/kg土条件下差异显著,表明磷高效野生大麦具有较强的低磷土壤环境适应能力和土壤磷素活化能力。随施磷量的增加,不同磷效率野生大麦植株叶片和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且高效基因型叶片和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较低效基因型高,表明高效基因型植株体内磷素的重复再利用能力较强。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较高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其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土壤理化性状是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数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为解决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的有效利用,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技术,研究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8.50%,全氮含量增加了8.22%,全磷含量增加了7.58%,全钾含量增加了14.96%;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中细菌菌群数量增加了13.03%,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了3.22%,真菌菌群数量增加了4.16%。可见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不仅能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饲草,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不同粮食和牧草前作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长江流域农区冬季种植牧草和粮食作物对后作水稻Oryza sativa生产的影响,对种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黑麦Secale cereal和小麦Triticum eastivum的水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水稻的生长发育、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养分.种植小麦的土壤pH值降低,全氮含量增加,但速效养分增加较少或减少.相应地,多花黑麦草茬和黑麦茬水稻生长得到了明显的促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小麦茬水稻,但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大.可见,冬季种植牧草在生产大量青饲料的同时,还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为提高农田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土壤、粮食作物、牧草、家畜等多因子的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人类和动物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转入的外源基因和受体植物自身的生理作用,转基因水稻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新的物质成分,因此对转基因水稻进行安全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转基因水稻的实质等同性、毒性、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及其作为动物饲粮对动物各方面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鳝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疾病少、收益高等特点,稻田天然饵料比较丰富,水深正好适合黄鳝养殖的要求。而且黄鳝在田中钻洞打穴,疏松土壤,捕食稻田中的各种水生、陆生昆虫及其幼虫,减少水稻病虫害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稻田养黄鳝方法简单易学,具体做法如下。1稻田及田间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AM真菌促进植物吸收利用磷元素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艳娥  李芳  李应德  段廷玉 《草业科学》2016,33(12):2379-2390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是植物代谢过程不可或缺的物质。我国耕地土壤中有1/3~1/2的土壤缺磷,极大地限制了作物的生长。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植物形成的菌根共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极大地促进寄主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本文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系统总结了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磷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进展。AM真菌可与根际土壤和根皮层细胞形成密集的菌丝网,扩大植物根系吸收面积,缩短养分运输距离;分泌磷酸酶、有机酸和质子,改变根系周围土壤理化性质,解离难溶性磷酸盐,以及磷转运蛋白基因的特异性表达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培育优良转基因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