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浩瀚无垠的毛乌素沙漠腹地,一处沙海绿洲,会神奇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令你惊叹,使你为之一振。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塞外小江南”的乌审旗纳林河乡。纳林河乡总面积670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人。该乡是典型的风沙区,过去每当冬春季节,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常...  相似文献   

2.
“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这是五十年代我国东北林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林业工程师马世瑞同志,今天唱起这首歌来,仍然那么深情、那么自豪——因为他是大兴安岭人。1956年,21岁的马世瑞毕业于扎兰屯林校.同学们谁不希望能留在东北林区工作,而他向组织递交的决心书上却写着:“愿到西部沙区营造一片新的森林.”申请很快变成了现实。二饼子牛车载着他一步一“咯吱”地滚进了毛乌素沙漠深处——乌审旗达  相似文献   

3.
沙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贫瘠、荒凉、可怕的世界。千百年来,它象个放荡不羁的恶魔,毁了多少良田、草原和庄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多少好汉志士对它束手无策,望沙兴叹……可是,就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的南端,有一条39岁的汉子,承包了16,000亩荒沙。他苦干三年,以愚公移山的毅力、科学求实的作风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在这里开拓出一块绿洲,向人们宣告:毛乌素沙漠是可以治理的!这条汉子就是被誉为“毛  相似文献   

4.
漠上柳     
纳林河是我的家乡,这里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无定河、纳林河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像两条玉带缠绕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小时候,父亲工作调动,我和母亲也随着去那里住过几年.但在儿时的记忆里,对那里的柳树似乎没有太多的印象,想来是少不更事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5.
漠上柳     
纳林河是我的家乡,这里,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无定河、纳林河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像两条玉带缠绕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小时候,因父亲工作调动,我和母亲也随着去那里住过几年。但在儿时的记忆里,对那里的柳树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想来是少不更事的缘故吧。纳林河的河畔、垅上,多是柳树。这些形态怪异的古柳,有的双木空接,有的"袒胸露乳",有的环生幼树,有的旁逸斜  相似文献   

6.
正他紧跟党走,对党忠诚;他治沙造林,创造了治理毛乌素的奇迹;他创新模式,带领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他是林业战线上一面耀眼的旗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治沙英雄石光银荣获"七一勋章"的消息让人振奋。这位坚守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治沙一线的英雄,创造了治沙奇迹,使这里的人们告别了风沙和贫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又被称为鄂尔多斯沙地,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如今,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这一进程中,治沙人王有德功不可没,在近40年时间里,他带领林场职工,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南移西扩的步伐。王有德也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我们走进毛乌素沙漠西南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这位科学治沙探路人的故事。现在,如果在飞机上俯瞰毛乌素沙漠,那一  相似文献   

8.
王有德18年如一日,情系沙海,扎根荒漠。18年来,他带领全场400多名职工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营造防风固沙林25.9万亩,植树近3000万株,在毛乌素沙漠西南端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实现了人进沙退,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侵;他带领职工治沙又致富,开发沙地果园,建造规模化苗圃……基本改变了林场贫困落后的局面,使白芨滩人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中宣部于日前发文,将王有德作为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伊克昭盟的乌审旗纳林河、河南等乡,生长着许多旱柳。早在60年代,当地老百姓就把旱柳的树冠整个砍去,使截面周围萌生出新的枝条。当这些枝条长到椽子粗时,就成了盖房搭圈的好材料。而保留下来的树桩则被称为“头木”。割下椽材后,再让旱柳的头木上长出椽材,百姓...  相似文献   

10.
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的无柴登沙带,位于库布齐沙漠与毛乌素沙漠的连接处.1965年以前,这里虽有少部分沙丘,但都是高度不大的小型沙丘,其余大部地区还是水草良好的草场,天然生长着许多沙蒿和灌木柳,植被覆盖率在60%以上.此后,由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 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际 千百年来沉默的黄土地、厚重的黄土地, 像父亲 我是父亲的女儿,我依偎着父亲长大 我知道 父亲的梦 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12.
王有德18年如一日,情系沙海,扎根荒漠。18年来,他带领全场400多名职工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营造防风固沙林259万亩,植树近3000万株,在毛乌素沙漠西南端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实现了人进沙退,有效防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侵;他带领职工治沙又致富,开发沙地果园,建造规模化苗圃……基本改变了林场贫困落后的局面,使白芨滩人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中宣部于日前发文,将王有德作为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3.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端,戈壁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8.46%。这里,年均降雨量只有42毫米,而蒸发量在3700毫米左右,为降雨量的88倍。在这荒漠戈壁地区造林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是不易成功的.从1982年开始,我们在纳林河沿岸能够灌水的戈壁滩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先后上了沙枣、榆树、红柳、胡杨、花棒、柠条6个树种。1986年调查,造林成活率最高的是红柳,依次是沙枣、胡杨、榆树、花棒,柠条最差(详见表)。因此,在纳林河戈壁滩应以胡杨、沙枣,红柳为主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毛乌素沙漠里的一个强者,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战线上的模范共产党员,全国造林治沙先进单位——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原站长兼党支部书记王玉珊同志与世长辞了.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留下任何豪言壮语,但是,他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了常人所不及的代价,给我们留下了一笔财富——那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久旱的毛乌素沙漠里,唯有谷家畔绿得出奇。乌审旗纳林河乡的谷家畔,位于无定河、纳林河汇合的三角地带。这里过去曾是全乡有名的穷地方,十里八乡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有女不嫁谷家畔,少吃没穿走老山。”这里虽然水源充足,河滩地和草场广阔,但由于地处两河中间,下游泥沙淤积,河床高涨,水道频移,洪水泛滥,耕地、草场经常遭受洪水危害,造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地。  相似文献   

16.
4月2日,清晨4时15分. 在解放军161医院的重症病房内,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还未感受生活的美好,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在弥留之际用一只手握着奶奶的手,另一只手擦去奶奶脸上的泪,安慰奶奶说:“奶奶不哭,我是咱们家的男子汉,不怕,我马上就可以救我妈妈,她再也不会痛苦了.”话语刚落,他的小手就垂了下来,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让他无比留恋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提起沙漠,大家想起的都是连绵起伏的沙丘,一望无际的沙海,甚是壮丽。但对于很多生活在沙漠边上的人来说,他们却时时刻刻面对着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生存危机。而在毛乌素沙漠南边,有这么一位老人,用40多年的时间,在沙漠上开创了一片绿洲。他就是治沙英雄石光银。  相似文献   

18.
大漠播绿人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坐落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区的交界处,在经历了无数岁月的凄凉、荒芜和贫穷的剥蚀之后,终于在改革向纵深挺进的年代里,迎来了他的播绿人———谷清泉。谷清泉从小就目睹了黄沙的肆虐,也饱受了黄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贫困之苦。于是立志要为大地披上绿装而奋斗一辈子。1985年,谷清泉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内蒙古林学院治沙系。从此,他与治沙造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刚满27岁的谷清泉被任命为鄂托克前旗城川治沙站站长,他上任后,带领治沙站的职工开始了播绿的奋战。他用有限的资金开发水浇地、打井…  相似文献   

19.
<正>美丽的宁夏东边有一片红色革命浸润过的热土——盐池。自古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盐池县,多年来没有被沙漠侵吞,相反它有着一个响亮亮的名字——沙漠绿洲。在这片沙漠上建设绿洲的园丁有千千万万,其中有一个人,他子承父业,放弃城市的繁华热闹,坚定不移的与寂寞为伴,每日穿梭在高沙窝林场,守护着心中的那一片绿色,他就是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沙窝站的护林员——马海龙。也许平凡造就英雄,也许英雄本就平  相似文献   

20.
走近他,你会感觉到他有一种超过同龄人的成熟,多年的户外工作经历,也让他有了一副饱经沧桑的面孔,让人不相信他只是一个35岁的青年。他朴实无华,具有兴安落叶松那种苍劲挺拔、顽强向上的性格;他带着一身荣誉从部队回到地方,用勤劳、执着、坚韧、无私的奉献精神奋战在防火防汛工作的第一线;勇敢坚毅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扎根兴安、奉献防火事业”的誓言。他就是牙克石市牧原镇防火办主任郑树利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