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培育壮秧和本田管理水平。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5天,叶龄4.5~5.0片叶,苗高13厘米左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20%秧苗第1-2个分蘖,茎扁蒲状,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这里主要探讨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1大棚培育壮秧 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0d,叶龄4.0~4.5片,苗高16~18cm,根数16-18条,可株茸干重5g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稻小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适合机插的壮秧,是机插稻栽培成败的关键。机插稻是小苗带土移栽,其壮秧指标不同于人工移栽的大苗。适宜机插的秧苗标准为秧苗龄15~20d,株高15~18cm,叶龄3.5~4叶左右,苗挺、叶绿,单株白根量在10条以上,要求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相似文献   

4.
1育苗技术 1.1壮秧标准 中苗:秧龄28~30d,叶龄3.1~3.5叶,苗高12~14cm,根系9-10条,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大苗:秧龄35-40d,叶龄4.1-4.5叶,根系13~17条,苗高15~17cm,百株干重4g以上。  相似文献   

5.
1、壮秧标准中苗、秧龄30~35天,3~4叶,苗高12~14cm,每棵苗的根数9~11条,百株干重3~3.5g,带蘖率30%以上:大苗,秧龄40~45天,4.5~5.5叶,苗高15~16cm,每棵苗的根数13~15条,自株干蘑5~6g,带蘖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6.
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培育壮秧采用塑料薄膜旱育苗秧或盘育苗,稀播培育壮秧。播量:旱育苗播催芽种125~150g/m2,盘育苗55~60g/盘。最适播种期:平原稻作区4月8~13日,山区或半山区为4月10~18日。秧龄4.5~5.0叶。  相似文献   

7.
于1988年在贵州省铜仁地区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示范。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选用优良杂稻组合;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改进施肥方法,及时抓紧田间管理。示范结果:平均亩产稻谷624.1公斤,超过计划指标4%,每亩挣收入375.79元,投入产出行为1: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中苗壮秧根系质量与栽培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秧先壮根,壮根先壮种子根,目前有80%的农户培育的3.1~3.5叶中苗根系数量只有5~8条,远远达不到壮秧13~14条根系的标准,该试验重点研究影响壮根因素防治措施,为培育壮秧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水稻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配方育秧基质、播种量、秧龄、施肥量和化控量对水稻秧苗株高、叶片数、茎基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探究适应稻虾共作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及其综合稻秧培育技术,主要结果如下:木薯渣+蛭石+草炭配方育秧基质理化性质能满足水稻培育长秧龄壮秧的要求,基质养分不能满足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的要求,需要增加施肥、化控等培育措施。适合苏北地区气候条件和稻虾共作生产茬口要求的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为秧龄30~35 d,叶龄5~6叶,株高20 cm左右;单株干质量40 mg左右,茎基粗2.5~3.0 mm;叶片上举、色绿;根系成毯,适宜机插。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应适当降低播种量,常规粳稻(南粳9108)以60~80 g/盘为宜。施肥宜采用叶面喷施,不宜采用秧盘基施,秧盘基施有出现肥害风险。叶面喷施从2叶开始至5叶每叶1次,喷施浓度2叶期0.6%尿素+0.2%硫酸二氢钾,其他时期0.8%尿素+0.2%硫酸二氢钾;喷施量50~100 mL/盘。喷施多效唑可降低株高,增加茎基粗;秧苗叶片上举,群体通透性好,有利于培育老壮秧。喷施浓度不宜太高,25%多效唑稀释倍数大于2 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T优4.41的亲本特征特性,合理安排三期,培育父母本壮秧,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提高异交结实率,病虫防治,防杂保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1.精选种子 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分蘖力强的杂交组合,如特优559、汕优63等。 2.肥床旱育 按1:(25~30)的比例留足苗床,4月下旬播种,施足苗床肥,补足水分,将浸种剂处理过的种子催芽至破胸露白播下,盖好盖种土,平铺地膜或用作物秸秆覆盖,保湿至见青后,及时揭除覆盖物。喷多效唑培育壮秧,壮秧标准为:4~5叶龄,苗高25~30厘米,分蘖数2~3个。秧龄30~35天。苗床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及稻瘟病。  相似文献   

12.
一、壮秧早插 4月初用1500倍液402药剂浸种72-96小时。高产攻关田育秧以塑料薄膜旱育秧为主,秧田田面平整,无土块,田面高差不超过1.5厘米。4月5-8日播种,秧田播量每盘要求100克种子,覆土达0.6-1厘米。壮秧标准:叶绿带黄,无病斑,苗高13—15厘米,3.5—4.5片叶,茎基扁粗,白根多,无黑根,秧龄28-30天。插秧期5月2-10日。插秧大田留有水层,划行带土插秧或带土机插,每667米^2 1.8—2万穴,每穴5-7株,667米^2基本苗9—14万株。  相似文献   

13.
<正>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浸种前晒种5-6小时,并利用药剂浸种。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苗龄期30-35天,大田用种量4-5千克,秧田播种量每亩30千克。重施基肥,看苗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注意苗期螟虫、蓟马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秧好一半禾".培育壮秧是夺取晚造高产的基础.壮秧标准:秧龄25~30 天,叶龄6.5~7 片,株高约30厘米,假茎高11~12 厘米,粗0.55~0.6 厘米,单株分蘖4个以上,根多,根白,叶片厚直不披雾,叶色青绿,无病虫害.要获得壮秧,育秧一定要"七注意":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肥床旱育秧具有避虫、避污、避免高温灌浆及培育早发壮秧、增穗增产的作用,所以肥床旱育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我市水稻的主要育秧方式,2005年我市肥床旱育面积达16.8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44.2%。肥床早育的平均产量达535kg,比常规水育秧的平均亩产506kg增加29k.增5.6%.以每kg稻谷1.84元计,每亩增效53.4元,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培育壮秧、合理稀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柳香占是早籼优质稻新品种,米质较优,食味好;区试产量表现6313.5kg/hm^2,比对照七桂占增产5.6%;适应性较广,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3120~5250kg/hm^2。早造栽培应注意培育适龄壮秧,插(抛)足基本苗,合理施肥,适时露晒,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再生稻栽培应适时追芽肥,适时收割留高桩,并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培育壮秧,促进水稻生产,笔者进行了水稻壮秧剂应用效果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秧绿3号秧田专用肥对培育水稻壮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丰优香占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突出表现为米质优。与汕优63相比,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增加6%~8%。针对丰优香占分蘖性偏弱、成穗数较少的特点。确定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发挥大穗优势的基础上,主攻足穗、争结实率,稳定提高干粒重。其栽培措施为:足肥稀播培育多蘖壮秧,8叶期秧苗单株带蘖力争达到3.0个以上,栽足基本苗争穗数,每667m^2栽1.5万~2.0万穴、6万~8万基本茎蘖苗,适当降低施氮量,中等肥力地区产量600kg/667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13.0~15.0kg/667m^2,同时氮、磷、钾肥配施,多施有机肥保品质,实施无公害病虫防治,生产优质安全放心稻米。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在陆川县2年4造共示范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10632.7ha,其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为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该品种在陆川县的适宜播期、移栽密度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为24.0万穴/ha时产量最高,达7.44t/ha;播期以3月1日播种处理生育期最长,为138d,产量最高,达7.13t/ha;每公顷施纯N210kg时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最高,分别为247.5万穗/ha、120.4粒/穗和7.38t/ha。高产栽培技术:适时播种、壮秧剂塑盘培育嫩壮秧、适时,甲抛、科学施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