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长沙桔园蜘蛛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长沙地区桔因蜘蛛资源调查结果,计有蜘蛛19科72种。全年以8月底及9月份发生量最大,最高蛛量达223头/株。树冠上常见种有:斑管巢蛛,吉蚁蛛,鳞纹肖蛸,黄斑圆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妩蛛,其中以斑管巢蛛数量最多,其次为吉蚁蛛和鳞纹肖蛸,这三种蜘蛛为优势种群。桔园蜘蛛的发生消长与害虫数量变动相关性极显著(r=0.7397)。  相似文献   

2.
棉田瓢虫、蜘蛛种群调查及作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结果表明,望江棉田瓢虫以龟纹瓢虫为主,蜘蛛以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为主,瓢虫、蜘蛛的数量比约为7∶3;不同棉花品种间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瓢虫对棉蚜有明显的追随关系,基本能控制棉蚜的为害;对棉田天敌应采取以次要害虫养天敌,利用天敌控制主要害虫,充分利用又不完全依赖天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周祖铭  李菊燕 《昆虫天敌》1992,14(3):112-116,107
作者从1973~1991年对稻田蜘蛛进行了生态学研究。拟水狼蛛在田边湿润土和长期有水稻田发生量一般比土壤干燥和湿润稻田多0.42倍及1.35倍。在稻田生长前期温暖高湿(4~6月),适宜于草间小黑蛛、食虫沟瘤蛛生殖、生长;后期高温干旱有利于八斑球腹蛛繁殖,拟水狼蛛在温季节,种群发生量随食物量的增加而累积上升。夏初寒潮,气温比历年低5℃以下,伴随暴雨在50毫米以上,草间小黑蛛受到了抑制,下降了35.75%。早春冬作物绿肥、油、麦进行收割翻耕,迁移刊田边的蜘蛛,又进行了三光,能安全迁入早稻田的蜘蛛仅4.91%,但潜伏在土室、土缝、石隙中的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蛛、食虫沟瘤蛛,受三光的抑制作用较少,能安全迁入早稻田的依次为15.85%、4.98%、3.44%,栖息在土表及植株上的八斑球腹蛛受三光的影响较大,能转移到早稻田仅1.31%。夏末秋初,收早稻插晚稻的双抢季节,蜘蛛由前作早稻田的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蜘蛛、八斑球腹蛛、食虫沟瘤蛛等依次能迁入晚稻田的分别为34.13%、21.86%、13.29%、1.08%。在稻田栽培期间,栽培早一般比中、迟插田多27.44%及82.85%,中插稻田又比迟插田多82.54%。  相似文献   

4.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 um Sundevall)是农田害虫捕食性天敌中的最主要蜘蛛种类,对飞虱、叶蝉、蚜虫等有较好的控制效应。为探明化学农药对蜘蛛的影响,我们就目前常用的几种化学药剂对草间小黑蛛的杀伤力进行了测定。 供试农药:杀虫脒、杀虫双、二氯苯醚菊酯、杀灭菊酯、敌杀死、甲基1605、晶体敌百虫、呋喃丹、二二三、乐果。 供试蜘蛛:除草间小黑蛛外,另有六种  相似文献   

5.
四物种共存系统中天敌对斜纹夜蛾控制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主要捕食性天敌草间小黑蛛、叉角厉蝽和拟水狼蛛捕食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综合效应,并建立了综合效应模型。对捕食量模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之间相作用和对斜纹夜蛾捕食量的影响程度,主效分析表明,斜纹夜蛾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最大。在3种天敌中,对总捕食量影响最大的是草间小黑蛛,其次为叉角厉蝽若虫。交互效应表明,拟水蛛对草间小黑蛛和叉角厉蝽若虫有杀伤作用,相互间干扰作用大,而草间小黑蛛与叉角厣蝽对斜纹夜蛾总捕食量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棉田常见蜘蛛简介 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据1979年以来的综合调查,已鉴定出30种,其中最常见的7种是: 1.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nicolum(Sundeva-ll,1829)优势种,年发生三至四代。以成蛛或亚成蛛在越冬作物田内越冬,开春后活动。夏收前后迁入棉田。早发棉田发生量较大,种植油菜诱集带或玉米诱集株的棉田及棉麦间作田数量更多。7、8月份为盛期,综防  相似文献   

7.
1980~1983年我们对棉田蜘蛛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棉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每年6~11月份在各类型棉田中共采集蜘蛛标本5184头,经鉴定本地棉田蜘蛛计有13科61种。其中微蛛科5种,球腹蛛科6种,园蛛科6种,肖蛸科9种,管巢蛛科8种,跳蛛科10种,狼蛛科7种,漏斗蛛科1种,平腹蛛科1种,蟹蛛科3种,卷叶蛛科1种,盗蛛科3种,栅纺器蛛科1种。棉田蜘蛛种群虽多,其构成棉田生态系统的主要蜘蛛种群有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 vall,八斑球腹蛛Thersidion octomaculatum Boes et str,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管巢蛛(以Clubiona hummedi为主)四种。其余不少种类仅在田间偶见。6~9月统计,蜘蛛种群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59.50~78.23%,平均67.40%(见表1)。上述四种蜘蛛占蜘蛛混合种群的85.29~97.78%,平均92.46%(见表2)。四种优势种的发生量虽逐月加大,但种群数量比例也随棉花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8.
棉田蜘蛛、瓢虫对棉花苗蚜控制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3年,我们在常德县丹洲乡高泗村就棉田蜘蛛和瓢虫对棉花蚜虫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察,现将所获资料整理如下: 一、棉田蜘蛛、瓢虫的种类、数量及捕食量 1、种类和数量:在棉田中,我们发现蜘蛛有八种,瓢虫有六种。蜘蛛类有: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vall、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an、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相似文献   

9.
在湘北沅水下游的平原集中棉区,蜘蛛在棉虫捕食性天敌中占80.67%,其种类已知6科10种。草间小黑蛛为优势种,常见的还有八斑球腹蛛、T-纹豹蛛与食虫瘤胸蛛。本文分析了棉花各生育期的蜘蛛群落组成和数量动态,在棉苗期和蕾期前段,蜘蛛在数量上对棉蚜具有压倒优势,可起有效控制作用。此后由于滥施剧毒农药,蜘蛛群落遭到毁灭性破坏,其数量在整个花铃期处于低水平的不规则波动状态中,无力发挥有效影响。改善冬作物清茬作业和合理用药,是保护棉田蜘蛛资源的两大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辉  缪勇  马鑫  黄凯  李宾宾 《植物保护》2015,41(6):88-91
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春甘蓝田小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小菜蛾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而空间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大,说明小菜蛾种群的发生有高峰期明显和全株为害的特点。小菜蛾的时间动态、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小菜蛾对甘蓝的为害情况比较复杂。田间调查共记录捕食性天敌13种,主要优势种依次为草间钻头蛛、七星瓢虫、血色高亮腹蛛、八斑鞘腹蛛、四点高亮腹蛛和三突花蛛。主要捕食性天敌中,七星瓢虫和三突花蛛与小菜蛾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其次为四点高亮腹蛛和血色高亮腹蛛,八斑鞘腹蛛和草间钻头蛛最小。这表明七星瓢虫和三突花蛛对小菜蛾有较好的跟随和潜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蜘蛛在桑园中的天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新 《植物保护》1988,14(1):46-46
桑树栽培多是以提供家蚕食料为目的。因此,生物防治在桑园中比其它作物更为重要。根据本人1986—1987年的杭州等地区调查,在桑园害虫捕食性天敌主要是蜘蛛、草岭和瓢虫。蜘蛛占50%,不仅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控制害虫的消长作用也最明显。 每亩蛛量可达到1万头以上,至少有12科45种。优势种是常在枝叶上活动的微蛛科的草间小黑蛛和多在地面活动的各种狼蛛和水狼蛛,发生数量占全部蜘蛛量的80%以上。对食性和食量考察中发现,草间小黑蛛可以取食桑瘿蚊、桑叶蝉的成虫以及桑尺蠖  相似文献   

12.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vall分布南北,是水田、棉田、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种蜘蛛。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发生早,历期短,繁殖快,抗药力强,能捕食多种害虫的若虫和初孵幼虫的特点。 草间小黑蛛在武汉地区以若蛛和成蛛越冬。翌春活动较早,是夏收作物上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种蜘蛛。据1976年3—5月调查小麦田为51.9%,蚕豆田为60.9%,油菜田为43.5%,苕籽田为62.3%,田边杂草为  相似文献   

13.
草间小黑蛛人工饲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Sundevall是我国农田蜘蛛中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种,由于它分布广,抗药力强,发育历期短,捕食范围广,很有利用前途。关于蜘蛛的人工饲料,国内外报导较少。我们自1978年以来对草间小黑蛛的人工饲料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从30多个配方中筛选出H_1和L_3两种配方。用此两种配方配制的饲料饲养草间小黑蛛,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L_3配方已连续饲养五个世代。用H_1配方饲料饲养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叉斑巨齿蛛Enoplognatha japonica,均能取食、蜕皮、交配、产卵传代。用L_3配方饲料  相似文献   

14.
四种蜘蛛对棉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根据1975至1980年于湖北省江汉平原、鄂北岗地棉区的调查,草间钻头蛛(Eringonidium graminicola)、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inaculatum)、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的种群数量为最多,它们为湖北省棉田内的优势种。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这三种蜘蛛及粽管巢蛛(Clubionajaponicola)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功能反应,并对优势种草间钻头蛛作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5.
稻田生态系统蜘蛛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77~1978年间,在广西北部和中部地区,调查了11个县13个公社的部分山区、平原稻田蜘蛛种类。经鉴定,有11科28种,其中分布普遍数量较多的有球腹蛛科的八斑球腹蛛;微蛛科的食虫瘤胸蛛和草间小黑蛛;狼蛛科的拟水狼蛛和稻田狼蛛(拟环纹狼蛛);长脚蛛科的日本长脚蛛等六种。这些初步被定为优势种。文中揭示了早稻和晚稻两类生态系中的蜘蛛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化的差异。早稻前期和中期以微蛛科种群为主,后期以八斑球腹蛛为主;晚稻前期是微蛛和八斑球腹蛛种群为主,两者比数相当,后期以八斑球腹蛛种群占优势。水稻全生育期不使用化学农药,蜘蛛混合种群数量在早稻和晚稻后期达到最高峰。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及其与稻飞虱、稻叶蝉数量消长的相互关系,受人为因素影响颇大,其中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和季节性农事操作的变更是种群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试验表明,稻田生态系蜘蛛种群对叶蝉、飞虱有明显控制作用,在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时应注意保护这一类天敌。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于1975年开始,目的在于了解优势种蜘蛛对相关性害虫控制能力,为拟订防治参数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稻田优势种蜘蛛: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稻田水狼蛛、粽苞管巢蛛、园尾肖蛸。主要稻虫:叶蝉、飞虱和纵卷叶螟幼虫、棉蚜。 (二) 方法 1.室内饲养以煤油灯罩、玻瓶为容器,定蛛、定时饲以一定量的叶蝉、飞虱或纵卷叶螟幼虫,各设一个重复。每日观察检查一次,记取被捕虫数,补充至原定虫量,连续观察五天,统计日捕虫量。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白毫早、乌牛早茶园天敌与蓟马的空间跟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天敌有效防治茶园蓟马,2015—2016年选择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试验基地的白毫早和乌牛早2种茶园进行试验,对2种茶园的蓟马数量及其天敌数量进行调查,采用地学统计学方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方法综合分析与蓟马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种类。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6年2年,白毫早茶园蓟马共2 408头,其捕食性天敌共12 156头,与蓟马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依次是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2年密切指数之和分别为1.952、1.843、1.800和1.751;2015年和2016年2年,乌牛早茶园蓟马共6 540头,其捕食性天敌共12 376头,与蓟马空间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依次是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茶色新圆蛛和锥腹肖蛸,2年密切指数之和分别为1.863、1.829、1.762和1.759。综合分析2年白毫早和乌牛早2种茶园,与蓟马空间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依次是锥腹肖蛸、茶色新圆蛛、异色瓢虫和草间小黑蛛,密切指数之和为3.710、3.605、3.512和3.473。  相似文献   

18.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绍琦 《植物保护》1988,14(4):7-10
在1984年对稻田蜘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对其种类和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早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类水狼蛛和拟水狼蛛;双季晚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卵腹肖蛸、鳞纹肖蛸和拟环纹狼蛛。水稻生育后期郁闭度大、湿度大,蜘蛛数量增加。双季晚稻田蜘蛛优势种发生时期和飞虱、叶蝉发生时期相吻合,蜘蛛数量随飞虱、叶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化学农药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将其驱出稻田使数量锐减。田埂种豆稻田蛛蛛类群数量大。蜘蛛的天敌有寄生蜂、鸟类、蛙类、捕食性昆虫等。蜘蛛的互相残杀也影响蜘蛛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19.
稻田蜘蛛对弹尾虫的功能反应及选择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作者在室内研究了拟环纹豹蛛和草间小黑蛛对弹尾虫的功能反应和选择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蜘蛛对弹尾虫的功能反应均为Ⅱ型反应,并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拟环纹豹蛛对弹尾虫的功能反应明显强于草间小黑蛛,其对弹尾虫的控制作用(a/Th=39.758)是草间不黑蛛(13.031)的3倍左右。弹尾虫和白背飞虱共存时,两种蜘蛛的功能反应变为Ⅲ型反应,并对弹尾虫都具有明显的偏好性,弹尾虫的存在降低了两种蜘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  相似文献   

20.
Avermectin对棉田主要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试验从50余种抗生素中筛选出了对棉铃虫有效的杀虫抗生素——Avermectin,并研究了其对棉田的七星瓢虫、草间小黑蛛和螟黄赤眼蜂蛹等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vermectin各组份中毒力最强的B1组份40mg/L浓度处理柞蚕卵内的螟黄赤眼蜂,其校正死亡率仅为11%,说明Avermectin作为生物杀虫剂,对赤眼蜂较安全;对七星瓢虫的结果显示,其校正死亡率为43.28%,说明影响不大。而Avermectin各组份对蜘蛛类的毒性很强,B1组份的10mg/L浓度处理草间小黑蛛,其校正死亡率100%,比对瓢虫的LC50强3倍以上。根据近几年棉田天敌种群的分析,捕食性天敌以瓢虫为主,赤眼蜂也是对棉铃虫寄生效果较好的天敌,因此,Avermectin在棉田中使用,有利于保持田间优势天敌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