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任占梅 《河北农机》2023,(9):157-159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森林培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森林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森林培育的概念和意义展开讨论,阐述了全球和我国森林培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对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和对策。文章指出,森林培育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推广,才能实现森林培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对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效果至关重要。对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洛阳市洛河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在建立生态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模型从安全价值、景观价值、气候价值、环境恢复价值四方面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研究表明,洛河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得年均涵养水源量增加28.06万t,泥沙淤积量减少20.81万t,尘埃阻滞量9107t,土壤侵蚀量减少209.1万t。洛河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年均总价值为11715.9万元,其中安全效益年均价值为7145.6万元、景观效益年均价值为1966.9万元、气候效益年均价值1504.9万元、环境恢复效益年均价值为1098.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全国河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许文 《河北农机》2023,(20):112-114
林木种苗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培育出符合林木生长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种苗。森林培育优化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森林进行有效管理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林木种苗和森林培育优化技术可以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木材的产量、质量以及生态效益,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种子收集和处理、林木育苗技术、播种与施肥等林木种苗技术,并提出土壤改良技术、森林灌溉和排水、森林抚育与修剪技术、病虫害的防治、实施森林防火管理等森林培育优化技术,保证林业种植的效率得到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在城市生态补水、地下水压采、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生态效益.本文立足于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目前南水北调生态效益实际发挥情况,分析了受水城市在发挥生态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索了生态效益发挥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农业资源开发会一定程度影响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是否恶化,按照评价的侧重点,可划分为生态环境指标计算方法和生态效益的评估方法两大类。本文对比分析了生态效益评估中各方法的优点、局限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莹 《湖南农机》2010,(3):184-185
"以保护为前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是森林公园建设的基本方针。森林公园建设应抓住意境、氛围、美感,体现知识性、野趣性、审美性,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发展以森林公园为休闲目的地的森林旅游业,能真正体现森林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保护为前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是森林公园建设的基本方针.森林公园建设应抓住意境、氛围、美感,体现知识性、野趣性、审美性,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发展以森林公园为休闲目的地的森林旅游业,能真正体现森林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业科技园系统反馈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复杂系统反馈分析理论,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系统进行了反馈结构分析,给出了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反馈环路,分析表明沼气工程是解决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系统内部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森林火灾发生与蔓延的预报预测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采用WSN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监控布点困难、监控任务重、实时性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端智能配电网建设需求,利用已建立的高端智能配电网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精细化评估,首先通过区域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最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端智能配电网建设方案进行综合评估与适配能力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东丘陵山区小麦 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评价较少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构建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周年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3个1级指标,设定经济收益、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社会贡献、机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以往在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中不同研究对象,尤其是不同研究区域之间套用功能系数或打分评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生态功能价值的等值换算方法,并以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退耕还林和荒山封育功能评价为例进行了实际运用。结果表明,当地退耕还林的林地生态价值大于农作物生态价值加农业产值的总价值。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上述缺陷,而且实现了在生态功能评价中不同生态功能与农作物产值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土壤墒情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设计了一种城市森林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网络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监测管理系统采用J2EE构架,具有查看实时数据、查询历史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召测和对超标值进行报警等功能。实验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满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网尺度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在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基于格网尺度估算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根据价值分布状况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区,基于GIS和FRAGSTAS软件,分析了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状况。结果表明:海淀区格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234.56~207.97万元之间,并呈现明显的从南部到西北部增加的趋势;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差距较大,高值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城市绿地,中值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大的为耕地和城市绿地,低值区建设用地的面积较大;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区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较大,从高值区到低值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程度加大。研究结果可以为精细化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参考,并能服务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利用及生态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沼气综合利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培栋  杨艳丽  李新荣 《中国沼气》2007,25(5):32-34,37
沼气综合利用是农村沼气建设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本文以我国2004年的沼气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沼气综合利用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国沼气综合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显著,2004年沼气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43.57×108元,保护森林167.1×104hm2,减少CO2排放655.17×104t,减少SO2排放5.94×104t。目前中国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经济潜力开发率不到1%,生态潜力开发率仅在4%左右,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综合效益,以促进其在城市的推广应用,需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提出了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雨水利用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解决雨水利用系统方案具有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土空间转型研究对综合评估国土空间变化、探求人类活动与国土空间变化系统的耦合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基于多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该省国土三生空间进行分类评价,运用地学信息图谱论并结合转型理念,分析并揭示了1980—2018年国土空间时空转型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国土以农业生产空间为主,城镇生活空间扩张幅度显著高于农村生活空间,水域生态空间和工矿生产空间面积波动变化,其他生态空间面积持续性下降;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国土空间转型特点,2000—2018年比1980—2000年转型更为强烈。1980—2000年以农业生产空间转型至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转型至生产空间为主,2000—2018年则主要为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交互转型;1980—2000年涨势图谱主要为工矿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2000—2018年新增国土总面积为1980—2000年的3.42倍,其中农村和城镇生活空间分别增长至4.29倍和2.65倍;城镇生活空间落势图谱面积均偏低,而农村生活空间萎缩面积持续增长、生态空间迅速萎缩。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冬季垂直绿化植物筛选和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南方冬季园林绿化水平。以滨柃(Eurya emarginata)、含笑花(Michelia figo)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3种常绿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基质和轻基质进行垂直栽培,通过对控水和复水处理中株高增长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等抗旱性能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筛选最佳栽培基质和水分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由大至小依次为滨柃、红花檵木和含笑花,且采用轻基质栽培滨柃和红花檵木,以及采用生态基质栽培含笑花有利于提高杭州冬季常规温度下的栽培效果,其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提高1.6%~36.8%和20.2%~41.1%,灌溉周期可以达到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森林中线、面特征较少等,导致LOAM算法去畸变及配准精度低、鲁棒性差,很难将该算法直接用于森林调查。为此以LOAM算法为基础设计了LiDAR SLAM森林样地调查系统,在SLAM系统工作流程中剔除了遮挡线特征,避免视点与立木切线点作为线特征参与运算;引入二次去畸变、二次配准等模块提高了去畸变、配准的鲁棒性及精度;该系统将激光雷达测量精度、位姿估计精度等先验信息引入去畸变及配准优化算法中,提高去畸变及配准精度。使用32线激光雷达扫描了4块32 m×32 m的森林样地,利用LiDAR SLAM森林样地调查系统完成样地建图,利用该点云提取的立木位置及胸径与参考数据对比,完成了新型SLAM样地调查系统在森林中建图精度的间接评估。结果显示:立木位置估计值在x、y轴方向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04 m和-0.011 m,x、y轴方向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1 m和0.083 m;胸径估计值的偏差为0.25 cm(相对偏差为1.18%),均方根误差为1.03 cm(相对均方根误差为5.53%);经与LOAM估计结果相比,改进系统获取的立木位置及胸径精度均提高。结果表明,所设计的LiDAR SLAM森...  相似文献   

20.
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以中心城区为主的核心生态规划因忽视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空间动态变化而导致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以唐山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为出发点,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市域生态源地进行识别,提取生态源地间潜在生态廊道,结合重力模型定量分析廊道重要度,并构建唐山市生态空间网络。结果表明:生态源地提取与识别是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节点,通过识别市域生态源地共33 642个,面积245 674.52 hm2,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地保护区、中部林地生态保护区和南部湿地保护区,景观类型多为草地和林地,其次为水体;通过斑块重要指数等量化景观要素对生态空间的重要度,识别出30块重要生态源地作为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计算并构建潜在435条关键生态廊道,草地景观、林地景观和水体景观分别占总廊道的51.21%、30.74%和16.46%;源地间的生态作用力及廊道适宜性差异明显,源地14和1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为14 562.77,源地2和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小,为1.06;源地25(开平区陡河水库)和源地18(滦州市青龙山省级保护区)为南北生态流动的关键源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保护和管理。本研究可为唐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管理和生态空间网络构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