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落叶松红瘿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红瘿球蚜是危害云杉、青海云杉枝梢嫩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甘肃甘南林区1年发生2代,未发现有性世代和第2寄主,为不完全生活史型。该越冬蚜虫从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越冬成蚜和第1代若蚜取食刺激形成虫瘿,瘿蚜在瘿室内3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虫瘿开裂羽化为具翅瘿蚜活动产卵,8月上、中旬卵孵化,1龄若蚜(越冬蚜)于9月中旬至10月初在枝梢顶端叶基或芽基越冬。在第1代1龄若蚜越冬前,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朝鲜球蜡蚧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虫在梅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雌雄若虫分别变为成虫或化蛹.4月中、下旬雌虫虫体增大、雄虫羽化.5月上中旬产卵.若由于5月中下旬孵出,5月下旬绝大多数若虫巳固着不动,直至9月下旬10月上旬方进入二龄,11月开始越冬。 每雌平均产卵594.3粒.平均卵期7.25天.一龄若虫期一般在110天以上,二龄若虫期长达7个月之久.雌成虫寿命约45天.雄蛹期14天左右,雄成虫寿命短,仅1—2天即死亡. 5月下旬初孵若虫出壳盛未期,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和25%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的杀虫效果分别达90~99%、91.6%和97~98%.7月上旬一龄若虫覆蜡期,渗透性较强的25%喹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达94%以上.12月至翌年2月二龄若虫越冬期,机油乳剂20~30倍的杀虫效果也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栾多态毛蚜的形态特性、消长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室内制片、镜检,描述了各蚜型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外采样调查,研究栾多态毛蚜消长规律。[结果]栾多态毛蚜属于同寄主全周期型,其蚜型有干母、孤雌蚜(分有翅和无翅)、性母(分有翅和无翅)、性蚜(分有翅和无翅);孤雌蚜中,又分干雌和干雌后代;虫态有卵、若蚜(1~4龄)、滞育型、成蚜。孤雌蚜于4月中旬种群数量开始上升,5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滞育型蚜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中旬达到高峰,5月下旬下降,6、7月少量发生,8—10月上旬未见;性母于10月中旬开始发生,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下降,与此同时,性蚜开始出现,11月下旬,性蚜迁移到枝条或主干上,雌性蚜开始产卵,然后,以卵越冬;卵主要分布在栾树的主干和一级分叉;不同类型绿地,蚜虫、天敌发生情况具有差异。[结论]春季是该蚜的主要危害期,夏季叶片上基本未见蚜虫,秋季虫量虽然多于春季,但危害并不严重;不同类型绿地,可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日本龟蜡蚧在红栀子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龟蜡蚧在孝南区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1~2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间产卵,若虫于6月下旬到7月上旬孵化,8月中、下旬雄虫化蛹,9月上、中旬羽化。药剂防治以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20%施扑赛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卵、若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白蜡虫在长春市的分布。经观察,白蜡虫在长春市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水蜡树枝上越冬。4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卵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经1周后在水蜡树叶片上固定取食。2龄若虫在枝条上为害,至8月下旬羽化成虫。雌虫经交尾后越冬。对2龄若虫进行化学防治试验表明,以体积分数为3%顺式氯氰菊酯1:3 000~7 000倍液和40%毒死蜱1: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6.
桑白蚧在三门峡市西南山区的卢氏县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和受精的雌成虫在寄主2 a生以上的枝条上越冬。各代不同虫态发生期分别为:一代卵盛期为4月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2龄若虫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为雌成虫发生盛期;二代卵盛期为6月下旬,若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9月上旬为雌成虫发生高峰期。9月底以2代少量若虫和雌虫越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5%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3%苯氧威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核桃树桑白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无公害防治及经济有效诸方面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3%苯氧威乳油2 000倍液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1.梨二叉蚜(梨蚜) 1.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绿色,复眼红色,腹管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小,前翅中脉分为2叉.卵黑色,椭圆形.若虫与无翅雌蚜相似.  相似文献   

8.
中国宽尾凤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宽尾凤蝶Agehana elwesi Leech是一种珍稀蝶类,主要为害檫树。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产卵于檫树嫩叶面主脉附近,5月上旬孵化。幼虫5龄,幼虫期34~60天,越冬蛹历期173~213天。每雌可产卵12~26粒,成虫寿命15~28天。该虫主要天敌有松毛虫赤眼蜂、凤蝶金小蜂,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室内试验表明;60%敌百虫乳剂6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3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50%辛硫磷2000倍液对4~5龄幼虫均有较强毒杀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云杉长足大蚜在甘肃临夏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夏地区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云南云杉长足大蚜在临夏l a发生3代,若虫共4龄,6月下旬以受精卵在云杉侧梢一年生枝针叶上越冬。4月下旬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 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3 000倍液和4.5%联菊·啶虫脒乳油6 000倍液防治第一代若虫,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杏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11.
利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苹果运输振动损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2Hz,加速度>1.0×9.8m/s2时,包装箱内与各层包装箱的加速度均大于振动台面的加速度,且由底层向顶层递增;包装箱内损伤体积中层>底层>顶层;这两种工况的损伤体积均随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加缓冲材料可使损伤体积减少50%.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球蚜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山松球蚜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8代,春夏季平均42d1代,秋冬季51d1代,世代重叠,无明显的休眠现象,在海拔2600m以上的寒冷地区多以无翅蚜和老熟若虫在合拢的1年生针叶及松梢芽苞片内越冬,少数以卵在1年生或2年生针叶背面越冬,雌虫平均卵量(2~4月)50粒,产卵历期5~12d,卵孵化率90%以上,若虫4龄,1龄若虫经2~4d后在当年生针叶上固定直至发育为成虫,行孤雌生殖,有翅蚜于3月下旬开始分化,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有翅蚜的峰期,有翅蚜的分化是球蚜种群迁移扩散和扩大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柑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柑桔小实蝇Dacus(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在云南景谷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2月中至8月中旬,成虫产卵于芒果果实内,致使芒果腐烂。室内用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和80%的敌敌畏1000、1500倍液,对成虫的毒杀率达100%,幼虫达88.73%,蛹为10.0%。大田防治用1000倍液,同时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杀,保果效果达95.74%。  相似文献   

14.
黄甜竹基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夜蛾Kumasiakumaso(Sugi)是近年来福建笋用林产区出现的一种危害黄甜竹(Acidosasaedulis)的新害虫,在福建每年发生1代,部分卵在竹林残留笋箨中越冬,3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25-35d,主要以3-5龄幼虫为害,蛹期17-25d.5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此时成虫有较强的负趋光性.成虫于夜间交尾,交尾后每雌产卵5-58粒.成虫平均寿命为5.8d,雌雄性比约为1.34∶1.在低龄幼虫阶段喷施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1∶800倍液,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2.09%和76.81%;在出笋时喷撒少量林丹粉可防治母笋上的害虫;采用灯光诱杀和人工捕杀,也可有效防治基夜蛾.  相似文献   

15.
选择湖北省孝感学院试验农场为试验基地,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对麦圆蜘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该螨在湖北孝感1 a发生2~3代,以成螨和卵在麦田根际土中越冬,全年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发生最盛.采用冬春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以及在低龄若螨高峰期选用20%好年冬乳油、10%溴氟菊酯乳油、2%罗素发乳油、10%必螨立克可湿性粉剂、20%氟*杀乳油、 4 0%氧化乐果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好年冬乳油1 500倍液防效最好,校正防效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桃小食心虫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发生及为害:以年生1代为主,第1代成虫出现在雨季开始(6月份)的第10~12天;亦有少量第2代成虫出现在8月上旬。幼虫能危害苹果、梨等多种水果。第1代成虫开始产卵,当卵果率达1~2%时是化学防治的最适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苹果和梨的防效分别为90%以上和83.1%。该项预测及防治方法对水果增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据1983—1986年在甘肃武威地区调查,朝鲜球蚧对苹果、梨树的为害较为普遍,被害株率在85%以上。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雄成虫出现与梨树盛花期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3:1。提出防治该虫应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即苹果树发芽前喷5%柴汕乳剂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及在夏季若虫活动盛期,乐月j40呖水肢硫磺10cc—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86%以上。1986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引进黑缘红瓢虫成虫和幼虫,释放在试验树上进行观察,对朝鲜球蚧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木兰突细蛾[Gibbovalva urbana(Meyrick)]是木兰科植物叶部的害虫,在福建省南平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蛹越冬。翌年2月上、中旬正值木兰科植物盛花期,开始羽化。成虫上树补充营养、交配产卵。卵散生在嫩叶表面,经2~4天孵化为幼虫。幼虫期18~19天,蛹期8~20天,越冬蛹36~49天,成虫寿命2~5天。试验表明:50%甲胺磷乳剂、50%辛硫磷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40%水胺硫磷乳剂、2.5%溴氰菊脂乳剂,以1000~3000倍液防治中龄幼虫,均有良好效果。该虫主要天敌有多胚跳小蜂(Ageniaspis sp.)绒茧蜂(Apanteles sp.)姬小蜂科(Eulophidae)以及陆马蜂[Polistes(Megapostes)rothneyi grahami van der vecht]广腹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等。  相似文献   

19.
高位嫁接提高库尔勒香梨越冬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香梨高位嫁接后树体结构特征和高位嫁接提高香梨越冬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杜梨上进行"三主一心"高位嫁接香梨后,形成的树体结构表现为各大主枝基角较单芽低位嫁接法增大1倍,腐烂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下降,树体抗冻性明显提高,生长势增强,植株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显著提高。-20℃可作为香梨树体可忍受的极限低温。1a生枝条的组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两个指标可很好地表征抗寒性提高的生理机制,高位嫁接产生的养分截流作用是香梨越冬性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4年对陕西关中麦区常发性的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数量消长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有该蚜虫为害,抽穗前蚜口增长缓慢,抽穗后蚜口急骤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口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当百株蚜量1000头时,灌浆期受蚜害的损失率占全穗期同等蚜量为害损失的56.46—62.34%;占由扬花开始受害损失的72.6—88.23%。在灌浆期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 y=0.9323x-1.4729。不同生育期喷药防治证明,以灌浆初期防治增产效果最佳,比不防治的千粒重增加8.2%,均比其它时期防治增产显著。据分析,在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是防治麦长管蚜的最适期。在500斤左右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400—500头/百穗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