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粘虫痘病毒(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初步纯化的P39对HaNPV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显示了极显著的增效活性,感染后11 d,HaNPV+P39组的LC50(1 082 PIBs/mL)比HaNPV组(13 831 PIBs/mL)降低了92.18%,增效倍数达12.8;HaNPV为1.6×103~1.6×106 PIBs/mL时,P39可缩短LT50 0.5~2.7 d.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青岛分离株对美国白蛾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HcNPV对4龄、5龄和6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9×105OBs/ml、1.69×106OBs/ml和8.04×106 OBs/ml;以1.48×107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14d、8.63d和10.31d,以1.48×108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30d、5.92d和7.12d。在相同病毒浓度下,LT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4龄美国白蛾幼虫在1.48×106OBs/ml、1.48×107OBs/ml和1.48×108OBs/ml等3个病毒浓度处理下的LT50分别为7.65d、6.14d和5.30d,在相同虫龄条件下,LT50随病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为应用该病毒分离株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北农业大学昆虫学教研室分离出来的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V-Ms-4毒株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多角体呈近圆形、四角形、六角形和不规则形,大小在1.16~2.86μm之间,病毒粒子为389~467μm×40~68μm,为多粒包埋,病毒在粘虫消化液作用下,10min失去折光性,30min内完全被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消化液能使释放出的病毒粒子在15min内失活;寄主的脂肪、气管基质及表皮组织为感染病毒的敏感组织,感染后脂肪和血淋巴蛋白的含量比健康幼虫明显降低,未见病毒侵染中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5.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浓度的咖啡天蛾(Cephonodes hylas)质型多角体病毒包含体悬液,浸渍栀子花叶,再喂食感染3龄初咖啡天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690 7+0.464x,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9.483×10~4PIB/ml;5×10~7、5×10~6和5×10~5PIB/ml三种浓度的LT50值分别为:6.16、6.67和7.89天。 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5×10~6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92.35%降到5龄的69.44%;其中LT50随着龄期递增而加大,从2龄的6.08天增加到5龄的7.63天。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高温(35℃)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幼虫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6种日本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引进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保存5年后仍对斜纹夜蛾幼虫持有致病性。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山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那须株)均保持较强的致病力,其剩余侵染力在1/1.34~1/2.50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东京株)的致病力下降最大,剩余侵染力为1/17.5、其次为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埃及株),剩余侵染力为1/7.01。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从呼和浩特市郊采集和分离到的天幕毛虫(Ma1acosoma neutria testacea M)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龄初天幕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幼虫死亡率随感染浓度的增大而上升,而感染浓度与感染时间是负相关的。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1.5259+0.8099x,LC_(50)值为1.95×10~4pIB/ml,其95%的置信限为1.334×10~4~2.786×10~4PIB/ml。病毒浓度为1.28×10~7,1.28×10~6和1.28×10~6PIB/ml的LT_(50)值分别为7.31天,8.48天和8.84天。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核多角体病毒活性的生物测定。 用不同浓度的多角体液感染3龄初幼虫,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2.0267+0.5652X,LD_(50)和95%置信限分别为1.82×10~5和9.24×10~4—3.06×10~5包含体/毫升。4.5×10~7、4.5×10~6和4.5×10~5三种浓度的LT_(50)值分别为:5.81、6.66和7.43天。龄期不同对病毒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试验结果表明,死亡率随龄期的增大而降低,从1龄的96.0%降到4龄的62.9%。棉古毒蛾NPV在阳光直接曝晒下易丧失其活性。从曝晒2小时——3天,其死亡率从84.7%降到17.3%。在25℃——28℃的温度下,感染3龄初幼虫,死亡率最高,超过31℃则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虫尸和多角体液两种材料在-4~0℃的冰箱中保藏一年,不会明显丧失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替代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 p? Walker)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能交叉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h?)、斜纹夜蛾(Spadop?)、亚洲玉米螟(O?)、大蜡螟(Go?riamallonella)、菜青虫(P?)等鳞翅目幼虫,致病程度随昆虫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米蛾(Corc?)幼虫则对DpCPV不敏感.DpCPV对粉纹夜蛾幼虫的致死率可达100%.从粉纹夜蛾幼虫中复制出来的病毒(Tn-DpCPV)对松毛虫3~4龄和4~5龄幼虫的LC_?分别为1.73×10~5和3.06×10~?.在粉纹夜蛾幼虫中肠细胞中,多角体的形成是以小块状结晶开始,边包埋病毒粒子边相互聚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以粘虫的初孵幼虫为供试昆虫,对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教研室从哈尔滨地区病死的昆虫体内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茵(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下简称Bt)74个菌株进行了筛选。经初筛、复筛,从中筛选出对粘虫初孵幼虫高素力Bt菌株5株,它们的菌株号分别为31,42,72,78,87号,当菌液浓度为1.60×10 8芽孢/mL时,粘虫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95%,它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56×10 6芽孢/mL、4.60×10 5芽孢/mL、4.47×10 6芽孢/mL、5.49×10 6芽孢/mL、2.43×10 6芽孢/mL。  相似文献   

12.
The dissolution of polyhedra of Mythimna separata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 by digestive fluid(pH 11.03) collected from the 5th instar M.separata larvae was studied.in vitro.Observations were made at timed intervals using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Under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the polyhedra lost their refrigence by 5minute exposure to the digestive fluid.After exposure to the fluid for 30 minutes,all of the PIBs were dissolved.Chages of the PIBs were also observ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fter 5 minute exposure to the fluid,damaged PIBs and PIB-derived debris were seen,After 30 minute exposure,only remains of PIBs were found .The effect of M.separata digestive fluid on the infectivity of Ms NPV was examined by neonates bioassa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irions from Ms NPV-PIBs were rapidly inactivated after 15 minute exposure to digestive fluid and all of virons were non-infectious.  相似文献   

13.
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对东方粘虫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滴饮下法,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和野生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C6对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AaIT比AcMNPV-C6具有更强的病原性,被感染昆虫死亡率高,致死时间短;添加的感染增效物质Fluorescent brightener28具有较强的感染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饲料对粘虫繁殖力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粘虫饲料。[方法]采用不同饲料饲养粘虫幼虫,对粘虫繁殖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对粘虫个体重量、繁殖力、死亡率影响较大,以玉米苗饲养粘虫效果最优,粘虫化蛹率为91.71%,产卵量为611.49粒/只,卵孵化率为66.38%,其次是墨西哥玉米草,粘虫幼虫重量为0.329g/头,羽化率为93.83%。人工饲料生产成本最高,墨西哥玉米草生产成本最低,比人工饲料降低成本52.76%。[结论]墨西哥玉米草最适合用作规模化饲养粘虫。  相似文献   

15.
粘虫胚胎细胞继代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粘虫胚胎细胞的继代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100(SIGMA)培养基最适合细胞生长。不同血清浓度和pH的培养基对细胞生长影响很大,以10%小牛血清浓度和pH6.2的培养基对细胞传代培养最为适宜。细胞生长依赖于细胞接种密度,以 5×10~5细胞/mL细胞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最为适宜。适于细胞培养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6-29℃。  相似文献   

16.
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木麻黄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广,蔓延快,食量大,严重危害着我省沿海10多万亩木麻黄防护林。为了多渠道开辟木毒蛾生物防治的途径,我们于1983年5月在福建省平潭县木麻黄林内对各种类型的自然感病死亡的木毒蛾幼虫进行调查,新发现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感病力。木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现将观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