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湿地生态用水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湿地生态用水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发展过程、保证基本生态功能发挥所需要的水量,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的生态用水计算比其他生态系统复杂,其中包括湿地植被需水量、满足蒸发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湿地动物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以及景观建设需水量等等。本文介绍了用水量平衡法计算湿地生态系统需水的方法,并分别探讨了湿地中植被、土壤、生物栖息地等诸项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用这些方法对乌梁素海湿地的生态用水量进行了具体探索。乌梁素海湿地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二大淡水湖———乌梁素海及其周围的沼泽地。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乌梁素海湿地在汛期、非汛期的生态用水量分别为2 .93×10 8m3 和3.10 9×10 8m3 ,全年的生态用水量为6 .0 2 9×10 8m3 。乌梁素海湿地每年耗水量、出水量占进水总量的12 .88% ,每年需要向湿地补充2 .32 9×10 8m3 的水资源量。所以现在所补水量难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问题,使得湿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乌梁素海湿地属于黄河流域中游湿地,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恶劣,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湿地退化问题更是突出,因此用生态需水理论计算湿地需水量对于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的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西北内陆的半干旱与干旱气候区的甘肃省,降水资源少且分布不均,水资源的配置必须在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必要用水和社会经济合理用水的同时,大力节约并逐步压缩农田灌溉用水。外流河流域的降水首先为当地的植被耗用,剩余的才形成可供开发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水资源配置的顺序是:当地植被耗水,当地社会经济用水,最后形成干支流出境的径流供中下游地区使用。内陆河流域首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再满足工业用水,最后供给农业;同时,内陆河流域用水量的最高开发利用率应不超过70%,并确保生态环境的耗水不低于水资源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生态用水分类及森林植被生态用水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生态用水是为维护或改善组成现有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动物以及非生物部分的平衡所需要的水量,分为绿色植物用水、动物用水和维护无机环境的生物平衡所需的水分三部分。据计算分析,确定出北京市森林植被的平均年生态用水量为370.53mm。  相似文献   

4.
植被建设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意义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土高原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其本身生态条件脆弱、环境变化的因素.但在人口压力之下,对该地区植被的长期垦殖、破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原始植被已经荡然无存.退耕还林(草)、恢复植被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一项重要的、而且也是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水就成为了该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应该依据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地带的水分条件而制定合理的植被建设规划,量水而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态平衡理论,依据北京市怀柔区的实际情况,划分了北京市怀柔区生态用水类型,并将怀柔区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二级生态区;计算出怀柔区各项生态用水量。结果为:全区现状生态用水总量为7.19亿m3/a。其中,森林植被生态用水量为4.65亿m3/a,水土保持生态用水量为0.83亿m3/a,城镇绿化生态用水量为0.02亿m3/a,草地生态用水量为1.29亿m3/a,河流生态系统生态用水为0.4亿m3/a。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小流域植被生态用水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计算了植被最小需水量,评价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蒸散量均与植被类型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对于相同年份,乔灌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和蒸散量都显著地大于农地;对于相同的植被类型,干旱年份(2 0 0 2年)的土壤含水量和蒸散量都显著小于湿润年份(2 0 0 3年)。(2 )从月尺度来说,不论是干旱年还是湿润年,植被生态用水在生长季节旺季均低于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从年尺度来说,干旱年份所有植被生态用水均低于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但湿润年份所有植被(除小麦外)生态用水都可以达到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标准,马铃薯和沙棘可以达到其最小生态需水标准,其它4种植被类型都不能达到其最小生态需水标准。本文建议:对于半干旱黄土丘陵地区,植被恢复不宜以乔灌林为主,并注意斑块形状和种植密度;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方法,促进自然恢复,以加快植被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黄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研究黄河下游治理方向,首先需要重新认识黄河。黄河现在的特点是干旱年份上中游一些支流径流量减少幅度大于降水量减少的幅度,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植被用水量在增加,入黄泥沙减少的同时径流量也减少。对于今后黄河的治理,需要研究下游的年均水量及汛期水量的可能变化,减沙量与减水量的变化幅度和增加下游汛期水量的可行性。按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总结了黄河流域治理开发以及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本教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主要包括水资源情况的调查,对旱情的预警与监测管理,针对沙漠化实行动态监测,评价治沙的经济效益,生态动态监测,估算生态需水量,退耕还林的遥感调查,水环境监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以及水资源管理中应用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黄土半干旱区刺槐林水分与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由于土壤水分供应严重不足,使人工造林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水分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其特殊的生理生态意义.因此,在水分是植被生产力第一决定因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主要造林树种刺槐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分与林木生长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成为该区人工植被建设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刺槐林地的水分运动及变化和供水与耗水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水分与生长关系的基本因子、指标及在水分与生长方面的研究概况,并确定了合理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流域内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科学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该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河流域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3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体系,结合湿地分类分级计算,选取植被需水量等8项指标,分析计算了不同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下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最小、最优以及最大几个典型状态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衡水湖湿地供水仅能满足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与湿地现况基本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尺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正在施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无疑是西部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就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确认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尺度范围,对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有一个共识,以确保国家以有限的投资获取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植被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西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工程的植被建设中需遵循8项原则:统一规划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的原则;建设手段采用人工与天然相结合,以天然为主的原则;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以免灌溉植被为主的原则;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的原则;多种繁殖材料相结合,以种子繁殖和天然“克隆”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适应渭北黄土高原人工林资源与生态服务功能特点的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阐明不同类型人工林建设对该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准确量化与科学评估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林分结构、制定人工林生态补偿强度标准及准确计量评估人工林碳汇,将“绿色颜值”转化为“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构建渭北黄土高原生态林、生态经济林、经济林有效面积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区域调查、测定与森林二类调查资料和计量参数等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区域人工林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净化大气的生态效益。[结果](1)渭北黄土高原不同类型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为生态林>经济林>生态经济林;生态效益中涵养水源价值量最高,保育土壤与固碳释氧效益次之,净化大气的价值量最低。(2)人工林单位面积生态效益为经济林>生态林>生态经济林。(3)不同区域人工林生态效益为中部>东部>西部。[结论]生态林和经济林在生态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它们所占比重能显著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为提高西部人工林生态效益,生态林应加...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分析绿洲水环境变化特征、植被演化特征和土地生态变化,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旨在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属蒸发自成型水分状况,伴随有土层的干燥。在人工林草植被作用下,土层将会进一步向干燥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复合干层”或“重叠干层”。土壤水分的短期或长期补偿,都难以使其土壤湿度恢复到田间持水量状态。草原地带应以建造适应性强的灌木为主,森林草原地带着重建造防护-薪炭互补的防护林体系。改撂荒地为人工草地,是经济利用土壤水分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岸堤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水源地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针对临沂市岸堤水库汇水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对现有森林植被状况、林业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流域生态修复、森林健康经营、生态型林果生产经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重点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修复设计,并探讨了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均受到水分的严重制约,生态用水和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研究均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生态用水影响土壤水分补给量,而土壤水分补给量是制约土壤植被承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土壤植被承载力需要保证干旱区生态用水总量,而森林植被有保持水土、调节地表径流、增加入渗的功能,能够使得干旱区生态用水量增加,从而提高土壤植被承载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稳定。综合提炼多篇相关文献的观点,从生态用水和土壤植被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发展现状、在植被建设的指导意义3方面综合阐述,讨论了生态用水以及土壤植被承载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新疆绿洲生态用水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是中国西部干旱区的典型地区,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用水的理论与方法亟需解决。以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区生态用水具有一系列规律与特征。生态用水的水质与水量具有较大的变幅范围,用水的方式比较灵活,水分的供给状况影响生物的生产力。生态用水受制于GSPAC中水分循环与转化的效率,并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地形特点、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有许多参数与模型需要率定;干旱区生态用水观念的确立,对于完善生态水文学的学科体系,指导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实践,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生态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还能够发展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云南东川陶家小河为例,通过调查走访及运用“3S”技术对该流域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调查,获取了植被资源、土地资源等生态资源详细资料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结果表明:由于陶家小河流域内森林植被的破坏以及陡坡垦殖和水渠渗漏的原因,导致了流域内多处良田和林地被泥沙石块淤埋,从中上游分布大片森林植被到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5.5%,形成了“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农田减少—贫困—陡坡垦殖—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在流域基本生态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种植水土保持林、果树林以及封禁治理等6条生态恢复建议,以期为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和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317-321
[目的]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与水土资源管理角度探讨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地治理问题,旨在寻求旱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新模式,以创新旱区盐碱地治理观念与技术,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支撑。[方法]根据在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结合有关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管理新模式。[结果]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管理新模式是通过高效水调控促进土盐—水盐分离(简称: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可以综合概括为"减少区域水损失,低耗水充分洗盐,集约化水盐分离,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其中"减少区域水损失"是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障的前提,"低耗水充分洗盐"是节省洗盐的时间成本和水资源成本的基础,"集约化水盐分离"是实现水盐分离和水盐分别再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旱区农业发展用水的核心经济原则。[结论]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通过集约化水土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盐分离效率,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其资源、环境和生态风险小,治理效益持续时间长,有助于维持和提升盐碱地治理的区域经济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