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糖蔗是海南省主要经济作物,糖蔗生产在海南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是海南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全省糖蔗生产现状分析,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做好品种布局、因地制宜采用良种、提高含糖量和良种覆盖率来实现,并最终达到提高糖蔗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据悉,自去冬以来海南省已新种甘蔗2.67万hm2,预计下榨季全省甘蔗总面积可达6.67万hm2左右,比上榨季增加15%以上。今年海南省糖蔗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的首要原因是近年来糖蔗种植比较效益较高,蔗农收入逐年增加,调动了蔗农种植糖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0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配套栽培技术,于2011年分别在广西4个不同类型蔗区对该品种进行了5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0随着种植密度从7.5万芽/hm2增加到13.5万芽/hm2,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有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是10.5万~13.5万芽/hm2,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分别在103.61~109.90 t/hm2和15.50~16.44 t/hm2之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时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09.90、16.44t/hm2.桂糖30在广西的适宜种植密度是10.5万~13.5万芽/hm2,最适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但不同类型蔗区桂糖30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正海南是我国热带早熟芒果生产的主要产区,2017年海南芒果栽培面积72.38万亩,收获面积62.75万亩,亩产约为921 kg,年产量约为57.79万t,产值约为34.67亿元。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三亚、乐东、东方、陵水、昌江和保亭等海南省南部、西南部6个市县。目前,海南芒果产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是依靠先进的芒果科学管理技术大力推广、果农技术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田间科  相似文献   

5.
海南地处热带,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比较适宜发展甘蔗生产,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海南甘蔗亩产却一直较低。海南省糖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2007榨季,全国糖蔗平均产量为4.45吨/亩,其中广西4.60吨/亩,广东6.22吨/亩,但是海南平均亩产仅3吨多。  相似文献   

6.
简讯     
◆ 2 0 0 1 / 2 0 0 2榨季全国共销售食糖 890-90 0万 t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 ,2 0 0 1 /2 0 0 2榨季全国共销售食糖 890 - 90 0万 t(其中 :产糖 85 0万 t,投放国家储备糖 1 8万 t,一般贸易进口糖 3 0万 t) ,是历史上销售食糖量最多的一个制糖期。◆广西调整甘蔗种植结构和布局为适应我国入世后糖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 ,增强广西食糖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广西将积极调整糖料蔗种植的区域布局 ,适当压缩种植面积 ,推广良种良法 ,实现高产高效。蔗糖业是广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关系到自治区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广西糖料蔗…  相似文献   

7.
近日,从海南省糖业协会获悉,海南省2011年至2012年榨季已于近日结束,数据显示,该榨季海南省呈现甘蔗种植面积扩大、生产效益减少的现象。据统计,全榨季共榨甘蔗量265.18万t,同比多榨80.92万t,增产43.92%;产糖31.09万t,同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在河池蔗区推广桂糖32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法]试验研究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1:7.5万芽/hm2、2:9.0万芽/hm2、3:10.5万芽/hm2、4:12.0万芽/hm2和5:13.5万芽/hm2)对桂糖32号萌芽率、分蘖率、产量构成因子、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萌芽率和茎径影响不大;桂糖32号分蘖率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7.5万芽/hm2相比,9.0万、10.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增产3.99、4.47 t/hm2和增糖0.23、0.74 t/hm2,而12.0万、13.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显著增产7.63、12.01 t/hm2和显著增糖1.57、1.75 t/hm2。[结论]河池蔗区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在12.0万~13.5万芽/hm2,最佳的种植密度在13.5万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糖蔗政策的几点意见卢鸿翔(海南省琼海县糖业公司,海南省571400)糖蔗政策与糖蔗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政策正确与否,对调动广大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对糖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多年来糖蔗政策曾作过多次调整,糖蔗生产也随之几上几下。以...  相似文献   

10.
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甘蔗种植国之一 ,每年种植面积达 450万 hm2 ,平均每公顷产蔗 80 t左右 ,每年可制糖 380 0万 t,但每年都将 65%的甘蔗用于酒精生产 (年产酒精 1 30 0万 m3 ) ,以供应汽车作燃料 ,减少大气污染 ;35%的甘蔗用于产糖 ,糖年产量 1 350万 t,其中出口量为 90 0万 t左右。巴西甘蔗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圣保罗州 ,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60 %。为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一般采用5次宿根的栽培制度 ,种植方法采用免耕法 ,开深沟 50 cm以上种植 ,少施或不施化肥 ,每年施 1次酒精废液 ,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全部使用健康的专育苗圃种苗 ,不用大田生产的蔗尾 ,防止甘蔗病虫害发生。目前甘蔗种植、收获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 ,正向全面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越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现在年种植面积近30万hm2,种植区域分为6个区.本文对目前越南甘蔗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甘蔗主产区产量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一帆  杨林生  孟博  战健  邓燕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77-2388
【目的】对中国甘蔗主产区的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讨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消减产量差的潜力,以期为中国甘蔗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统计数据和文献数据收集,从国家统计局获得1999—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的甘蔗产量及种植面积数据147条;从数据库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对1980—2019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甘蔗主产区的下种量、施肥量、品种及对应产量的国内外期刊与硕、博士论文等进行检索,排除异常数据后,共获文献93篇,其中广西54篇,云南14篇,广东25篇。以不同产区试验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以统计数据平均值为农户产量,以此计算各产区的产量差;进一步分析产量与施肥量、下种量及甘蔗品种的关系,得出各产区的推荐施肥量、下种量及高产品种,并讨论了优化施肥量、下种量和品种消减产量差的潜力。【结果】广西、云南、广东是中国三大甘蔗主产区,产量潜力分别为137.1、147.2、145.8 t·hm-2,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74.2、62.0、78.3 t·hm-2,分别实现产量潜力的 54.1%、42.1%和53.7%。施肥量、下种量和品种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并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为提高甘蔗产量,广西产区推荐施肥量270 kg N·hm-2、99 kg P2O5·hm-2、208 kg K2O·hm-2,云南产区推荐施肥量228 kg N·hm-2、117 kg P2O5·hm-2、281 kg K2O·hm-2,广东产区推荐施肥量240 kg N·hm-2、71 kg P2O5·hm-2、193 kg K2O·hm-2;广西、云南、广东推荐下种量分别为8×104—10×104、10×104—12×104、8×104—10×104芽/hm2;三大产区高产品种分别是桂辐系列、桂糖系列和粤糖系列。【结论】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产区甘蔗的增产潜力分别为62.9、85.2、67.5 t·hm-2;优化施肥可使广西、云南、广东分别增产16.9、28.4、25.3 t·hm-2,优化下种量可分别增产23.6、27.9、22.1 t·hm-2,优化品种可分别增产26.8、42.4、15.1 t·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指导我国甘蔗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971~2005年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与气温、雨量、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结果]各气象因子与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的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异,部分丰欠气象指标跟甘蔗生理气象指标并不完全吻合。降水量是我国甘蔗主产区的共同关键气象因子。广东和海南甘蔗主产区热量条件好,广西甘蔗主产区雨热条件配合比较好,云南甘蔗主产区温光水条件配合比较差。[结论]该研究划分了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丰欠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海南省甘蔗生产的现状,指出了甘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元素流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1987—2016年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元素流动时空特征及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流动过程和规律,探讨农牧生产体系磷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海南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基于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通过统计数据、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并结合Origin等软件,定量计算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的磷素输入、输出、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并通过情景分析探索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素的可持续利用途径。【结果】 30年间海南岛农田生产子系统磷素总投入量从21.34 Gg增至81.19 Gg,总输出量由6.20 Gg增至18.20 Gg,化肥作为该系统磷素主要来源,输入量由19.01 Gg增至79.23 Gg,作物产品作为农田磷素主要输出项,30年间由5.25 Gg增至15.48 Gg。动物生产子系统磷素总输入量由11.40 Gg增至15.31 Gg,总输出量由9.63 Gg增至11.90 Gg,其中外源饲料磷素输入量由1987年的10.97 Gg增至2016年的14.77 Gg,动物产品输出量30年间增长了4.95 Gg。秸秆还田量和作物饲用量分别增加了0.37和0.26 kg·hm -2,粪尿还田量则减少了0.80 kg·hm -2。空间分布上,澄迈、定安等地30年来磷素输入和输出量较高,五指山、琼中等地较低。就磷素损失情况来看,1987—2016年,海南岛单位耕地面积土壤磷盈余量由35.00 kg·hm -2增至147.40 kg·hm -2,2016年土壤磷素盈余量较大的是琼海、澄迈、保亭和临高,分别为372.79、279.82、194.14和181.09 kg·hm -2。磷的其他损失途径为土壤侵蚀、径流和淋洗,损失量在1.21—5.85 kg·hm -2。畜禽粪便单位耕地面积承载量维持在3.83—5.77 kg·hm -2。30年来,磷素利用率增长缓慢,其中农田生产子系统磷素利用率由13.01%增至13.86%,动物生产子系统磷素利用率由4.78%增至7.62%,农牧结合体系磷素利用率由10.78%增至13.09%。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保证农牧生产体系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稳定发展以及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方式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对促进海南岛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结论】 受农牧生产体系规模、区域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等因素影响,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环境损失情况严重,磷素利用率较低,体系出现了较严重的分离。因此,在海南岛未来的农牧生产中,应优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如控制磷素的过量输入,减少粪尿的直接排放,提高秸秆和粪尿循环利用率。同时也应促进农田生产子系统与动物生产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走农牧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胡椒是海南省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其国际消费市场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多年来,海南农垦一直支持胡椒产业发展.现阶段海南农垦胡椒产业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但也还存在着品种老化、生产标准化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内部协同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海南农垦要抓住自贸港建设的机遇,注重顶层设计,发挥产业优...  相似文献   

18.
上农玉芹是上海农学院利用有性杂交法培育成功的芹菜新品种。经多年种植表明,该品种结合了父本美国实心芹和母本上海黄心芹的许多优点,小区试验的产量比母本黄心芹高出 30%以上(“玉芹”为每公顷5.25万公斤左右,“黄心芹”为3.67万公斤左右),香味介于父、母本之间。该品种抗虫性、耐热和耐冻等特性都超过双亲或单亲之一。南至海南岛,北至江苏徐州等地均可种植。由于该品种高产、优质,且易栽培,因此自选育成功至1995年,种植面积已达2000公顷,占上海芹菜种植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19.
海南木薯生产效益偏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比较分析法着重分析海南木薯生产效益低下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探讨提高海南木薯生产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水剂的吸水特性及不同用量保水剂对海南春植蔗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30.0、37.5、45.0kg/hm2能够提高甘蔗出苗率和分蘖率,促进甘蔗的生长,增加有效茎数;施用保水剂22.5 kg/hm2效果与不施用保水剂相似,差异不显著;施用保水剂37.5 kg/hm2效果和施用保水剂45.0 kg/hm2效果相似,从经济上考虑,施用保水剂37.5 kg/hm2对海南春植蔗的抗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