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南方多在春秋二季植树造林。与春季造林相比,秋季造林因降雨量少、气温逐渐降低等原因,易受干旱、冻害影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现将提高秋季造林成活率的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适地适树。这是造林成活的基础和前提。适地适树就是说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适合造林树种的生长。这些立地条件主要有土壤酸碱度、肥力条件、地形、海拔、气候等因素。要做到适地、适树,必须根据造林地的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造林树种。盐碱地不能种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如柑橘),高海拔的山地不要种低海拔植物(如油茶),光照条件十分充足的山地不…  相似文献   

2.
正"适地适树"就是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种。首先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特点;再根据立地条件与树种生态学特性正确选择造林树种。造林一定要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种。所以说"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的具体应用。但"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地"和"树"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因此,"适地适树"并不是仅仅把树种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才能够促进人工造林水平提升,首先要有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那就是适地适树造林原则,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已经将适地适树作为人工造林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原则与手段,并经过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出:若是没有计划性的造林,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盲目造林,那么其造林结果就会非常不乐观,不仅造林难度大,还会浪费时间、精力与财力。本文针对适地适树原则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在人工造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4.
"适地适树"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水分等自然条件,结合造林地块的海拔、土壤、坡度、坡向、坡位等立地条件类型,选择最合适该条件生长的树种作为造林树种,称之为"适地"。根据造林树种生长对立地条件的要求确定造林地块称之"适树"。因地制宜实现了地与树生态习惯的统一,使造林树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本文浅析了依据造林地区条件,通过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改良引进外来树种,达到适地适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鲜军 《农村科技》2007,(4):57-57
红柳具有喜光、耐寒、耐热、耐水湿、耐盐碱、不怕风蚀沙埋,生长迅速、寿命长等特性,是高水位盐碱地造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由于红柳长期生长在戈壁荒滩,人工培育育苗生产甚少。为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造林,特进行红柳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6.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作了介绍,并对适地适树方案确定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在指导和促进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作了介绍,并对适地适树方案确定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在指导和促进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基本原则,培育优质苗木是确保成林、实现造林的目的基础,细致整地、精细栽植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本文从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密度、精细栽植和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造林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适地适树文献学分析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辉 《乡村科技》2020,(5):49-51
本文对“适地适树”研究文献进行文献学分析,总结当前主要研究成果。同时,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存在的如未经引种试验或驯化就跨气候带大面积引种调苗造林,造成造林后林分健康水平低下甚至造林失败;过大的造林小班起始面积和造林小班必须连片的规定使得造林小班内局地小环境不适合目的造林树种,造林后影响整体林分健康导致造林后管理成本高等与“适地适树”相悖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营造林中既要“适地适树”,也要“因地制宜”,二者不可偏颇。  相似文献   

10.
浅议造林中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适地适树的途径着手,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树木的生长特性,选择树种、适地适树,以期为我县提高绿化 造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适地适树的概念与要求出发阐述了适地适树的现实意义,并对其三大数量标准进行了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适地适树的意义与数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适地适树的概念与要求出发阐述了适地适树的现实意义,并对其三大数量标准进行了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造林地树种选择的目的性,适应性、经济性三条基本原则的分析,详细介绍了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四种树种选择途径。其对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合理整地、适地适树、掌握适宜造林时机、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雨季造林技术,同时阐述了雨季造林的宏观管理措施,以期为雨季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降水稀少,水土流失较重,土壤趋于瘠薄且持水能力差,干旱灾害严重,使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应加强适地适树和适地适林、合理配置林分密度、集水抗旱保墒造林技术等抗旱造林管理,并进一步推广应用固体水造林技术、生根粉、保水剂、基质激活造林技术等先进造林技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林木成活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1、造林地块的选择 1.1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科学造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浅议红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是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树种,故此在我省大部分地区营造,均容易成功。利用林中空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局部更新造林时,可通过观察现有造林地块上的植物,来确定是否适宜营造红松。在长有白桦、山杨以及椴树、榆树、黄波罗、水曲柳等树种的地段,一般都适宜营造红松。1、造林地的选择红松造林一定要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造  相似文献   

18.
造林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树种和苗木是根本,细致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应用林业科技措施,精心栽植、科学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适地适树指标量化决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适地适树指标量化决策是在造林设计中的初步尝试。它应用概率法,极值法及条件指数法对适地适树作以初步研究选择。然后采取差异显著性检验作最终决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造林绿化地的地形、土壤、生物等立地因子的性能,对造林绿化中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指导和促进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