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对发展乡村旅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民族传统节日有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宗教色彩浓厚等特点.在进行西藏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开发时,要加强政府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西藏的宗教与文化资源,以便进一步推动西藏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红  唐德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00-2702,2715
旅游开发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显重要.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对一定区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适度开发.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在提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4.
同江市是我国赫哲族聚居区,拥有潜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在国家民委拟建设"中国同江赫哲族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区"的背景下,高质量的规划开发尤其重要。本文在阐述发展赫哲族民族文化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同江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可以在多方主体的参与下,实现深度系统的开发,为此,需要以"示范""体验""营销"为关键词进行高水平规划。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媒介,推动我国民族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资金不足、政策受限、资源开发不当等问题。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应该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行发展与保护并举,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作为位于该地区门户的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事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简述建立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必须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叠加资源、市场、政策等多重效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占尽天时、地利条件,同时面临人和困境,人才成为制约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大短板。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机遇、新内涵,指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管理、规划开发、文化创意、生态环保、市场营销5类人才。基于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教育培训的机制、构建教育培训的体系、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激活教育培训的动力等建议,以建立适应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州内的旅游景观在新疆乃至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旅游景区中,涉及民族历史、文化、民俗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较少。基于此,以库尔勒市居民对巴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认识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库尔勒市居民对巴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兴趣程度、旅游资源的喜好程度及开发价值等,并以此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与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商品至今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块软肋,主要问题在于研发创新能力相对滞后,民族地方特色无法体现。而我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独特各异,最具开发民族、地区特色、垄断性强的旅游商品的潜力。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民族文化,从设计、销售方式、宣传、购物环境等诸多环节进行整体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旅游开发的基础、导向和策略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进行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特色化的观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特色化是根据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市场需求的研究,通过有意识地创造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并且进行合理的区内空间布局,充分展示民族旅游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饮食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81-4883,4886
将土家族饮食文化看作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其浓厚的民族特色,指出其文化意义与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探究了其发展现状,资源优势等,提出了土家族饮食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杭州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杭州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使其具备了进行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的现实基础与有利条件。对杭州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整理及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富德  张义丰  李群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50-1753,1863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赋存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的国家,被英国学者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家".在"中国10大竹乡"和主要竹产地,竹资源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具有重大影响.中国竹乡以及主要竹产地凭借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竹文化旅游,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竹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具有自然、历史人文、现代社会3大旅游资源属性,"复合性"为其主要特征,并以"复合型旅游资源"的形式成为竹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组件.竹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4大亚类,其中包括有形、无形资源形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旅游价值高,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竹文化旅游产品可极大地满足现实与潜在客源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SWOT分析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包括区位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开发潜力等优势,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工程的实施,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和服务滞后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主要有开发与保护并重、适当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宣传营销工作、积极进行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完善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白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3-7244
分析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评估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设计了6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3类旅游产品,并讨论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月畲族风情旅游区进行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向,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突破一般层面上的观光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为今后的民族风情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和茶产业优势,是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其良好的开发会促使生态、经济及旅游本身综合效益的实现,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依据安康市的实际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撑等方面对陕西省安康市发展茶文化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扶贫效益全面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旅游扶贫正在逐步成为安康市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福宝山水库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振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04-1005,1008
针对福宝山水库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规划方法及思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反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