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定点观测,研究了杨潜叶跳象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杨潜叶跳象卵孵化率为82.1%,幼虫成活率93.1%,羽化率53.3%,性比为1:1。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1.65℃±0.18℃,有效积温8.27±1.28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14.53±0.45℃,有效积温31.54±7.16日度。预蛹—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6.80±0.31℃,有效积温24.76±3.41日度。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枣粮间作地中枣树红蜘蛛──截形叶螨的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4个虫期在自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14.8±1.56℃,有效积温为39.3563日度;幼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1.5±2.73℃,有效积温为27.84日度;前若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1.0±2.089℃,有效积温为42.1347日度;后若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2.8±1.87℃,有效积温为37.1日度;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2±1.836℃,有效积温为116.2446日度。年发生13代。  相似文献   

3.
月斑鼓额食蚜蝇(ScaevaseleniticaMeigen)是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Vallot)的重要天敌。1993年对其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卵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分别为6.04±1.61℃和40.55±2.62日度,1~2龄幼虫期分别为4.91±4.84℃和68.02±35日度,3龄幼虫分别为9.56±0.74℃和36.81±9.72日度,蛹期分别为8.06±2.35℃和40.51±26.08日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柑桔褐带卷蛾的人工饲养,得到其发育的历程,通过计算:卵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10.8温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有效积温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73.5955486.212.6104.3日度;成虫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日度;整个生活史的发育起点温度为℃,有效积温日19.022.712.3704度,通过相关系数的测验,证实了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1-1995年调查观测,分析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rholydapicacolaXiaoetZhou)发生,发育与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得出自然变温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卵期有效积渐常数为354.55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3.1℃,有效积温常数为325.47日度;并概述了降水,风,光对该虫活动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世代分化现象 ,测定了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90 %左右个体为 1年 1代 ,1 0 %左右个体因卵孵化较迟 ,翌年有效积温仍未满足发育需要而形成 2年 1代。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1 .9± 1 .0 9℃、1 5 .2± 1 .87℃和 1 3.4± 0 .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1 98.1± 1 5 .1 7日度、1 2 31 .89± 99.95日度和 1 2 6 4.2± 1 88.2 8日度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内以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对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Elasmussp.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扁股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和卵-蛹全过程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031±0.659),(11.295±0.302),(10.016±0.811)和(10.976±0.720)℃;有效积温分别为(12.988±0.634),(63.084±1.346),(121.387±6.128)和(191.966±9.637)日.度。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梢小卷蛾卵和蛹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卵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2.26士0.83(℃),120.54土1.2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4.19土1.27(℃);81.64土1...  相似文献   

9.
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等多种鳞翅目(Lepidoptera)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文对该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日本追寄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8.86℃、7.81℃、9.88℃,有效积温分别为59.89日·度、100.2日·度、189.47日·度、20.43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有效积温为383.25日·度。  相似文献   

10.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完成幼虫期发育阶段所需的有效积温数不变。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本文对其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38±0.9(℃)和338.13±17.38(日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带山钩蛾Oreta pulchripes Butler各虫态在恒温16,19,22,25,28℃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黄带山钩蛾的卵、幼虫、蛹、成虫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8 ±1.27),(8.47±1.33),(7.20±1.12),(10.70±0.97),(8.40±0.46)℃.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5.39±7.58),(223.40±20.94),(131.91±9.60),(62.98±5.08),(507.97±16.53)日度.根据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初步测得黄带山钩蛾在苏州一带的年发生世代数为7代左右,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经试验测定,鞭角华扁叶蜂蛹、卵在室温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8.5℃,有效积温分别为130.9℃、176.1℃;在恒温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9.2℃,有效积温分别为127.2℃、164.9℃。  相似文献   

13.
蒙古跳甲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食叶性害虫之一,危害多种寄主植物,特别是对沙柳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对其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报,室内测定了蒙古跳甲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蒙古跳甲卵、幼虫、蛹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7±1.9°C、4.8±0.4°C、4±0.8°C、5.6±0.7°C;有效积温分别为181.9±25.3日度、237.5±3.9日度、153.3±8.6日度、706.1±30.8日度,据此估算出蒙古跳甲在鄂尔多斯市1年发生2~3代.  相似文献   

14.
杨小舟蛾是许昌市杨树主要害虫。该文对其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第1代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2.54)℃和(38.8±16.65)日℃,为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温度对内蒙古地区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卵发育影响,测定20,25,30℃下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20℃时卵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25,30℃下卵的发育历期,25℃与30℃下卵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用有效积温法则中"最小二乘法",得出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14.99±5.06)℃,有效积温(K)为(51.86±4.62)度·日,并建立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历期预测模型。结果可为预测内蒙古地区双条杉天牛卵的孵化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范丽清  孙宗华 《林业科技》2014,(2):44-45,49
对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34℃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不同龄期(共5龄)雄性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存在差异,且不同龄期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有效积温分别为37.68、30.26、29.18、42.55、75.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07、5.61、8.84、8.67、5.50℃。杨黄褐锉叶蜂雄性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35℃和220.68日·度,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220.68/(T-6.35)。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得出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并提出了对该虫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预测式:蛹N=(118.36±13.95)/[T-(7.42±0.56)];卵N=(66.01±6.99)/[T-(15.63±0.49)];幼虫N=(126.46±30.60)/[T-(16.20±1.30)]。  相似文献   

18.
白蛾周氏啮小蜂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在自然界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作者经多年研究得知,在当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起点温度是:6.28℃(6.28±0.60);有效积温是:365.12日度(365.12±15.56)。白蛾周氏啮小蜂化蛹(前),在6℃的低温保存下,历经30天的时间;出蜂的有效积温为436.6日度。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变温条件下,对白跗平腹小蜂的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蜂整个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1℃±2.04℃,有效积温为470.64日·度±43.14日·度.  相似文献   

20.
经测定 ,落叶松腮扁叶蜂蛹在自然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为 8.3 85 6℃± 0 .5 5 0 2℃ ;有效积温为 1 0 2 .5 41 9± 2 6.5 2 2 9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