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锤角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锤角叶蜂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和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1代1年,以老熟幼虫越冬,其幼虫喜食杨柳等阔叶树,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室内与林间饲养幼虫的方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ier幼虫的食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叶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1头幼虫-生取食油松针叶长度为3794.52厘米,相当于针叶湿重22.97878克,折算成干重为10.52003克,其中以老熟幼虫食叶量最大,占一生食叶总量的75%左右。赤松毛虫对油松针叶的残害量为215.51厘米,危害量是4010.03厘米。群体饲养与单体饲养对幼虫的食叶量无显著影响,雄虫的食叶量相当于雌虫食叶量的73.4%。幼虫对2年生和3年生针叶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室内饲养的幼虫由于环境的改变、其食叶量明显低于林间幼虫的食叶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落叶松红腹叶蜂危害特点进行了林间人工模拟剪叶试验,测算了不同剪叶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损失量,指出40%以上剪叶强度对林木胸径、材积生长影响较大,可作为确定防治阈值的依据。通过饲养幼虫,测算了幼虫各龄期的食叶量,指出进入3龄后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最后提出了不同龄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虫各龄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枣叶甲生物学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叶甲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荒漠地区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幼虫的食叶量。人工模拟不同摘叶强度对胡杨高、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F>F0.01,D>D*,摘叶30%、50%与摘叶100%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掌握了胡杨100cm标准枝承受的害虫幼虫数及允许受害密度,建立了胡杨幼树单株材积生长量的一元回归方程:Y=27.68181+25142.35957X。提出天幕毛虫幼虫防治指标:3.4头/100cm标准枝,投入防治费用等于挽回经济损失的危害比例为33.4%,即害虫幼虫危害大于摘叶33.4%以上,则应立即防治。  相似文献   

6.
枣叶呷Fleutiauxiaarmat(Baly)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在浙江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枣叶甲Fleutiauxiaarmata(Baly)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1代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中旬-8月中旬为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9月上旬为卵期,11月上旬-次年3月中旬为蛹期,3月中旬-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40%氧化乐果1:80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毛虫是中国南部的重要松毛虫之一。以Pinus langbianensis Chu为食和以Keteleeria evelyniana为食的幼虫的在形态上及发育上均有重大差异。在安宁,幼虫主要取食Keteleeria evelyniana,每年发生1-2代,越冬后的幼虫在5-6月间化蛹而后在6-7月间发育成熟羽化,第一代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分化;大部分幼虫生长缓慢而以幼虫越冬,其余的幼虫在四龄后生长迅速,于8月底化蛹,羽化,第二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孵化而以三龄幼虫越冬,引起分化的原因还不明了,应予深入研究,我们设想至少应追索到第一代幼虫孵化之前,因为了7月以前孵化的同一母虫的幼虫都可以产生分化,这一害虫的化学防治试验了13种杀虫剂,每公斤“621烟剂加5%DDVP40毫升的试验在野外进行,死亡率高达90%,每公斤“621烟剂加5%DDVP40毫升的试验在野外进行,死亡率高达90%,其他:50%phoxim 1:15000,90%T1:15000,50%嘧啶硫磷 1:3000,50%C 1:5000,30%1:5000,40%伏地松1:5000,20%MTMC 1:500,25%C擅1:250 ,95% Cartap 1:5000,50% Chorophenmidine 1:10000,50% Garodona 1:600及50%1240 1:3000倍均在室内进行试验,死亡率高达90%-100%。  相似文献   

10.
用苏云金杆菌制剂100倍液,对几种杨树食叶害虫幼虫毒杀结果表明,杨扇舟蛾第1、2、3代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0.7%、46.9%、72.4%;柳毒蛾100%;对杨叶蜂效果不明显。苏云金杆菌制剂50倍液可使黄尾毒蛾幼虫死亡率达73.3%,大袋蛾幼虫死亡率45%。  相似文献   

11.
松针小卷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针小卷蛾是油松主要的隐蔽性食叶害虫。在陕北林区一年一代,以幼虫危害林木,受害针叶的50—60%枯黄死亡。应用合理的措施,可收到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印江椭圆叶甲Phalasp.是五倍子林区危害相当严重的食叶害虫,印江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为害,卵块越冬,摘卵,挖蛹,震落幼虫处理法是简单,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单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赤松毛虫幼虫单体在各龄的食叶鲜重和长度,用指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复合指数模型对幼虫单体食叶量进行了拟合,并进行了拟合优度比较,得出幼虫单体食叶鲜重(W)和食叶长度(L)的最优拟合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赣林1号树干注射防治杨小舟蛾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利用树干注射赣林1号农药,对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防治效果100%,同时兼有抑制蛀干害虫星天牛的侵害,又能促进杨树胸高直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印江椭圆叶甲Phalasp.是五倍子林区危害相当严重的食叶害虫,印江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为害,卵块越冬。摘卵、挖蛹、震落幼虫处理法是简单、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间世人比较整齐,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552粒。防治方法为:(1)春秋季搂烧落叶,校正死亡率为79.6%;(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4.0%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下旬,作者在扬州市朴席镇土桥村杨树林意外发现1种杨树食叶害虫的天敌正将口器插入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和两色绿刺蛾Latoria bicolor的幼虫躯体中,被害幼虫处于垂死状态。该天敌经江苏省林科院席克研究员鉴定为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查文献,此前未见益蝽寄生杨树食叶害虫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8.
焦艺夜蛾(Hyssia adusta Draudt)是马尾松主要食叶害虫,在杭州市三个县为害面积20000多亩,有扩展之势。经观察,焦艺夜蛾在杭州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受害林下疏松土壤中越冬,蛹期长达9个月。1~3龄幼虫食叶量小,有吐丝下垂现象;4龄幼虫食叶量增多,夜间食叶量比白天食叶量多40.8%。用25%溴菊酯防治,每亩2~3ml,效果达95%。  相似文献   

19.
鲁北平原枣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 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20.
固原林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腹叶蜂是近年来在宁夏固原地区发生的以幼虫取食落叶松当年嫩叶的食叶害虫。该虫1年发生1代。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在落叶层下结茧越冬,入土深度3~5cm。第2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为羽化初期,中旬为羽化盛期,防治实验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以林丹烟剂熏杀,幼虫死亡率可达90%以上,见效快,费用低,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