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天然猴头杜鹃林乔木种群全面调查基础上,对猴头杜鹃林进行立木分级,采用动态可比性林木分级法研究了猴头杜鹃林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天然猴头杜鹃林均以Ⅳ级木占绝对优势,该级林木株数远远大于其他级林木数量。此外,各海拔天然猴头杜鹃林Ⅳ级木数量呈现高〉低〉中,而其在相应海拔所占比例却与海拔呈正相关;低海拔天然猴头杜鹃种群处在A型种群的前中期,中海拔种群处在A型种群的后期,高海拔天然猴头杜鹃种群则处在A型种群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2.
杉阔混交林中杉木及伴生树种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杉阔混交林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型分布,随着立木级增大,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明显.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的,在高立木级阶段是由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叶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划分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分密度级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切割法调查和测定天然赤松林的叶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还从叶量、叶量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天然赤松林的合理密度结构。  相似文献   

4.
杨梅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1):45-47,51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杉木混交林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与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型分布。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的,在高立木级阶段部分是由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延边天然赤松林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金春德,吴玉德(延边大学农学院)王东升(长春市园林处)崔振东,罗广军(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天然赤松集中分布于延边地区的半山区和丘陵地段,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  相似文献   

6.
天然赤松立木干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延边天然赤松集中分布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了384株天然赤松样木的相关资料。以胸高形数、实验形数、部分正形数和希费尔形率作为赤松立木形指标,研究分析了赤松立木干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都随着胸径和干高的变化而变动。但实验形数的变动系数(10.47%)比胸高形数(11.72%)小。延边天然赤松的平均实验形数为0.40。  相似文献   

7.
利用临沂市赤松,黑松,油松测高木资料,对3树种平均树高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求算出各树种的树高曲线方程,并采用松类二元立木材积式导算出各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分析,各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精度均明显高于1975年编制的松类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8.
木荷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木荷人工林天然更新形成的多代林中,对林缘、林边、林内、林隙的木荷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各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缘的龄级结构为增长型,与天然种群相似;林边、林内、林隙的年龄结构则呈梭形,种群处于较稳定的时期。林隙的中树分布呈均匀型,表明木荷种群的早期更新受到人工造林的影响;其他各龄级均呈聚集型分布,但聚集强度小于天然种群。  相似文献   

9.
利用临沂市赤松、黑松、油松测高木资料,对3树种平均树高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求算出各树种的树高曲线方程,并采用松类二元立木材积式导算出各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分析,各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精度均明显高于1975年编制的松类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0.
对吉林省龙井市勇新林场天然赤松材积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表明,赤松个体材积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模型;天然赤松材积生长大致分为3个阶段,幼年阶段20年,成熟林阶段20~44a;过熟林阶段44a。材积数量成熟龄为44a。  相似文献   

11.
天然赤松林人工促进更新技术郭立影,孙金玉,王学猛,王敬伟,吴红叶,姚万平,陈宪顺,王举仁(天桥岭林业局)在天桥岭林区境内,呈团块状零星分布着天然赤松林,经观测发现,它的生物学特性频近樟子松,是赤松的一个变种,这些赤松林大都生长在山的中上腹,坡度在25...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04-106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京紫金山栓皮栎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并编制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V级大树所占的比例最高,I级幼苗次之,Ⅳ级立木第三;种群的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种群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胸径0~10 cm的数量最多,有较高的死亡率;胸径10~40 cm的数量相对稳定,死亡率较低;胸径40 cm以上的数量较少,有较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庄河市,森林覆盖率高达96.8%,珍稀物种多有分布,自然景观奇特。保护区内奇峰林立,沟谷幽深,溪潭清澈,林茂花繁,其中天然赤松-栎林顶极植物群落是亚洲现存面积最大的赤松-栎林群落。保护区内有大连冰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14.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渐伐更新林、皆伐更新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更新幼苗的大小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林与渐伐更新林的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均属于稳定型种群,有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而皆伐更新林幼苗大小级结构属于下降型种群,不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3种森林类型的幼苗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等级由强到弱顺序为:原始林>皆伐更新林>渐伐更新林。并提出了兴安落叶松合理经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种人工林的结构特征及林分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大岭山桉树、马尾松、马占相思三种人工林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林分结构特征并提出林分改造对策。三种人工林的立木密度分别为1 268,2 232,1 524株/hm2,随着径级的增大,立木数减少。群落种群的频度级分布均为A〉B〉C〉D=E=0。垂直结构明显,层间植物种类多,林下植被丰富。除草本层外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这三个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比较接近,而且和自然条件下的广东亚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基本相符。林分结构特征表明三种人工林受到的人为干扰少,林分改造效果较明显,从演替的角度看,这三种林分有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昆山华东润楠群落及优势种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南昆山华东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华东润楠群落以樟科、壳斗科和山龙眼科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华东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该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幼苗和Ⅵ级立木,但缺乏Ⅲ级至V级中龄级立木,种群结构不稳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林冠层个体趋于随机分布,表明该种群在群落中已呈现衰退趋势。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华东润楠种群的优势将被其它中生性树种所代替。  相似文献   

17.
我场林业用地七万三千余亩。过去大多为赤松天然次生林,由于松干蚧危害,赤松全林被毁。我场广大职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为加速绿化,大搞引种科学试验,现已把赤松次生林全部改建,重新造上林。其中落叶松林三万余亩,占全林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一。并有八千多亩已成林,三千多亩已开始抚育间伐,林木蓄积量达二万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平均聚类方法,宜昌市公益林群落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由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发现马尾松林、马尾松石栎林、柏木林、曼桐水丝梨林种群为下降种群.乌冈栎林、麻栎林种群为稳定种群,石栎樟树林、短柄枹栎化香林种群为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19.
天然甜槠林乔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测天然甜槠林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组成天然甜槠林的种群大多数为宽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较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西部地区的赤松枯死迹地上栽种了侧柏,这种林地土壤条件不好,栽上的侧柏虽然成活了,但是成林后长势较差。可是在这种林地里多处又天然生长出了赤松幼树。如果把这种幼树保留下来,由于赤松比侧柏耐旱性强,对营养的要求不高,因此侧柏和赤松就逐渐混生成双层林。20年后侧柏纯林只长到约7米高,尚未达到郁闭状态,而混交林高20米,完全成林。林龄小时,纯侧柏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