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 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明恢2155是用K59/ 多系一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早熟恢复系。该组合于2006 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且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广东省梅州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2.
T优55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利用T55A与强恢复系晚R-1配制的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制种纯度高、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泸优1256系福建省南平农科所用泸香A与南恢1256配组育成的香型、优质、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0);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00013)。  相似文献   

4.
金山优3182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用不育系T31A与明恢8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研究所育成的T78A为母本与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广西自治区、2006年通过福建省和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T优55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育的T55A与晚R-1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中、晚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1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广西认定。该组合2001、2002、2004、2005年先后参加福建、广西省(区)晚稻区试、品比试验,产量  相似文献   

7.
T55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T55A与自育的恢复系Ⅱ恢627配组而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广,抗稻瘟病等特点。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明恢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用大穗型籼粳中间材料K59与多系一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穗大粒多、花粉量足、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明恢2155所配系列组合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其中,金优2155已通过广西区、福建省和陕西省品种审定;T78优2155已通过广东梅州市、广西区和福建省品种审定;全丰优2155已通过广东梅州市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T优158是龙岩龙津作物研究所采用不育系T55A与恢复系龙恢158(明恢63/密阳46)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龙岩市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群体整齐稳定,株型紧凑,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稳产高产,中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0.
<正>莆薯90是莆田市农科所以台引2号为母本与湘薯75—5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和2007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表现丰产性好、食味品质优、抗病等特点。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T78优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 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07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明恢07是用 K59/明恢96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早熟恢复系。该组合于 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T55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T55A与亚恢627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松溪县2006年引进在各乡(镇)种植,该组合表现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分蘖力强、丰产性好、熟期转色好,深受农户喜爱.  相似文献   

13.
Ⅱ优3301是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室用Ⅱ-32A与其自主选育的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被列入福建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4.
林巧宁 《福建农业》2013,(11):11-13
坝薯10号系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用"虎头"与"燕子"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01年福建省种子总站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共同引进试种。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04002)。该品种属迟熟品种,比当地品种紫花851迟熟3—5天;株型直立,株高30厘米,单株分枝较弱,茎较粗,绿色,叶片浓绿。  相似文献   

15.
广优明118(原名广抗优明118)是三明市农科所利用高抗稻瘟病的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118配组育成的三系晚籼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表现高产、抗稻瘟病等优点;2008年续试并破格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09005)。  相似文献   

16.
沪选23—9系由福建省种子总站和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合作,从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引进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6~2008年参加福建省菜用大豆品种试验,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发布的品种权授权公告获悉:我省有5个水稻品种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其中,Ⅱ优航148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Ⅱ优3169、Ⅱ优3229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分别于2006年、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08,(7):27-29
<正>D优202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7选育单位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D62A×蜀恢202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安徽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正>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在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中经过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2002年1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省种子总站合作,用T55A与蜀恢537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中、晚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广,后期转色好,抗稻瘟病,增产潜力大,深得农户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