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食用菌菌渣作水稻育秧基质,开展了水稻菌渣基质育秧、专用育秧基质育秧以及菜园土育秧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材料作育秧基质各有优缺点。用食用菌菌渣作育秧基质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且育秧成本适中,并提出了食用菌菌渣作水稻机插育秧基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基质育秧和营养土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台湾香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常规盘基质育秧、可降解盘基质育秧、不可降解盘基质育秧、常规盘营养土育秧、可降解盘营养土育秧、不可降解盘营养土育秧6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秧苗素质、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可降解盘基质育秧相对于其他育秧方式,秧苗生长速度快,茎基部肥大,叶片较长较宽,秧苗素质好;大田期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力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是一项具有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特点的轻简、高产、高效稻作技术。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示范、田间定点观察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甬优1540在太仓市工厂化基质育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及基质育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机插秧的质量和产量,育秧基质的选择则是机插育秧技术的核心之一。本文综述了机插育秧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育秧基质的分类、理化性质和选择要点,并对育秧基质在机插育苗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提高和完善机插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5.
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稻育苗土日益贫乏,黑土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研制了新型水稻育秧基质替代传统土壤基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基质育苗能培育壮苗,提高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水稻育苗取土难问题和保护有限的黑土资源,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不同育秧基质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机插水稻不同育秧基质应用效果,以营养土育秧为对照,比较研究了江苏沃野、常州立华、连云港恒奥达、兴化新土源和南通瑞华等5个品牌基质育秧效果。结果表明,几种育秧基质所育秧苗叶色明显浅于对照,秧苗素质也比对照差,但盘根效果要好于对照。移栽大田后,基质育秧活棵、发苗要慢于营养土育秧,最终实产除常州立华和兴化新土源与对照相差不大外,其余3种育秧基质处理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水稻育秧基质研究。合理利用水稻育秧基质,培育健壮秧苗,提高机插质量,是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关键,对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水稻育秧基质发展历程、主要基质类型及特征,分析了基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和推广水稻育秧基质,提升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基质育秧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粳9108为材料,全营养土处理作对照,进行5个基质产品的育秧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柴米河基质、蓓蕾基质处理秧苗素质表现较好,万年翠基质、沃绿宝基质、田缘基质处理表现稍差;柴米河基质、蓓蕾基质处理与对照相比表现为增产,万年翠基质、沃绿宝基质、田缘基质处理表现为减产。但是,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基质育秧可以取代传统的营养土育秧。本试验的5种基质产品中以柴米河基质产品育秧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是较为理想的育秧基质。  相似文献   

9.
叠盘暗化催芽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粳9108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育秧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暗化催芽基质育秧处理的秧苗株高、茎基粗、叶龄、SPAD值、百株鲜质量显著高于未暗化催芽基质育秧处理和营养土育秧处理,且各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对秧苗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结果也表明,经暗化催芽基质育秧处理的秧苗出苗率、壮苗指数、根系盘结力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育秧进程可以加快2~3 d。可见,暗化催芽处理作为基质育秧的一项必要技术,对提高育秧质量有着关键影响,在生产中应加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水稻温室育秧可规避育秧期间雨水对秧板质量的影响,可按时保质提供秧苗,保证机插顺利进行。通过基质育秧,能减少或避免营养土育秧对耕地的破坏,同时减轻秧板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更易于发挥机插水稻的高产潜力。本文介绍了太湖地区机插水稻温室基质育秧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温室标准、基质指标、操作流程和育秧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从合肥地区土壤特性以及水稻科研育种育秧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水耕育秧方式改为旱耕湿润育秧方式。介绍了科研水稻育种中旱耕湿润育秧技术要点,并总结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水稻育种工作的基础;同名异种资源的评价是核心种质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水稻核心种质研究和同名异种资源评价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发掘优良抗病种质资源,拓宽抗源亲本,从27个国家和地区引进441份水稻品种(系),采用人工接种稻瘟病菌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无高抗材料,鉴定筛选出IDSA3和N92—4抗病材料2份,占供鉴材料的0.5%;C22、IR60、C025(ACC32568)、DINORADO、PETA(ACC32571)、INTAN等中抗材料175份(次),占供鉴总数的39.7%。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杂种优势群的定义及利用农艺性状,系谱关系和DNA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杂种优势群的方法。综述了中国水稻育种家对水稻杂种优势群划分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提出对中国水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不但能提高育种效率也是今后水稻杂交育种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北方地区代表性水稻种质资源129份为试材,通过对植株、产量性状及氮素含量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各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资源按照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以分为4大类。第一类包括38个品种,属于氮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较低,氮吸收力、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都较高,并且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差异较大的品种类型;第二类27个品种,在中氮条件下籽粒和茎叶含氮率较高、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率较低,高氮和中氮间氮吸收力和氮吸收利用效率差异较小的品种类型。第三类33个品种,在低氮和中氮间籽粒含氮率、氮收获指数、氮生理利用率差异较小的品种类型;第四类31个品种,属于茎叶含氮率、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较低,籽粒含氮率和氮收获指数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1):134-138
Abstract

A total of 32 rice genotypes carrying different dwarf or semi-dwarf genes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fungus 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 or treated with 50 mg l-1 GA3 in order to select resources resistant to rice bakanae disease from the dwarf materials. The length of the elongated seedlings was measur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death of the seedlings after transplanting to field was also coun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seedling treated with GA3 and disease injury by bakanae fungus. Rice materials carrying dwarf gene such as sd1 were not only sensitivity to GA3 but also susceptive to rice bakanae disease. Materials carrying dwarf gene d1 were insensitive to GA3 but susceptive to bakanae. On the other hand, all materials carrying d29, sd6 or sdq(t) genes showed resistance to bakanae.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dwarf and semi-dwarf rice materials might be useful resources for improvement of bakanae resistance in rice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品种选择、播种时期、育苗方式、肥水管理、栽插方式等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水稻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丽  孙建昌 《中国稻米》2022,28(6):74-82
为更好选择和利用优势亲本,提高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以来自福建、东北地区和宁夏的60份水稻种质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水稻18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63.40%之间,其中黄粒米的变异系数最大(63.40%),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完善粒等稻米外观品质变异系数次之,均在34.00%以上,出糙率和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是1.10%和2.94%;18个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74~2.10,其中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小区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按照来源对60份稻种资源表型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各地区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其中福建的变异幅度最大(1.06~2.10)、东北次之(1.50~2.09)、宁夏变异范围最小(1.51~2.01)。参试水稻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3时分4类,明确了各类资源的特征特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D值,对种质资源进行排序,筛选的综合得分最高的前10名种质;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D值与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水稻资源评价方程,该方程的构建为水稻资源综合评价、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塑盘湿润育秧(A4)4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3和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和A3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其次是A3,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晚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晚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晚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20.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