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探索国内外卷烟中总挥发酸、总挥发碱含量的差异,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总挥发酸、总挥发碱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和国外卷烟总挥发酸、总挥发碱含量均存在变异;国内烤烟型卷烟总挥发酸与国内混合型、国外烤烟型卷烟差异显著,国外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总挥发碱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国内不同价位卷烟间总挥发酸、总挥发碱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类型及产地雪茄烟叶pH、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三者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叶的pH、总挥发碱高于烤烟,总挥发酸低于烤烟,3个指标为负相关;不同产地雪茄烟叶pH、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含量差异显著。综上,雪茄烟叶具有高pH和高总挥发碱、低总挥发酸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东主产烟区烤烟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的特点,为广东烤烟的种植与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不同产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烤烟的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含量较低,为(0.27±0.09)%;总挥发酸含量偏低,为(0.11±0.04)%;pH均值为5.32±0.20.广东不同产区、不同等级和不同品种烤烟的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和pH均存在差异,以pH的差异最明显.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含量在不同产区、不同等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pH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等级间的pH无显著差异.广东烤烟总挥发酸含量与总挥发碱含量、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挥发碱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产上可通过提高烤烟的采收成熟度、合理施用铵态与硝态氮肥、科学陈化烟叶等措施,适当提高广东烤烟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并分析云南大理红大品种烤烟的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含量。[方法]以云南大理红大品种C3F等级烟叶为材料,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108个烤烟样品中的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含量,并对不同品种、烟田类型、海拔、生态区域的烤烟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云南大理红大品种烤烟总挥发酸含量平均为955.84μg/g,总挥发碱含量平均为1 098.23μg/g。红大品种的总挥发酸含量较高,总挥发碱含量较低。旱地种植的红大烤烟的总挥发酸含量显著高于水稻田;稻田种植的红大烤烟的总挥发碱含量高于旱地烟,但差异不显著。高海拔烟区红大烤烟的总挥发酸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海拔,低海拔烟区红大烤烟的总挥发碱含量显著高于高、中海拔。滨湖流域和红河源流域的红大烤烟总挥发碱含量显著高于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结论]研究可为提高烤烟的香气质和香气量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也为大理红大烤烟在卷烟配方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烤烟中总挥发碱含量与其他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考察了276份烟草样品中总挥发碱与总挥发酸、总植物碱、还原糖、总氮、糖碱比和氮碱比等6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挥发碱与总挥发酸和氮碱比呈幂指数负相关,与糖碱比呈三次曲线负相关,与总植物碱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与还原糖呈线性负相关,且方程均达到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降解雪茄烟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雪茄茄芯烟叶烟碱含量,提高质量。方法:将烟草上分离筛选的两株细菌4-b和x-3添加到雪茄烟叶表面并进行人工堆积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取样进行烟碱含量测定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雪茄发酵过程中总植物碱和挥发碱含量逐渐降低,至发酵结束总植物碱累计降低23.56%,挥发碱降低49.53%;添加细菌培养物对烟碱含量的有明显降低,至发酵结束添加4-b处理烟叶总植物碱累计降低45.99%,挥发碱降低75.53%,添加x-3处理烟叶总植物碱累计降低56.90%,挥发碱降低64.71%;评吸结果显示,添加微生物对烟叶感官质量有一定提高,浓度、劲头、刺激改善明显,4-b评吸得分较对照提高0.47。  相似文献   

7.
建立基于光电比色法原理的水肥浓度在线检测理论、方法,为水肥精量灌溉提供有力的控制方法。针对水肥精量灌溉控制机快速、高效、低成本、可靠水肥浓度控制的需要,依据光电比色原理及其实验装置双光路比色仪,研究了水肥浓度在线检测的理论、方法。建立了基于光电比色原理的水肥浓度在线检测方法,设计了双光路比色测量装置。提出了利用光电比色原理快速、可靠、低成本及较高精度的实现水肥浓度在线检测的方法,设计了该方法的实验测量装置及集成的水肥浓度在线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贵州省道真县烤烟总挥发酸、总挥发碱和石油醚提取物总量特征及在不同等级的差异。结果表明,道真县烤烟总挥发酸含量较低,变幅为0.06%~0.10%,平均值为0.08%,变异系数为14.41%;总挥发碱含量较高,变幅为0.26%~0.66%,平均值为0.40%,变异系数为29.82%;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较高,变幅为5.28%~7.56%,平均值为6.38%,变异系数为12.43%。总挥发酸含量以中部烟叶相对较高,总挥发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以上部烟叶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烤烟口感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口感特性的关键化学成分因子,以我国主产烟区72份烤烟中部叶样品为材料,对烟叶样品的口感特性与化学成分指标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口感特性类群烤烟叶片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烤烟中部叶口感特性得分平均值为11.50,变幅为10.00~14.00.总植物碱、总氮、蛋白质、挥发碱与口感特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糖、还原糖、pH值、氮碱比、糖碱比与口感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挥发碱及氮碱比、糖碱比与口感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关系.总植物碱、还原糖与口感特性在线性条件下拟合程度好,其他指标与口感特性的关系均在非线性条件下拟合度最好.除钾、氯和钾氯比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口感特性类群间差异显著,高口感类群烟叶具有较高的总糖、还原糖和pH值,低口感类群烟叶则具有较高的总植物碱、总氮、蛋白质和挥发碱等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产区烤烟片烟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辉  闫铁军  张环宇  陈一  谢豪  何结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28-13333
为了探讨烤烟片烟在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我国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六大产区,上、中、下3个部位来研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挥发碱、挥发酸p、H及碘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烤烟醇化过程中,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总糖、还原糖、pH、挥发碱含量逐渐降低;碘值、挥发酸含量逐渐升高;总氮、烟碱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醇化阶段复烤片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醇化阶段烤烟片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醇化的进行,总植物碱、总挥发碱、pH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挥发酸则持续增加,而总氮、氮碱比在整个醇化阶段无明显变化,总挥发酸和pH值在醇化结束时与醇化前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②香气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醇化阶段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③不同醇化阶段片烟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醇化12~15个月时,评吸总分达到最高,随着醇化的继续进行,评吸总分逐渐降低。④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醇化阶段片烟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曾德芬  徐雪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6-17318,17321
[目的]研究烟叶化学成分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产地烤烟烟样的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进行了检测,并对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不同产地烤烟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与烤烟香气品质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组分。云南产区烟叶的糠醛、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及加香加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明与遵义烤烟陈化前期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陈化前期三明烟叶与遵义烟叶的化学特性。[方法]取三明和遵义C3F等级烟叶在实验室内陈化,研究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地烟叶的总氮、烟碱和挥发碱含量都在前3个月下降,中间3个月上升,后3个月继续上升或保持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与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相反。三明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和挥发碱含量以前3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且明显大于遵义烟叶同期变化;遵义烟叶的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以中间3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挥发酸、挥发碱和烟碱含量以最后3个月变化幅度最大。[结论]陈化前期三明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早,醇化速度明显快于遵义烟叶。  相似文献   

14.
云南烤烟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6个主产烟区、3个等级共计164个烤烟样本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与津巴布韦烤烟品质相比较.结果表明:云南6个主产烟区烟叶的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偏高,总氮、烟碱和氯离子含量适宜,蛋白质、挥发酸、石油醚提取物总量、钾离子偏低;云南6个主产烟区烟叶的经验指标两糖差值、钾氯比值大小适宜,糖碱比值偏高,氮碱比值偏低;云南6个主产烟区烟叶中总烟碱、蛋白质、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总量和两糖差值与津巴布韦烟叶接近,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值、钾氯比值均高于津巴布韦烟叶,总氮、挥发酸和钾离子、氯离子含量以及氮碱比值均小于津巴布韦烟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烤烟主要品质和安全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烤烟RG17、中烟90、K346、G80的C3F烟叶中水溶性糖、钾、总氮、烟碱、石油醚提取物、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等品质指标和烟气焦油、稠环芳烃化合物等安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346的烟碱、石油醚提取物、总挥发碱含量相对较高,RG17的钾含量相对较高,G80的总挥发酸含量较高,而总氮含量相对较低.焦油释放量较高的品种为K346,但该品种苯并[α]葸、Chrysene、苯并[α]芘3种稠环芳烃含量最低;中烟90的焦油释放量虽然较低,但其稠环芳烃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嵩明、石林两地种植的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烤青烟、杂色烟和枯焦烟三类烤坏烟叶进行研究表明:(1)检测的14项指标中,石油醚提取物和氮碱比不能作为衡量这三类烤坏烟叶的指标。(2)烤青烟叶的淀粉和挥发酸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杂色烟和枯焦烟的淀粉含量明显下降,挥发酸和烟碱含量明显增加。(3)这三类烤坏烟叶均表现为对评吸质量有利的总糖、还原糖、总多酚等指标明显下降,对评吸质量不利的蛋白质、总氮、挥发碱等指标明显增加,糖碱比、糖蛋比和糖氮比的协调性下降,下降或增加的幅度均以枯焦烟叶>杂色烟叶>烤青烟叶,导致各项化学成分指标低于优质烟叶合理范围,最终影响了烟叶的工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程度压油烟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烟叶压油程度越重,质量下降越大,可用性越差。随着压油程度的加深,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逐渐增加,两糖差值逐渐增大,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逐渐降低;压油现象对烟叶总植物碱、氯、钾、挥发酸、挥发碱等指标影响不大;压油越严重,烟叶吃味越差,刺激性越大,香气量越少,杂气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高香气烤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世代群体化学成分和多酚物质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第1轮轮回选择的群体(C1群体)糖类化合物(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和钾含量显著低于原始群体,含氮类化合物(总植物碱、总氮和蛋白质)、氯、挥发酸、挥发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原始群体。多酚总量在不同群体间表现为基础群体(C0群体)〉原始群体〉C1群体,且C0与C1群体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酚总量与含氮类化合物、挥发酸、挥发碱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总体上呈负相关,与钾含量呈正相关,与糖类化合物及氯含量的相关性在不同世代间不同。[结论]轮回选择加强了烤烟多酚物质和主要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7个烤烟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和2006年对云南省12个主产烟区K326、云烟85、云烟97、云烟203、YH05、PVH19和红花大金元等7个烤烟品种不同部位及等级(包括B2F、C3F、X2F)的烟叶样的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烟碱、淀粉、蛋白质、钾、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挥发碱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品种的烟碱、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适宜,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两糖差普遍偏高,而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则普遍偏低;PVH19、K326和红花大金元的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而其它品种各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周晓  陈志燕  曾德芬  王维刚  徐雪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64-7265,7413
系统地分析了2006、2007和2008年我国6个省(区)生产的144个复烤烟叶样品的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不同产区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各产区挥发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贵州〉广西〉湖北〉云南〉重庆〉湖南,挥发碱含量由高到低是贵州〉重庆〉云南〉湖北〉湖南〉广西。不同烟叶部位挥发酸和挥发碱含量均以上部叶含量最高,中部叶次之,下部叶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