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玉米新品种粤903(Y903)、母本(F96)和父本(F35)为试验材料,采取盆栽方式研究了苗期2片展开叶至6片展开叶期间,80%遮阴处理对玉米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光胁迫模式下,玉米新品种粤903及其亲本的脯氨酸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均增加;其中,弱光条件下玉米新品种Y903的相对电导率和CAT活性居于父母本之间,而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高于亲本,丙二醛产量和POD活性低于亲本。实验表明,玉米新品种Y903能更大幅度地增加渗透性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产物从而减小逆境造成的伤害,该新品种的抗弱光能力比亲本强。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育早期实施抗寒的措施对保障玉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萌发期和苗期分别以800和400μmol/L的外源脯氨酸(Pro)处理6份耐寒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分析外源Pro对10℃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胁迫能明显抑制玉米种子萌发,表现为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重、胚根鲜重均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均显著升高。10℃处理下,萌发期和苗期分别施加800和400μmol/L的外源Pro后能明显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并减轻低温对幼苗生理伤害,除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42.36%和30.48%外,其余11个性状均分别升高12.57%~256.37%。进一步通过综合评价表明,10℃条件下,萌发期和苗期利用800和400μmol/L浓度的外源Pro对玉米的低温缓解效果分别为0.548和0.497。这些结果为外源Pro在玉米生育早期抵御低温胁迫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菲油果自然越冬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菲油果的抗寒特性,以引种的Coolidge和Mammoth 2个菲油果新品种成熟叶为试验材料,在自然越冬低温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低温条件下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同品种的菲油果叶片的电导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自然越冬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的游离脯氨酸(Pro)呈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内的保护酶(SOD、POD)都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增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菲油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温度间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风 《种子科技》2022,(2):46-48
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离体叶片抗脱水能力差异及其与生理生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3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脱水速率,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7个生理生...  相似文献   

5.
将玉米种子萌发期、苗期及整个生育期相结合,研究了玉米种子耐旱指数(GSI)、不同生理性状和抗旱指数(DRI)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片水势值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大以及渗透势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正常条件下水势低、胁迫后降低幅度中等以及胁迫前后渗透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正常条件下植株POD活性较低、而胁迫后酶活升高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而本身酶活较高,胁迫后升高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小、而本身脯氨酸含量较高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大且本身脯氨酸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一般较小;正常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较大。种子耐旱指数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低。综合认为,萌发期种子耐旱指数、苗期叶片水势、渗透势、POD活性与抗旱指数的一致性较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次之,从机理上解释了玉米抗旱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40℃/30℃(d/n)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d、2d、4d、6d 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温胁迫2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对萝卜种子活力与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83-186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浸种,研究其对萝卜种子活力和抗冷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20%PEG明显促进萝卜种子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的提高。低温下,20%PEG处理明显提高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明显提高幼苗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20%PEG明显提高萝卜幼苗的抗冷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1-11
马秀芳等以耐旱性不同的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抽雄期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了这些指标与玉米耐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相对含水量、SOD、CAT和POD活性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3个品种中,相对含水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各指标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依品种而异。这些指标在确定品种耐旱方面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本试验研究玉米耐旱生理特性,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玉米品种正大619、农大108为材料,分别在间隔4天、8天、12天、16天灌一次水的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分析玉米叶片叶绿素、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玉米叶片脯氨酸的含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则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而降低。且敏感型品种农大108的变化明显强于抗旱型的正大619。【结论】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可以作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供水条件下玉米耐旱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了玉米耐旱生理特性,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玉米品种正大619、农大108为材料,分别在间隔4天、8天、12天、16天灌一次水的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分析玉米叶片叶绿素、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玉米叶片脯氨酸的含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则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而降低。且敏感型品种农大108的变化明显强于抗旱型的正大619。【结论】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可以作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质引发对粳稻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抗寒能力的影响,采用沙作为引发剂,以南方粳稻品种‘南农粳3786’和北方粳稻品种‘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2℃萌发环境和14℃幼苗生长环境模拟冷胁迫,研究沙引发种子与未引发种子冷胁迫后幼苗抗寒性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冷胁迫后粳稻幼苗中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了发芽率和成苗率,减少幼苗根系电解质的外渗,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高了SOD、POD的酶活性。沙引发能够提高粳稻种子生长早期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明高粱幼苗耐冷生理机制,以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条件,分析了低温和常温条件下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类材料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耐冷材料MDA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冷敏材料,耐冷材料的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显著高于冷敏材料,说明材料的耐冷与否,与低温胁迫后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量有关,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愈小材料愈耐冷,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愈大材料愈耐冷。  相似文献   

13.
辛慧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82-186
将水杨酸(SA)、壳聚糖(CS)和硝酸钙[Ca(NO3)2· 4H2O]进行复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复配制剂(SCCaM)对棉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CaM预处理使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同时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从而缓解了低温对质膜的过氧化伤害,并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适应低温环境。表明SCCaM对棉花幼苗有较好的抗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露地移栽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地膜覆盖加拱棚2种增温处理对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苗期内,不同的增温处理对叶绿素影响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于稳定的趋势,覆膜和覆膜加拱棚较露地移栽含量低,温度高有利于缓解棉苗的受胁迫程度;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15.
四种草地早熟禾抗盐碱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方草坪建植中常用的四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进行了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碱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处理对草地早熟禾的萌发和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随混合盐碱浓度的升高草地早熟禾的发芽率和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胚芽;对幼苗进行混合盐碱胁迫发现,低浓度盐碱胁迫使SOD、CAT和POD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且在中等浓度下达到最高值,高浓度处理则开始下降;随着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大,MDA的含量也在缓慢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四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耐盐碱能力依次为:午夜>巴林>巴润>优异。  相似文献   

16.
紫穗槐种子萌发对盐旱逆境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PEG-6000及混合溶液处理紫穗槐种子,测定其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幼苗生长指标下降;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对3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紫穗槐种子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和抗旱能力,萌发幼苗对盐、旱胁迫存在交叉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镉胁迫对烟草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镉(Cd)胁迫对不同烟草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以吉烟9号、吉烟10号、延晒六号3个烟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溶液对烟草种子萌发以及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烟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均受到抑制;烟苗叶绿素含量降低,根冠比变小,生长受到抑制,CAT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OD活性、MDA含量、Pro含量、Cd含量均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Cd胁迫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烟草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发育,烟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被破坏,多种酶活性不协调,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最终导致烟苗受害。  相似文献   

18.
链霉菌S506对番茄苗生长和冷害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链霉菌S506对番茄苗的生长,以及在0℃冷胁迫条件下,对冷害番茄苗的恢复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α-萘胺法,0.6%硫代巴比妥酸法,愈创木酚比色法,NBT光还原法,磺基水杨酸提取比色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冷害番茄苗的根系活力、叶片电导率、MDA、脯氨酸和保护酶SOD、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S506可显著提高番茄苗的生物量,与对照组比较,地上及地下鲜重分别提高178.98%和93.18%;根系结构显著改善,毛细根数量提高2倍以上;冷害番茄苗叶片的恢复率达到98.43%,对照仅32.52%;根系活力提高142.00%、脯氨酸含量提高149.56%、SOD酶活性提高24.49%;相对电导率降低60.33%,丙二醛含量降低79.26%。说明,链霉菌S506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提高番茄抗冷害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水稻新质型不育系幼苗期耐冷性特点,以一套同质异核不育系(G软香A,G华香1A,G华香2A)和一套同核异质不育系(G软香A,Y软香A,WA软香A)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的方法,鉴定和评价了3~4叶期幼苗的耐冷性,并分析了低温胁迫后不育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的耐冷性分级可分为4级,其中G华香2A的耐冷性最强(1级),Y软香A的耐冷性最差(9级)。就同质异核不育系而言,G华香2A耐冷性最强,G华香1A次之,G软香A中等,表现出细胞核对耐冷性的效应。就同核异质不育系而言,WA软香A耐冷性强,G软香A耐冷性中等,Y软香A耐冷性极弱,表现出细胞质对耐冷性的效应。因此,水稻不育系的耐冷性受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共同影响。幼苗MDA含量、POD的活性以及幼苗期水稻苗高、根数、鲜重等生物量等性状都与耐冷性有关。耐冷性越强的不育系,经低温处理后其幼苗MDA相对含量越低,POD相对活性越低,生物量相对鲜重越大,即说明耐冷性越强的不育系,经低温处理后较之对照幼苗的MDA含量增加量较小,POD活性增强程度小,生物量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