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南浓香型稻作烟区密集烘烤不同阶段升温速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密集烘烤烟叶品质,优化密集烘烤工艺,以湘南浓香型稻作烟区的云烟97品种烟叶为材料,研究密集烘烤不同阶段升温速度组合对烟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的影响及能耗成本。结果表明,上部和下部烟叶在35~38℃以3 h升温1℃,38.1~42℃以2 h升温1℃,42.1~45℃或47℃以3 h升温l℃,45.1℃或47.1~54℃以2 h升温1℃,54.1~68℃以2 h升温1℃的升温速度组合较好;中部叶在35~38℃以2 h升温1℃,38.1~42℃以1 h升温1℃,42.1~47℃以2 h升温l℃,47.1~54℃以1 h升温1℃,54.1~68℃以1 h升温1℃的升温速度组合较好。各升温速度组合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降低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箱式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4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箱式烘烤与传统挂竿烘烤方式下烤后烟叶的质量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烘烤方式下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不大,中部烟叶感官质量表现为箱式烘烤优于挂竿烘烤,上部烟叶为挂竿烘烤略优于箱式烘烤;箱式烘烤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指数得分高于挂竿烘烤,而上部烟叶则为挂竿烘烤高于箱式烘烤;箱式烘烤烟叶中多数香气物质含量高于挂竿烘烤。综合分析,箱式烘烤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高于或接近挂竿烘烤烟叶,与挂竿烘烤烟叶相比,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更有利于烟叶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国平  向鹏华 《作物研究》2010,24(4):348-350
通过设计制作一个余热利用装置,将两座密集烤房联通,将上一座烤房排出的热空气送入下一座烤房,并进行了烟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密集烤房群余热利用技术以烤房内温度40~48℃进行间接供热,48~68℃进行直接供热较好;只要操作得当,可以改善烟叶烘烤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降低了烟叶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烤烟烘烤前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烘烤前后主要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及其对烤烟香气风格的影响,以云南省主栽的3个品种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与福建省主裁的两个品种云烟87、翠碧1号的C3F等级烤烟叶为材料,进行了多元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烘烤前后含量变化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棕榈酸、硬脂酸两种高级脂肪酸含量烘烤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亚油酸、油酸含量烘烤后出现显著性差异,而草酸、苹果酸、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云烟87的多元酸含量上升而高级脂肪酸含量降低,红花大金元的多元酸与高级脂肪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对产区因素分析得出,云南产区烟叶烘烤前后非挥发性多元有机酸含量普遍高于福建产区,呈现出极显著差异,而高级脂肪酸略低于福建产区,表现出明显的产区差异.  相似文献   

5.
延迟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芬 《作物研究》2011,25(6):580-582
采用湘密1号密集烤房,研究在烘烤温度38℃时延长变黄时间对烟叶外观、品质及烘烤能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烘烤处理,延长变黄时间12h后升温,可使烟叶充分变黄,平衡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增加烟叶香吃味,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上等烟叶提高12.2%~20.3%,且干物质不会减少,烟叶烘烤能耗成本减少0.04元/kg.  相似文献   

6.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增大烟叶收缩形变,降低叶质重,降低单叶重,增加烟叶疏松性,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但过度延长稳温时间,将导致烟叶内含物消耗过多,降低烟叶品质.对中部和上部烟叶,在变黄期的38℃稳温24h和42℃稳温16 h,在定色期的47℃稳温18h和54℃稳温16 h为适宜;对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38℃稳温15 h和42℃稳温16 h,在定色期的45℃稳温12 h和54℃稳温16 h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网式散叶密集烘烤下部烟叶失水规律与烘烤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网式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装烟层烟叶的失水规律及其与烟叶烘烤效应的关系,采用称重器对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网式烟框装烟下部叶烘烤过程中失水量进行了实时测定,并考查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性状变化及烤后烟叶质量性状。结果表明:(1)烘烤过程中上、中、下三层烟叶失水率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规律,在干筋期以前烟叶失水率下层明显大于中层,中层明显大于上层;(2)不同层次烟叶失水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型变化趋势,全炕烟叶的平均失水率与中层烟叶接近;(3)各层烟叶失水变化规律及烟叶外观性状变化与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烘烤时间的关系密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可变频热泵密集烤房在烟叶烘烤各阶段的适宜风速参数,以云烟11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烘烤阶段不同风速条件下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整变频风机参数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含量更加合理,化学成分评分达到90.7,淀粉含量降低至1.3%,感官质量提高。具体参数:38℃(干球温度)前,风机转速保持750~800 r/min; 38~42℃阶段,风机转速保持800~850 r/min; 42~48℃阶段,风机转速保持1 300~1 350 r/min; 48℃后风机转速保持800 r/min。综上所述,改良风速参数能够提高烟叶品质,降低烟叶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烟叶烘烤原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类对烟草烘烤的认知程度和烘烤方式对烟叶烘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对烟叶烘烤发展各阶段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的进步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剖析了现行的烟叶烘烤理论及烘烤技术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以烟叶组织温度、烟叶含水量、叶内水分动态(流动性)三个指标为核心要素的烟叶烘烤理论和四组关键控制指标为中心的烘烤工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水剂,探讨其对烤烟生长、烟株抗病性、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够缩短烤烟大田生育期,促进中上部叶生长,烟叶成熟好,容易烘烤,烤后烟叶外观品质明显改善,烟叶产量、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优于对照.各处理中以浓度为0.15%赤霉素水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黔西1号是从K326变异株系中系统选育出来的烤烟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塔型,叶片长椭圆,大田生育期127d,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K326。烟叶成熟好,易烘烤,外观品质好,内在化学成份较为协调,综合评吸指标优于K326。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适宜在贵州省中海拔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胡向丹  王丰 《作物研究》2013,(Z1):48-50,61
比较了烟叶采运烤一体化挂框式烘烤、立式厢车散叶堆积式烘烤、柴油供热组装板房烟夹式烘烤、散叶分层平铺式烘烤与常规挂杆普通密集烤房的采烤效果。结果表明:烟叶采运烤一体化挂框式烘烤、立式厢车散叶堆积式烘烤、散叶分层平铺式烘烤3种烟叶采烤方式可提高烤房容量1~2倍,减少用工0.98~1.85个/t;柴油供热组装板房烟夹式烘烤可减少烟叶采烤用工1.64个/t,显著提高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但能源费用较常规密集式烘烤偏高,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提升烟叶质量特色,对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的烟叶颜色参数和质体色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变黄期关键温度点时间延长,烟叶亮度值、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增加;随着定色期关键温度点时间的延长,亮度值降低,但对烟叶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影响较小;红度值则随着各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脉红度值只有在延长54℃稳温时间时能明显提高;色度角随着稳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烟叶颜色偏向橘黄;在42℃和54℃延长时间有利于降低烟叶正背面色差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降解转化更彻底。因此,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延长稳温时间,在38℃稳温24 h,42℃稳温16 h,47℃稳温20 h,54℃稳温16 h,烟叶内质体色素降解更充分,烤后烟叶颜色和色度增强。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于2016年在湖南省耒阳市马水镇烟叶烘烤工场进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T1.空气能热泵热水式密集烤房,T2.空气能热泵热风上升式密集烤房,T3.空气能热泵热风下降式密集烤房,T4.生物质燃烧供热式密集烤房,T5.太阳能热风式密集烤房,T6.燃煤式密集烤房(CK)。试验结果表明:T2、T3烟叶烘烤效果最好,不但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烘烤成本还低于燃煤式密集烤房;T1由于热交换率低,热风循环欠顺畅,烤房升温排湿有一定难度,造成烘烤历时拖长,烘烤成本高于燃煤式密集烤房;T4能完成烟叶烘烤过程,烤后烟叶质量也不差,但是,烘烤成本不很稳定,烤下部叶低于燃煤式密集烤房,烤中、上部叶高于燃煤式密集烤房,并且都高于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T5烟叶烘烤的节能减排效果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烘烤期间,晴天多,效果明显,阴雨天多,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时间对烤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晾制时间可减少烟叶干物质的消耗和叶片厚度收缩,并能提高平衡含水率,降低烟叶烟碱含量,进而提高烟叶质量.但随着晾制时间的延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下降和两糖差减少.以晾制36h再入烤房烘烤较适当.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节能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由太阳能供热系统、煤燃烧供热系统、装烟系统、通风排湿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通过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与普通密集烤房的烟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烘烤下部烟叶,历时118 h,其中3 d晴天,1 d雨天,1 d阴天,最大光照强度13.60×104lux,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烘烤一炕烟叶较对照节煤198.6 kg,节煤效果达25.6%;烘烤中部烟叶,历时138 h,均为晴天,最大光照强度15.20×104lux,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烘烤一炕烟叶较对照节煤123.2 kg,节煤效果达36.1%;烘烤上部烟叶,历时146 h,其中1 d阴天,其余为晴天,最大光照强度12.80×104lux,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烘烤一炕烟叶节煤255.0 kg,节煤效果达35.6%。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与对照烘烤各炕次烟叶的耗电量则无显著差异,智能化太阳能密集烤房的节能减排效果主要表现在节煤上。  相似文献   

17.
K326烟叶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121烘烤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卷烟工业开发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要求,为探索烤烟K 326品种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的烘烤工艺,解决烟叶在现有烘烤工艺下烤黄不烤香,烟叶含青量过大,淀粉含量过高等问题,在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干湿球温度和变黄程度指标,对K 326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改良。结果表明,改良后的烘烤工艺能降低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提高6.64%,还原糖含量提高6.26%,增加了中上等烟叶比例,提高了产值,烟叶质量变佳,工业可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湘南稻作烤烟密集烤房风机转速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湘南稻作烟区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过程中适宜的风机转速组合,分析了不同风机转速组合对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集烘烤中,采用风机变速组合为干球温度在38℃以前1450 r/min,38~42℃960 r/min,42~47℃1450 r/min,47~60℃960 r/min,60℃到烘烤结束720 r/min,烤后烟叶干物质较多,外观质量较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9.
烟叶烘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品种、成熟度、烤房类型、装烟方式和密度、工艺技术等影响烟叶烘烤质量的因素,讨论了培育易烤性好的品种、改良密集烤房、推广烟草机械化生产、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的措施,并就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烟叶烘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叶片衰老机理及叶片的死亡方式等基本生物学原理归纳出衰老是烟叶变黄的根源。烟叶烘烤的实质是叶片的衰老、死亡与干制,其分两个阶段:一是衰老变黄,即将采收的烟叶通过人为调控环境因素使组织内部处于最佳的衰老环境,以加快衰老变黄速度;二是将变黄的烟叶通过失水的方式让烟叶组织死亡并干制的过程。揭示了烟叶烘烤变黄的机理及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