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在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实际效益。对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保护地灌溉技术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与经济效益分析该文讨论了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和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提出节水灌溉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多年平均效益估计的方法。全文分为节水灌溉效益、节水灌溉效益分析、多年平均效益估计和算例四大部分,附有4个表。该文登在《华北水利水...  相似文献   

4.
张掖地区节水灌溉模式应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张掖地区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况,分析了各种节水灌溉模式的投资、节水效益以及地面坡度、风速、蒸发量、降雨量和作物种植品种等因素对节水灌溉模式的影响,并结合本地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渗灌、滴灌、沟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对保护地番茄产量、耗水量、生育时期根层土壤水吸力和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番茄产量来看,滴灌>渗灌>沟灌;从节水效果来看,渗灌>滴灌>沟灌;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大小来看,渗灌>滴灌>沟灌。在沟灌、滴灌和渗灌这3种节水灌溉技术中,番茄生产应首选滴灌技术,其次为渗灌技术。  相似文献   

6.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番茄需水特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渗灌、滴灌、沟灌及其灌水技术参数与番茄生育期内耗水量及产量的累积状况,对每一灌溉方法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进行评价;由于这一温室小区试验是在以相同方案、于同一地块上连续8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通过测定土壤水吸力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并比较其在灌水处理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法在保护地应用的番茄需水特点。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项目综合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捷  吴玉芹  史群 《排灌机械》2004,22(6):21-23,40
我国节水灌溉项目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尤其节水灌溉综合后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节水灌溉项目综合后评价是将所评价的节水灌溉项目,利用一定的方法,最终求出一个可用于评估比较的综合评价值。为达到此目的,该文提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指标合成法加成功度法求综合后评价,评价结果科学合理,方法简便实用。该方法反映了各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状况,使得节水灌溉项目综合后评价可尽快地推展开。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对节水灌溉为什么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回顾了推广节水灌溉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节水灌溉面临的问题;明确了节水灌溉的发展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就做好节水灌溉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水灌溉是指为了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目的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广义地讲,在农业用水技术上,仅仅重视节约灌溉用水还不够,应当把一切可以用于农业的水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降雨水、回归水以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都充分、合理和科学地利用起来,并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因此,也可以把节水灌溉作为“农业高效用水”的代名词。普及节水灌溉还意味着实现农田灌溉从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现代化的代名词。节水灌溉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少的水量获取尽可能多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状北屯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投资、节水效益、节水效果以及作物种植品种、灌溉管理方式等因素对节水灌溉模式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及根系吸水模型,建立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应用HYDRUS-2D模型模拟全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设施茄子滴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滴灌条件下茄子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棉花滴灌田间盐分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田间实验为基础对棉花滴灌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滴灌为浅灌且可控性强,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土壤含盐量在整个滴灌期较低。盐分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蒸发和湿润区范围的影响,灌水量的增加有助于土壤脱盐。这些结果对在生产实践中控制滴灌水量和治理盐碱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节水灌溉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了国内外滴灌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滴灌技术在节水、改善设施环境、便于田间操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等多方面的优势,对国内外滴灌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滴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典型绿洲灌区(新疆石河子市下野地灌区)6个不同膜下滴灌年限棉田总盐、盐分离子分布,尝试揭示长期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干旱气候条件影响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中总盐及Na~+、Ca~(2+)、Mg~(2+)、SO~(2-)_4和Cl~-在垂直方向均呈现出"浅集表聚"的分布特征。以膜下滴灌年限为横坐标的水平方向表现出,总盐和盐分离子随膜下滴灌年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但由于棉田土壤中盐分离子本底含量以及化学性质的差异,5种离子年平均降低速率有所不同。结果表明绿洲区现行灌溉制度下膜下滴灌棉田盐胁迫作用逐年减轻的同时棉田土壤化学性质也在发生变化。研究拟为膜下滴灌技术的可持续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马波  田军仓 《节水灌溉》2012,(2):71-74,77
通过选取不同的补灌技术对压砂地西瓜进行了补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补灌技术对西瓜纵径和西瓜横径具有相同的影响效果,西瓜成熟后车补、滴灌、管灌处理的西瓜纵径分别为27.7、29.2、25.8cm,西瓜横径分别为19.4cm、20.7cm、18.9cm,滴灌西瓜横径最大,车补次之,管灌最小。三因素三水平的最优组合为滴灌方式、灌水定额为90m3/hm2,灌水次数为5次;经方差分析可知,灌水定额和补水方式对产量影响显著,灌水定额较之补水方式更为显著,而灌水次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灌溉方法进行保护地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3层采取0~45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供试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计算出碳库管理指数,研究了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在0~15 cm和15~30 cm土层,3种灌溉处理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顺序为滴灌>渗灌>沟灌,而30~45 cm的总有机碳含量顺序则为渗灌>滴灌>沟灌;各层次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排列顺序均为渗灌>滴灌>沟灌,且30~45 cm土层渗灌与沟灌的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各灌溉处理、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渗灌>滴灌>沟灌,但只有15~30 cm土层滴灌、渗灌的碳库管理指数与沟灌的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与沟灌海岛棉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根外微生物数量均多于细流沟灌;两种灌溉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膜下滴灌使土壤处于厌气条件,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增加,但由于膜下滴灌可随水滴肥,适时适量供给棉花生长所需肥水,仍能满足海岛棉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盐分运移对新疆大田应用地下滴灌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目前最复杂、水利用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在新疆兵团大田棉花上应用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初步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观测,论述了地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点以及可能会对棉田土壤产生的影响及建议,认为有必要对新疆棉花地下滴灌水盐运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滴灌方式下棉田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石河子148团棉花滴灌试验区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在空间不同方向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灌水前与灌水后不同深度平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强度的不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滴灌棉田土壤含水率实测数据的合理处理与墒情预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平面上,土壤含水率的变异大小不仅与所处土层深度有关而且与施测的时间有关。灌水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平面上的土壤含水率的变异强度增大,灌水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平面上的土壤含水率的变异强度逐渐减小;沿垂直地面方向各测定点的垂线平均含水率在空间上的变异强度比不同深度平面上含水率的空间变异强度要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田土壤长期节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0~60 cm土壤剖面中,滴灌、渗灌和沟灌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组成中均以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其次为活性有机磷。滴灌和渗灌处理耕层(0~20 cm)土壤中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高于传统沟灌处理。在10~30 cm土层范围内,渗灌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高于滴灌,而滴灌又高于沟灌。而0~60 cm土壤剖面中,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均是滴灌大于沟灌大于渗灌。在0~40 cm土层内中稳性有机磷含量渗灌明显大于沟灌大于滴灌。40 cm以下则是沟灌大于渗灌和滴灌。0~20 cm土层土壤高稳性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沟灌大于渗灌大于滴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