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数字化三维立体扫描和构图技术,研究了5种检疫性昆虫标本的3D模型打印方法。以5种昆虫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比较模型与昆虫实物的整体以及细微结构特征的拟合度,筛选优化出昆虫3D打印最佳方案和最优着色方法。结果表明应用光敏树脂3D打印技术打印的标本模型与标本实体细节特征拟合度较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适用于昆虫的最佳打印流程,该打印方法具有易学、简便、高效、仿真度高等优点,为研究昆虫高仿度非实物标本的制作工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控制昆虫和螨类滞育的光周期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光周期钟的模型有许多种,但基本可分为昼夜节律振荡器机制和非昼夜沙漏机制两种。光周期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24h昼夜循环的光周期反应、非24h昼夜循环的光周期反应、24h昼夜循环的夜间干扰试验、共鸣试验、Bünsow试验和对称骨干双稳定试验。对当前昆虫和螨类光周期时间测量机制的争议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真菌诱导的昆虫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年里昆虫的免疫在其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受到极大关注,昆虫抗茵肽多基因家族在分子进化、抗茵功能的分子特征和免疫诱导表达的信号传递机制以及细胞免疫反应等方面已有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以细菌作为诱导物的昆虫免疫反应.而对真茵诱导的昆虫免疫反应的研究却相对匮乏.为此,对真菌诱导昆虫免疫的机制、模式受体、信号转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邵世磊  周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48-2850
首先介绍了面向对象方法和XML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昆虫信息数字化模型.模型建立了昆虫群的概念,将昆虫群的所有属性分为几大特征,使用面向对象方法为每个特征建立类,将昆虫特征的属性作为类的属性,并将属性和属性值分开管理,使用XML文档保存昆虫属性信息,使用SCHEMSA文档保存昆虫属性值信息.将昆虫信息做数字化处理保存将有利于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昆虫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田间调查材料,分别以 Holling 圆盘方程、Hassell 和 Varley 模型及 Hassell 和 Roger 模型分析了桔潜蛾姬小蜂对寄主密度的功能反应,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以及对寄主密度,自身密度的共同反应.模拟结果,各参数如下:瞬时攻击率 a=0.1242处理时间 Th=0.1316寄生上限 Na’(∞)=7.6搜索常数 Q=0.5226相互干扰常数 m=0.8126与国内外报导的资料比较,上述参数基本上符合天敌的理想属性,从理论上证明桔潜蛾姬小蜂是有保护利用前途的寄生昆虫。  相似文献   

6.
昆虫外周嗅觉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作为昆虫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觅食、防御、交配、繁殖、信息交流及栖息地选择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环境中或来自生物体的气味分子作用于昆虫感觉器官引起昆虫产生行为反应的机制,有助于人们了解昆虫的寄主识别、种间互作和种内交流等行为及制定害虫治理和益虫保护等策略。本文对昆虫嗅觉系统中气味分子的传导过程,及外周嗅觉系统相关蛋白的功能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气味分子通过嗅觉感受器进入外周嗅觉系统,进而转化为电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处理。气味结合蛋白与气味分子进行结合,并将其运输到气味受体;化学感受蛋白也能够与气味分子结合,但其在昆虫体内具有更为广泛的功能;气味受体具有识别气味结合蛋白或化学感受蛋白传递而来的气味分子的功能,并将这种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离子受体在外周嗅觉系统具有和气味受体相似的作用,但其气味反应谱更窄;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在气味分子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气味降解酶也存在多种降解气味分子的假说。通过对昆虫外周嗅觉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为今后研究昆虫外周嗅觉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功能反应是研究天敌对其猎物作用能力大小的经典方法,是理解天敌与其寄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功能反应的研究被用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及用来阐明协同进化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潜在行为关系的基本机制。Holling提出功能反应的3种模型,功能反应Ⅱ是寄生蜂的主要模式。不同试验时间、试验空间的大小、斑块的设置、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寄生蜂功能反应模型的拟合产生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寄生蜂功能反应试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寄生蜂田间害虫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与微胶囊制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信息素人工合成主要方法包括Witting反应、炔化物路线和Grignard试剂偶联法等。微胶囊是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剂型,在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的缓释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昆虫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方法,综述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归纳昆虫性信息素微胶囊的优点及限制因素,并对其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稻田蜘蛛捕食作用及其数学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和飞虱的捕食作用。模拟了几种蜘蛛和不同猎物间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模型。单种蜘蛛对单种猎物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蜘蛛共同作用于一种猎物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猎物不同、捕食者不同或容器不同,捕食功能反应亦不相同。本文尝试了田间自然条件下蜘蛛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模型的模拟方法,并与室内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昆虫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了脊胸小头隐翅虫 Philonthus rutiliventris Sharp成虫对不同密度桃蚜的捕食功能,以及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根据试验所观测的捕食量,分别按 Holling及 Watt 公式作模拟,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星豹蛛捕食棉蚜功能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星豹蛛捕食棉蚜的功能性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猎物密度、捕食者自身密度、种内干扰以及不同温度对捕食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黑胫突眼隐翅虫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具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系统的模型,该系统是一个食饵种群被第一类捕食者种群捕食,而第二类捕食者种群仅捕食第一类捕食者种群.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应用微分方程理论和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局部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类具有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和捕食者、食饵均具有阶段结构的两种群捕食系统,得到了系统的一致持久性和周期系统存在唯一全局渐近稳定的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类具HollingII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一食饵系统非平凡周期解的存在性,其中捕食者种群具有密度制约,食饵种群服从Hallam增长,得到了存在正周期解的充分性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环斑猛猎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环斑猛猎蝽的捕食能力,研究了环斑猛猎蝽雌成虫对玉米螟的捕食作用及温度、空间异质性、捕食者密度和猎物密度等对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斑猛猎蝽雌成虫对玉米螟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温度对环斑猛猎蝽的捕食效能影响显著,攻击率(a)、处置时间(Th)和捕食能力(a/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空间异质性对环斑猛猎蝽捕食作用有很大的影响,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叶片数越多,即环境阻力越大,捕食作用率越低;环斑猛猎蝽的种内有较强的干扰作用,随着捕食者和猎物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的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值也相应的降低,搜索常数Q为0.8945,干扰系数m为1.0384,E=0.8945P-1.0384。  相似文献   

18.
腹管食螨瓢虫对其猎物桔全爪螨种群空间,数量及时间动态有明显的反应。在空间上,捕食者集中分布于猎物密度高的外层树冠,除其幼虫集中分布于树冠的中上部外,其余各虫态及其猎物种群在树冠各位点皆无显著的差异。捕食者能在果园内有效地搜索并趋集于猎物密度高的树上,对猎物种群聚集扩散趋势显示出有规则的反应。在数量上,捕食者在田间建立种群后,其数量消长将随猎物种群数量而起伏。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空间及数量动态的反应都有10天左右的时滞。腹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自然控制效能高,经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和助迁引进,是桔全爪螨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类食饵具有Smith增长和捕食者具有Holling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系统多周期正解的存在性问题.运用分析技巧获得了两个有界开集,由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得到至少存在两个周期正解的充分条件,推广改进了已知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具有食饵群体抵御力作用影响的捕食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类食饵种群具有群体抵御力的二维捕食食饵系统进行了定性研究。证明了解的正有界性。在鞍结分岔条件下,得到了正平衡点附近的轨线结构和全局的轨线结构。结果表明捕食种群的生存或绝灭依赖于食饵种群的内部增长率:若内部增长率较小,捕食者最终绝灭;若内部增长率增加,捕食种群的持续生存区也增大:但若内部增长率较大时,食饵的群体防御能力使得捕食者很难捕食,捕食种群的持续生存区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