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稻氮素调控施肥的适宜次数及最佳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应用氮素调控技术施肥,其增产节本的效益已为各地试验结果所证实。为使该项施肥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上尽快推广应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1984~1985年,我们在县农科所以及甘泉、霍桥、蒋王等乡进行了不同氮调次数及不同氮调时间的增产效果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大面积生产应用时参考。 (一)适宜的氮调次数 由于氮调施肥法是通过测定土壤和稻株的养分后进行施肥的,因此,氮调次数多少,直接影响到测定和施肥的工作量。找出水稻  相似文献   

2.
肥料投入攀升之风不应再长:再论地膜棉高产施肥原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疆棉花生产迅速发展,肥料投入也不断增加,肥料投入量应该有个限量,应适应棉花的产量水平,还要考虑土壤供肥能力的变化,南疆土壤已不能再说是缺磷少氮的状况了。缺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应是第一位的,而磷的问题有了很大的好转,适当调低磷氮比值,减少磷肥的投入量,只会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而决不会影响棉花的产量。地膜棉前期易旺长,后期易早衰,通过施肥与灌水,化调密切协调配合,控制前期的旺长,防止后期的早衰,是地膜棉花高产施肥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产优质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理施用氮肥是水稻高产施肥的中心环节。为了在引黄水稻区找出一套适宜的施氮技术,自1984年以来,我们以试验示范水稻氮调技术为主要内容,对引黄灌区生产中常用的施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8年以来在庆城县耕地范围内采集的4000个耕层土样主要养分和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状况的化验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用养分分级的方法,判断庆城县耕地土壤机质贫乏、全氮极缺、有效磷偏低、钾较丰、微量元素普遍不足的养分现状。并提出了以增大土壤有机肥投入为前提,增氮稳磷调钾、补微加麯活土的配方施肥技术路线和土壤养分调控策略,为开展科学施肥指导和进一步培肥地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稻高产定氮施肥(氮调)技术研究结果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水稻单产的技术措施是良种与良法:良法包括多方面,然而最重要的是与水稻适时封行、按时转色有着因果关系的肥水措施:其中,氮肥的适时适量施用是关键研究高产水稻各生育期需氮指标,从调控土壤供氮指标(简称氮调)着手,做到 定氮施肥,是获得潜水艇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滴灌施肥技术对大棚甜椒产量与土壤磷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行常规施肥沟灌、无肥滴灌和不同肥料用量的滴灌施肥,研究其对塑料大棚栽培甜椒果实产量与土壤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不仅可节约肥料40%-50%,而且也不降低商品果产量和产率,高氮、磷、钾营养对结果盛期甜椒果实的生长不易产生不良影响,15cm和100cm土层土壤溶液中硝态氮和无机态氮在甜椒整个生育期内保持稳定是滴灌施肥、节肥高产的主要原因。大棚土壤和地下水的无机氮素污染物质主要是硝态氮。滴灌处理100cm土层土壤溶液中的硝态氮在整个甜椒生育期内显著低于常规施肥沟灌处理,滴灌施肥技术对减轻土壤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之一。利用人工调控措施持续维持根系主要分布区适宜的养分浓度,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滴灌施肥技术有望成为大棚蔬菜栽培中一条既高产又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分作物施肥。大豆、豇豆、绿嗄等豆科作物,因有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需氮较少,需磷较多,施肥时应少施氮肥,多施磷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较多外,还需较多的磷、钾肥,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叶菜类作物需氮鞍多,施肥时以氮肥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橡胶苗对施肥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海南橡胶经济林的土壤和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大田1年生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苗为对象,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橡胶苗在施肥影响下对土壤养分分配和利用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除了磷含量在叶片中,钾含量在树干中略有下降外,氮、磷、钾含量在橡胶苗其他器官中的含量都在增加,氮、磷、钾养分的分配比例主要集中在叶片,超过30%。影响橡胶苗生长的第1限制因素是氮,在橡胶生产实践中,可在本研究施肥配方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减施磷和钾肥,同时加强有机肥施用,以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南方稻作烟区促根减氮施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传统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促根减氮施肥模式(减少基肥氮比例、根区施用基肥、增施促根灌蔸肥和水溶性追肥、改变专用基肥和追肥配方及施用量,施肥过程共减氮22.22%)对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促根减氮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提高上部烟叶单叶质量和叶面积质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和中部烟叶的评吸质量,提高烤烟上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省工5.81%,节约农资成本3.27%,纯收益提高23.37%,产投比提高6.29%,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11%,氮肥偏生产效益提高33.79%。促根减氮施肥模式在减氮22.2%的情况下,可提高稻茬烤烟种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宜在南方稻作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索在保证桃果产量、品质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基肥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减少追施氮肥的试验。达到精量施肥、最优生产的目标,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果表明,桃树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所有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追肥减氮10%、追肥减氮20%和追肥减氮30%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相比产量降低。常规施肥处理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20%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相比产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但与追肥减氮30%处理相比产量显著降低。追肥减氮30%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20%相比产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比例越高,桃树产量降低越多。因此,在桃树生产实践中利用追施氮肥时,可降低氮肥用量,降幅以控制在20%以内为宜。而水肥一体化不同追肥减氮比例对桃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减氮10%和减氮20%无显著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甚至还略有升高。而追肥减氮30%与常规施肥相比,追肥减氮30%处理收获后土壤除pH外,其他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通过对桃园经济效益分析知道追肥减氮10%的产投比与常规施肥是一样的,而追肥减氮20%其产投比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考虑建议在桃树水肥一体化生产中利用追肥减氮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 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 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为1~0.25 mm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最高。④长期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影响较大,除化肥+中量秸秆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团聚体中硝态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降低。⑤5~2 mm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硝态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1~0.25mm团聚体与土壤全氮含量以及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5~2 mm团聚体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的主要载体。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1~0.25 mm的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586.60、5 125.65、5 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641.35、5 193.30、5 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施肥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甜玉米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化州甜玉米品种穗优甜1号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了尿素(氮肥)、过磷酸钙(磷肥)、硫酸钾(钾肥)、磷酸二氢钾(钾肥)、腐殖酸钙、微肥6种肥料18种配比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6种肥料中尿素(氮肥)对甜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缺氮或高氮施肥甜玉米产量较低,而采用中氮并辅以高钾和适量磷肥、微肥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比纯高氮施肥处理提高了49.9%。在中氮用量基础上,辅以高磷与适量钾肥、腐殖酸钙和微肥的施肥处理,甜玉米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品质最佳。在上述两种以中氮为基础的施肥方式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明显偏高。【结论】科学合理施肥方式能显著提升甜玉米产量品质,且有效减轻了滥施化肥对土壤肥力的破坏,建议在今后甜玉米高效栽培的施肥管理中应控制氮肥用量,且须辅以磷钾肥、微肥、腐殖酸等多种肥料的混合性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三五"期间,安阳县按照《河南省2018—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逐年制定年度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及时开展全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以化肥安全使用、全面提升有机肥资源利用为宗旨,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以减氮、调磷、增钾,玉米以减氮、稳磷钾,蔬菜以减氮、增施有机肥等为主要措施,同时补充必要的硫、锌、铁、锰、硼等中微量元素。创新化肥减量增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油菜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广油菜氮、磷、钾肥料配方施肥技术,比较油菜氮、磷、钾肥料配方施肥与农民常规施肥效应,蓬安县农业局在柳滩乡红棕紫色土进行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梨树县三个施肥类型区施肥模型及有关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6年在梨树县3个不同施肥类型区上进行了12个点次的玉米氮、磷、钾肥试验研究,采用国际平衡施肥通用的“3417”设计,利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施肥类型区的回归模型,分析总结出现阶段氮、磷、钾肥的增产作用和化肥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等有关参数,并提出了3个施肥类型区的经济施肥量和氮、磷、钾肥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旱作区玉米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缓释氮肥和常规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N 75~225 kg/hm2时,同一施氮水平下,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氮肥2次施肥,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先增后减趋势。在300 kg/hm2高施氮量下,常规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具有明显的优势,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9.0%,缓释氮处理玉米产量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省工省时,符合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8.
棉花氮、磷、钾化肥平衡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是农业部“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十大技术之一。氮、磷、钾是作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本试验探讨适合我县棉花施肥水平的氮、磷、钾化肥用量及配比,为棉花高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数字化技术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田非粮化现象日益普遍,对于非粮化整治后的农田,合适的施肥推荐系统可为种植大户提供便捷、可视化及轻简化的施肥推荐,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展精准施肥推荐。【方法】 文章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结合空间、土壤要素等信息,构建了非粮化农田的施肥分区和施肥推荐方案,结合非粮化农田土壤养分的基础状况和水稻种植的养分需求,定制研发了面向镇村筛选和高清影像的非粮化农田施肥咨询服务系统。【结果】 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地图操作浏览、非粮化地块可视化、施肥推荐三部分。该研究区施肥分区可以分为“控氮—控磷—控钾”“控氮—控磷—稳钾”“控氮—稳磷—控钾”“控氮—稳磷—稳钾”和“稳氮—控磷—控钾”五大类。施肥推荐功能可以根据施肥分区提供非粮化地块水稻(单季稻、早稻和连作晚稻)施肥方案,并进行田块点触式施肥咨询服务。【结论】 该施肥推荐系统,是一个通用性和适用性好的智慧施肥移动应用平台,极大便利了非粮化农田种植用户的施肥推荐应用技术的落地应用。这种施肥系统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类型农田开展精细化施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较低肥力菜田土壤上不同施肥量及减量施肥配合不同氮素调控剂处理对油菜生长、硝酸盐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根施调控剂还是不同叶面调控剂处理都有效提高了油菜的生物学产量;根施双氰胺复合硝化抑制调控剂(根调)以及叶面喷施调控剂1和调控剂2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菜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达到62.8%、70.3%和73.4%;根调和叶面喷施肥+扩展剂调控处理也有效地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根调以及叶面调控剂处理下氮肥利用率大幅提高,尤其是根调处理下最高达到61.0%,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根调处理下最高达68.4%。以上结果说明,较低肥力菜田土壤适量施肥条件下,氮素调控剂如双氰胺复合硝化抑制调控剂的合理施用在保证蔬菜产量基础上,不仅有利于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而且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肥料氮素环境损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