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苏放(郝少军)做工作总结报告推举苏本一为名誉会长苏放连任会长徐雯为秘书长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已届满,2005年9月3~4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苏放会长做了工作总结报告,他指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成立和近20年的工作使中国盆景艺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被称为花工、花匠的盆景工作者,现今成为中国艺术家,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艺术精品不断问世,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新局面——一个前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河南分会和河南省盆景协会于五月下旬在郑州召开第一届中州盆景艺术研讨会,100多名盆景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出席会议。副省长纪寒星及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收到论  相似文献   

3.
贵刊91年第八期“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特辑”对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作了全面忠实的报道,使我们到会人士激发美好深刻的回忆,相信对未有机会参加此次盛会的盆景爱好者及盆景艺术家们,不管是国内的或是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朋友们,在阅读这个“特辑”时,同样会唤起对盆景艺术的喜爱之  相似文献   

4.
瞭望台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中州第二届盆景学术研讨会在焦作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河南省花协、河南省盆景协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河南分会联合举办、焦作市园林处承办的。金秋时节,三协会主要领导人魏伟、张兆铭、陈树国、杨喜光、周脉常等同近百名代表欢聚新兴城市焦作市,畅谈发展中的盆景艺术的经验体会。大会展现了河南盆景艺术工作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生动景象。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长陈树国(河南农大教授)、分会副会长周脉常(全国人大代表)主持会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常务副会长、《中国花卉盆景》总编苏本一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州盆景大有希望》的报告,使代表们受到很大鼓舞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2月18日(会议一天)在省会南昌市隆重召开,原江西省农业厅厅长,江西省花卉协会会长刘初寻代表省花协到会表示祝贺并讲话。大会由江西省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魏友民主持。余高安主任代表盆景艺术专业委员会致辞,陈顺远常务副  相似文献   

6.
各位代表: 女士们、朋友们: 首先,让我代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组委会,欢迎来自各国的盆景艺术家、西方知名的盆景企事业家,和来自宝岛台湾的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商讨盆景艺术的发展前景,交流盆景技艺。通过举办盆景艺术交流、讨论、展览、表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盆景亦称盆栽,中国所以将盆栽称之为盆景有其更广泛的意义。中国盆景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林木为主体的树桩盆景,还有以山石为主体的山石盆景,近年来水旱盆景、壁挂式盆景、微型盆景、雾化盆景层出不穷。这些盆景很像中国的山水画,有景、有情、有韵、有味,意境深远,情景交融,也许这些正是中国盆景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各位女士、先生们: 你们好!这次我带团来这里参加中国人举办的首届国际盆景会议,感到很荣幸。感谢大会组织者对我们的盛情邀请。我相信,这次会议必将加强与会各国间的亲密友好往来,必将促进世界盆景事业的发展。盆景起源于中国,南朝鲜应该密切同中国盆景界的联系,共同提高盆景技艺水平。如果将来南朝鲜也举办盆景国际会议的话,我将首先邀请中国盆景艺术家参加。  相似文献   

8.
此次在美术大师刘海粟纪念馆举办的盆景艺术展览是为庆祝国庆45周年,推进常州市的盆景艺术事业。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扬州、丹阳等地的几十位盆景艺术家和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八届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的学员前往祝贺参观。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出席开幕式并剪彩。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殷子敏,胡荣庆专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生命来自于创造,来自于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历经多年来的曲曲折折,有过欣喜、成功,也有迷惘、徘徊和痛苦,而伴随着近十年来的发展,始终围绕在艺术家们头脑中的问题只有一个——创造是什么?更新的路在哪里? 1991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在中国盆景艺术发展的里程表上,为自己打上了新的标志。来自中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朝鲜、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共聚京都,畅谈世界盆景的发展趋向,为一度沉闷的中国盆景界,吹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犹如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下面是本刊记者采访大会的部分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1988年4月成立,迄今已有五载。在这期间,曾经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诸如举办“首届中国盆景国际会议”和“首届海峡两岸(包括港澳)盆景艺术研讨会”,以及展览、培训与其他大量工作,对盆景艺术的普及和提高,对盆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现时适逢协会换届,趁此机会简要谈一下大家都很关心的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人类共同的盆栽艺术(中国称“盆景”)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根据日本盆栽协会的倡议,一个国际盆栽组织——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经过9年的准备,终于于1989年4月在日本正式成立。这个组织是第一届世界盆栽大会上宣布成立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代表1200多人,北京林业大学苏雪痕、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及中日友好协会陈永昌代表我国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2.
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纯欣赏的艺术,早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确立。但是,时至今日,在中国、在海外,对盆景艺术的本质问题,仍然没有真正弄清楚!据说国际上有个“盆栽联盟”的组织,他们举办的会议、展览,往往把“盆栽”与“盆景”混为一谈,将“技艺”和“艺术”等同起来!而我们中国的一些盆景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潮流”走,甚至主张把“盆景”统一改为“盆栽”,因为国际上都用“Bon sai”这个词! 一、盆栽与盆景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日照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国花卉盆景》总编、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苏本一和台湾著名盆景大师梁悦美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及全国盆景名家的支持下,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魏绪珊创建的集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与现代庭院风格相结合的园林式盆景园“魏园盆景艺术苑”在日照市新城区太公路上落成,并于5月12日举行隆重的开园庆典。该盆景艺术苑的落成,为日照市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为丰富港城精神文化生活又增添了新景观。  相似文献   

14.
由贵州遵义市政府、市林业局、园林局等共同主办的“遵义撤地设市十周年园林绿化成果展”于去年10月拉开帷幕。展览分为盆景艺术(室外展区)、插花艺术、根艺奇石、观赏植物、图片五个展区。其中盆景展是本次成果汇报的重头戏,受到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重视,特别委托盆景艺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老师莅临指导并传授盆景技艺。  相似文献   

15.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创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术而努力”这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制订的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它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也反映了盆景艺术家的心愿;它包含有理论问题,更有实践问题;它是协会的总任务、总目标。我们这里所说的盆景艺术的创新研究,必须坚持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盆景艺术提高到与时代相适应的水平上来。  相似文献   

16.
台北著名盆景艺术家梁悦美教授从10月初起对桂林进行短期访问。梁教授系台北市盆栽树石会创始人,现为台北市盆栽树石会永久名誉会长。多年来,她凭着对盆景艺术的热爱,创作了大量优秀盆景作品,并对盆景艺术理论苦心研究,著有《盆栽艺术》。为了让盆景艺术推广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她经常飞往美国各州进行讲学,并任美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湖南省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加强同全国各地盆景艺术同仁的交流,湖南省花卉协会于年初成立了盆景分会。谢念国出任会长,副会长为李渔村、庄昌盛、刘常松、张德明、龚永乐、吴建伟,秘书长戴炳树。 2005年1月15日在长沙召开了湖南省花协盆景分会成立大会,全省百多位会员欢聚一堂,共商发展湖南盆景艺术之大计。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张世藩.湖北省和安徽省的盆景艺术家前往参加成立大会,热烈祝贺盆景分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8.
进行国际性的盆景艺术交流活动,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因此,这次会议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及文化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现在让我代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对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的胜利举行致以热烈的祝贺。盆景源于中国,发展扩大到日本及整个亚洲,流传到欧美各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一门高级艺术。中国盆景至少已有1300年的发展史,日本也有80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世界喜爱和栽培盆景的国家除中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3月14日,南韩著名盆景艺术家济州道盆栽艺术苑苑长成范永先生来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进行盆景学术交流活动,为师生做了题为“盆景艺术与人”的学术报告,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在谈到中国盆景艺术时,成苑长语重心长地谈了两点,很值得国内盆景界人士思考。其一,他说,中国盆景有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中国盆景历经千年,发展至今,正是代代创新、点滴积累的结果。因此,当今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应着力研究我国现代盆景艺术的创作和理论,不断创新,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