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内容 机械化旱作农业就是针对旱地缺水和雨季降水分配不均的特点,在地力瘠薄的自然劣势下,把传统农艺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机械化配套作业手段,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以实现旱地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及机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作物生长依靠有限降雨供给的耕地上,采用加深耕作层和培肥土壤肥力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我省现行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从山西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潞城市自1980年开始实施以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机械镇压、机械播种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以来,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1%,共增产粮食1亿kg以上,增加收入6000余万元。1996年,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潞城市农机局进行了旱地机械化保...  相似文献   

4.
一、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是太原市发展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太原市地处黄土高原,属典型的内陆半干旱区域,气候干燥,土壤瘠薄,水源缺乏,年均降水量仅460毫米。全市12.8万公顷耕地中,旱地面积达8万公顷,占6.5%。这些旱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成为制约太原市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太原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全市粮食总产由建国初的1.66亿千克增加到1996…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旱作农业是指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不进行灌溉,依靠农业机械的合理耕作技术,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其重点体现在机械化耕作技术上,它是实现蓄水保墒,减少水分蒸发,培肥地力的重要手段,是稳定和发展旱地粮食生产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粮食产量的丰歉,历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焦点问题。河南省安阳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左右,属半湿润偏旱地区,全市有耕地36万公顷,其中旱地8万公顷,占总耕地的22%。多为中低产田,且年降水量低而不等,由于近几年气候变化,连续干旱,水资源递减,加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严重影响了这些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生长,严重制约了该市的粮食生产。为使该市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抓好机械化旱作农业,改造中低产田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内容及其发展  机械化旱…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大部分属于旱作农业区。改变传统耕作方法推广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广大北方旱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为主,与其它农艺措施配套实施的一项农业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对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壤抗旱能力,从而实现旱地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1、机械深耕(1)对土层较厚的旱地深耕。长期以来用畜力或小型拖拉机耕地,其耕深一般在10cm左右,耕层下形成了一个5~10cm的坚硬的“犁底层”。这层土壤孔隙度小、容重大、透水性差、作物根系难以下扎,严…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晋中地区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应遵循“水路不通走旱路”的策略,指出机械化旱作技术体系完善、标准合理和机械作业优势突出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并提出了在“九五”期间晋中地区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战略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应用机械化手段获得粮食作物的高产、稳产一直是北方旱作地区开展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本文在总结山东省各地旱地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方旱地一年两作高产机械化技术模式,以期对于同类旱地的粮食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充分发挥机械化旱作农业在增加粮食产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省长期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实践入手,阐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发展过程和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基本内容;论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年际间常有5亿kg~15亿kg的波动。这个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旱地单产的波动;指出山西农业的发展应遵循“有水用水,水路不通走旱路”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剖析了旱作农业的机理是通过建设看不见工程的旱地农田工程,修筑没有坝堰的“土壤水库”。提出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达到的标准和在机修梯田上全面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方法;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山西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依作物和地区划分的三大类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论述了山西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年际间常有5亿kg~15亿kg的波动,这个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旱地单产的波动;指出山西农业的发展应遵循“有水用水,水路不通走旱路”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剖析了旱作农业的机理是通过建设看不见工程的旱地农田工程,修筑没有坝堰的“土壤水库”;提出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达到的标准和在机修梯田上全面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方法;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山西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依作物和地区划分的三种类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忻州市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忻州市近年来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成功实践,对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旨在为忻州市旱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偏关县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以及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的实施对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所起的作用,论证了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就是通过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改变土壤的理化状况,增强土壤的抗旱蓄水能力,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具体地说,就是利用机械措施,对山丘旱地整平深耕、沟播镇压、深松覆盖,结合运用测土配方施肥和选育优良抗旱作物品种等先进农业技术,从而达到蓄水保墒,有效利用自然降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旱地占耕地总面积70%以上,旱地农作物产量占全区农作物总产量六成以上的内蒙古自治区,旱作农业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挖掘旱作农业的生产潜力,提高旱作农业生产力水平,对改善自治区农业生产的面貌,推动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  相似文献   

17.
晋中地区机旱农业模式化“机旱农业”即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的简称。是指在暂不具备或难以发展水利灌溉的旱地,采用以平田整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为主要措施的机械化组合配套耕作技术、也是集工程建设、机械作业、生物措施和现代农艺于一体的农业系统工程。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简介   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面积约有 7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51.9%,其中北方旱地面积 5300万公顷,南方 1700万公顷,分布于 20余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和时空方面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旱地作物比有灌溉条件作物每公顷产量低 1200~ 3000kg。所以,加速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深耕、深松以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等。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  相似文献   

19.
旱作农业也称雨养农业,是指水资源缺乏,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依靠自然降水从事旱地作物种植的一种耕作方式。机械化旱作农业,是针对旱区土地干旱、瘠薄、耕作粗放的自然劣势,通过机械化综合配套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旱地水、肥存蓄利用能力,使旱地农业增产增收。一、河南省旱地农业情况河南省的旱地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的丘陵山区,包括12个市、地的56个县、区。其中,深山区8个、浅山区16个、丘陵区26个、  相似文献   

20.
最近,大连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使我市的农业大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市地处辽南丘陵地区,70%以上为丘陵地带,适宜发展果树生产,部分平地适宜发展蔬菜生产,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和畜牧四大支柱产业的规模。 针对我市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尤其重要。根据我市丘陵多、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