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的生长率和生长量是反映森林生长变化规律的指标 ,是衡量林地生产力的尺度 ,是预测森林生长变化、计算林木增值及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依据 ,是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区发展规划、科学经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查准森林生长率和生长量对“天保工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森林生长率和生产量的概念、性质森林生长量是指在一个生长期内森林蓄积的增长数量 ,它是由组成森林的每一株树木的材积生长量构成的。森林生长率是森林的生长量与森林蓄积量的比值 ,是森林生长量的相对数。2对过往森林生长量调查方法的简析2.1过往森…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森林资源调查中,根据生长率推算生长量是一项常见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人简单地将现时的森林蓄积量与生长率与年数之积作为若干年后的森林生长量预测值。初看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了,而事实上却存在着对生长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的问题,下面就此作一些说明。 1 关于生长率的计算由定义知,生长率是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百分比。但是连年生长量的确定比较困难,通常都是用若干年的平均生长量代替。于是,围绕着“原有总量”的确定问题,创立了不少计算生长率的公式。其中常见的有如下三种(以材积为例):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长率预测森林生长量,确定合理森林采伐量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长率预测森林生长量,确定合理森林采伐量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在四川盐源县棉垭林场收集的10块云南松林分解析标准地资料,采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方法,分别不同地位等级建立以年龄、直径单因子为解释变量的云南松人工林分材积生长率预测模型。经收集检验样本检验结果,能在研究区内使用,开展云南松人工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组织合理经营及检验经营效果提供了依据。 测定森林生长量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情况和进行科学营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建立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间接估测森林生长量是森林生长量的间接估测法之一,其实质是依据林分材积生长率与林分直径和年龄具有紧密的相关规律的理论。在估测总体中收集有代表性的资料,探索森林的生长规律,建立生长预估模型。它具有避免直接测定法重复直接取样的大量工作量和直接测定误差、节省人力和经费开支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林分生长率求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生长率是指某项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生长量的百分比,以材积为例,可定义为: P_v=Z_v/V×100% (1) 它是预测森林生长量,进行林业区划、规划和确定合理森林采伐量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的主要指标;是森林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测树因子。测定林分  相似文献   

7.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陆续地编制出了一元立木材积表、材种出材量表等一系列生产经营用表,而一元材积生长量(率)表尚属空缺。利用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三局原始林区兴安落叶松一元材积生长量(率)表进行了编制。此表可以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发展动态,以及为改善林木生长状况,提高生长量,合理经营、利用、开发原始林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常用的指标──森林生长量,在评价森林经营管理效果时,也常常被列为主要指标。通过森林生长量调查,可以为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提供基础数据。然而,迄今人们获得的森林生长量数据反映的仅仅是实物量的变化。实际上,森林年生长量是分布在整个林分的树干上,不仅使林分蓄积数量增加,而且使每株林木的树高和胸径改变,从而带来林木价值上的变化。因此,利用价值评价森林的蓄积和生长量,对正处于林业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林业企业来说,将是非常必要的。 为便于实际生产者应用,可以采用下列公式核算森林的立木价值生长…  相似文献   

9.
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各树种不同密度等级龄级成果,用改进的龄级表法计算森林连年生长率,进而估算全局森林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集体林区县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同时,测定总体内林分的生长量(率),对于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建立生长量预报模型,进而在一定的间隔内实现资源数据更新,以及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确定采伐限额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如何根据目前的调查水平和经营水  相似文献   

11.
材积生长率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和森林资源档案年度更新重要依据。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湖南省第6次、第7次复查固定样地数据为数据源,对固定样地数据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的样本数据,按不同起源、龄组分别建立生长率模型,利用SPSS软件统一协调求解参数,建立杉木材积生长率模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通过计算各模型的参数稳定性指标,对模型进行全面评价和精度检验,确保最优模型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起源、龄组的生长率模型精度都在97%以上,相关系数R2都在0.870以上,模型的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研究结果为湖南省杉木林的生长量估测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湖南省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及森林资源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以10年为一个经理期,其主要目的是:依据《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规定“应定期进行检测全国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查清、查实森林资源,掌握人为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森林的生长量,是限额采伐的根本依据,如生长量不准确,就会确定错误的采伐量。而不附合自然规律的采伐量,不仅影响木材的产量,更影响到森林的枯荣。超过生长允许的大采伐量,会造成过伐;低于生长量的小采伐量,就会拉长经营周期,延误抚育、采伐、更新适期。林分状况得不到及时的改善,林木长势就将下哀,甚至出现枯死。准确生长量的求得,一靠每隔一定年限的资源清查,二靠清查间隔期间的正确推算,这里仅就推算加以研讨。一、生长量推算方法的探讨森林资源档案都已建立,小班资源卡片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几种森林生长量的计算方法与应用范围,指出以往在运用生长量上存在的问题,在森林经理工作中首次引入集约经营生长量、光合生长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对改进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长量的调查和测定,是揭示林木生长发育规律,为合理经营利用森林,提高林木生产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的有益效能,为合理计划和组织林业生产提供可靠数据,在林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林分生长量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生长量的计算,目前一般是采用测定近十年(或五年)直径生长量的样木,利用一元  相似文献   

16.
依据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及各种专项调查材料,对山西太岳山森林经营局“七五”期间的森林资源消长动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森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森林生长量的调查,无论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或是森林经理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测树学文献中,曾介绍了测定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各种方法,诸如利用中央断面积求积式或区分求积式测定伐倒木生长量;利用直径生长率与材积生长率的关系求算立木材积生长量;通过树干解析测定树木生长量。林分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则有: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材积差  相似文献   

18.
测定林分生长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省198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资料,将全省主要造林树种划分为侧柏、松类、刺槐、黑杨类及其他阔叶树等5个树种组,并运用样地蓄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别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回归整列,推算我省林分生长率,探讨了不需做专门生长量调查而测定林分生长率的一种新方法。同时提出了以“复利式”取代“普莱斯勒式”计算生长率公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森林经营措施。笔者以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生长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和密度范围内,间伐措施能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立木材积的生长量,间伐组胸径年均生长量比对照组增加0.37 cm/a~0.59 cm/a,年均生长率比对照组增加4.05%~5.19%;立木材积的年均生长量比对照组增加0.001 09 m3/a~0.001 24 m3/a,年均生长率比对照组增加4.48%~5.83%.强度间伐对树高生长有短期促进作用,年均生长量最高达到0.63 m/a,年平均生长率最高达到7.1%,但高生长对间伐效应的长期响应不明显。单位面积蓄积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不明显,但间伐组年平均生长量、年平均生长率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以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对初始密度为5 000株/hm2~5 500株/hm2的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强度进行观测分析,间伐强度最高可达到50%,保守设计适宜强度为40%.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确定林木蓄积生长率,是林业生产进行经营和规划的基本要求。为掌握“六五”期间我省国营林场林木蓄积的平均生长率,以及各树种组、龄组的生长率,检验我省的营林水平,并预测近期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我院结合1983~1985年全省国营林场二类调查,对林场的林木蓄积生长率进行了调查。现将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及成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