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 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选用3个优质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及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割苗提高了干麦苗产量,但显著影响了再生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除旗叶宽和茎粗外,割苗降低了再生麦的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穗长,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再生麦的秸秆与籽粒产量以1叶1心和3叶1心两个阶段割苗最高,5叶1心期割苗最低,但5叶1心期割苗的干麦苗产量最高。在3叶1心前割苗,再生麦的籽粒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出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大麦新品种,以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构建的包含193个株系的RIL群体为材料,在玉溪和白邑2个生态点种植,对总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RIL群体籽粒4个被测功能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群体间呈现广泛的遗传变异;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均呈正态分布,表现为连续变异,由多基因控制;γ-氨基丁酸含量呈偏态分布,受主效基因控制。生态环境对大麦RIL群体籽粒4个被测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低海拔高温气候有利于该群体总黄酮、γ-氨基丁酸及抗性淀粉含量的提升,高海拔冷寒气候有助于生物碱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控制大麦籽粒功能成分的基因,选育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大麦品系,以S500和宽颖大麦及其杂种后代BC3F1、BC3 F2为材料,应用分离世代联合分析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麦籽粒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大麦籽粒的总黄酮含量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E-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95%;生物碱含量受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B-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7.36%;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E-0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6.49%和80.13%.控制大麦籽粒四种功能成分含量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且遗传贡献较大,因此在育种中应充分利用主基因效应进行有效选育.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以3个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下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粒位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运筹显著影响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功能成分含量,且施氮效应大于灌水效应,在高氮水平下,水、氮互作效应较大。(2) 在一定灌水阀值范围下,随施氮量增加,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粒位籽粒千粒重与功能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穗中部籽粒高于穗上、下部籽粒,穗上、下部籽粒的差异相对较小。(3)通过优化,云啤2号以在淹育型水稻土上灌水0.9 kg·kg-1土、施氮0.362 g·kg-1土的处理为宜;S500和V43以在红壤性水稻土上分别灌水0.9 kg·kg-1土和0.3 kg·kg-1土、分别施氮0.246和0.362 g·kg-1土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导入TrxS基因对大麦籽粒氮代谢的作用,以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纯合株系为材料,分析了TrxS基因的导入对大麦籽粒蛋白酶活性、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大麦籽粒的蛋白酶活性增加,发芽第3~5 d转基因大麦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42.86%、19.35%和25.76%;发芽第2~4 d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降解平均比对照下降快5.92% 和7.10%.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5,(4):59-64
以两用核不育系龙S和4个质核互作不育系(T98A、137A、中3A、资100A)与4个恢复系(R125、R123、28H130、R358)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20个杂交组合,以威优46作为对照,研究了杂交稻种子(F1)及杂交稻稻谷(F2)糙米发芽前、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亲本间、不同组合F1代间和F2代间糙米发芽前、后的GAB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糙米发芽后的GABA含量大大高于发芽前的GABA含量;糙米发芽前的GABA含量F1代、F2代均有部分组合存在超高亲优势,糙米发芽后的GABA含量F1代和F2代所有组合均表现出超高亲优势。说明具有较好发芽能力的报废的杂交稻种子及杂交稻稻谷均可作为富含GABA发芽糙米制品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8.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小麦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的生物合成调控提供依据,以3个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春小麦品种新春24、安农9912和E28为材料,分别测定其花后6、9、12、15、18、21、24、27、30 d籽粒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了净遗传增量的估算.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抗性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期均呈现双峰曲线变化.新春24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在花后15d达到第一个累积高峰,而安农9912和E28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在花后18 d后才达到第一个累积高峰(其中E28的峰值最高),花后30 d安农9912和新春24再次达到第二个累积高峰.通过各时期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净遗传增量的变化可以了解与抗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和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抗性淀粉含量的基因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均有表达,不存在时间上的间断,并且控制抗性淀粉合成的基因在灌浆末期的表达量对成熟籽粒抗性淀粉的含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和国外裸大麦γ 氨基丁酸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tric Acid,GABA)是一类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为探明我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的分布及挖掘高含量的裸大麦资源,利用比色法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78份和国际干旱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Arid Improvement Center,IAIC)引进的157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籽粒颜色与籽粒GAB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裸大麦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籽粒GABA含量分别为19.00±5.90 mg·100 g-1和18.18±4.26 mg·100 g-1,均显著高于引进品种(13.41±5.01mg·100 g-1);西藏农家品种富含高GABA种质,WB21籽粒GABA含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为34.6±0.93mg·100 g-1;籽粒GABA含量和籽粒颜色存在显著相关性,深色籽粒GABA含量高于浅色籽粒,紫色籽粒含量最高,为19.62±5.88 mg·100 g-1,黄白色籽粒GABA含量最低,为12.99±4.87 mg·100 g-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江苏二棱大麦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以1989年以来江苏省审定/认定的32份二棱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在江苏沿海地区对其3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粒数)、7个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千粒重)和6个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农艺、籽粒和品质性状中,籽粒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小,变化范围为3.91%~9.13%;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最高,变化范围为8.56%~36.21%.经相关性分析,同类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较多,而不同类别性状间较少;穗长、穗粒数和籽粒长宽比在不同育种阶段的大麦品种(系)间差异显著.通过综合聚类分析,32份大麦品种(系)被分成三类,三类品种(系)间株高、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1  大麦籽粒蛋白质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影响啤酒大麦加工品质的因素相当复杂 ,而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对麦芽品质有多方面的影响。表 1 大麦蛋白质含量对麦芽品质的影响大麦蛋白质含量 (% )麦芽浸出率(% )粗细粉浸出率 (% )麦汁可溶氮mg/10 0g库尔巴哈值粘度(泊 )最终发酵度(% )<9 82 2 1 6 5 85 4 6 1 5 2 82 09 1~ 10 0 81 0 2 6 6 0 84 31 5 4 81 010 1~ 11 0 79 2 4 2 6 5 8391 6 2 78 411 1~ 12 0 79 0 4 370 6 391 5 979 412 1~ 13 0 77 94 5 788391 6 178 9  朱睦元等 ( 1 989)报道 ,籽粒千粒重与籽粒蛋白质、麦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机理,以绵阳26和川麦107为对照,研究了紫粒小麦(032-1、漯珍1号、黑粒小麦76、XNZ-1)籽粒发育过程中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在紫粒小麦籽粒发育进程中,籽粒总色素与花色素含量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花后29 d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2)籽粒总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且紫粒颜色越深含量越高,除黑粒小麦76在花后15 d含量达到最高外,其他紫粒小麦都在开花后22 d左右达到最大值,并且在各个时期都与对照川麦107与绵阳26含量差异显著;(3)籽粒叶绿素含量随着籽粒发育天数先上升后下降,到花后22 d达到最高,到开花后 36 d 时含量已降到很低;(4)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籽粒整个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在花后36 d左右含量达到最低.因此,可以看出,总色素与花色素是紫粒小麦的关键性色素,在色素的形成过程中主要转化为呈色物质;黄酮是紫粒小麦呈色深浅的重要中介代谢物;黑色素是紫粒小麦的构成色素,且黑色素的形成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麦割青与收获籽粒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青割大麦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其籽粒的价值 ,就粗蛋白含量而言 ,1hm2 的青割大麦相当于 4~ 5hm2 收获籽粒的营养价值。不同品种其绿色营养体产量有显著差异 ,但其营养品质无明显差别。发展青割大麦生产 ,能大大提高大麦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麦籽粒及苗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242份大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麦籽粒及苗粉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有7份,含量低于10%的有7份,含量中等的有228份;大麦苗粉蛋白质含量高于33%的品种有8份,含量低于20%的有24份,含量中等的有210份。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蘖期大麦苗粉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大麦籽粒和苗粉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461,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选用苏啤3和单2两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江苏南京和盐城,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麦光合、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25kg·ha-1施氮量范围内,两个大麦品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施氮量再提高,上述参数又呈下降趋势.大麦籽粒产量亦呈现相同的趋势,最终以225 kg·ha-1施氮量处理的大麦籽粒产量最高.分析表明,光系统Ⅱ(PSII)较高的φPSII是适宜施氮量下提高大麦叶片Pn的重要生理基础,而适宜施氮量下较高的叶片Pn是本试验中啤酒大麦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各种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Berthelot改良比色法、改良纸层析法、氨基酸分析仪和柱前衍生液相色谱等4种常用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发芽糙米GABA积累机理.发芽条件和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理的GABA检测方法的建议。应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以筛选出高GABA含量和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品种,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籽粒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方法对15个大麦品种(系)籽粒中的13种酚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籽粒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是羟基苯甲酸衍生物,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含量较少。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籽粒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黑皮大麦籽粒中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THBA)、总羟基肉桂酸衍生物(THCA)和总酚酸(TPA)的含量均高于非黑皮大麦;二棱大麦籽粒中THBA、THCA和TPA的含量均高于多棱大麦;皮大麦籽粒中THCA和TPA的含量高于裸大麦,但THBA的含量与裸大麦无显著差异。另外,与裸大麦相比,皮大麦籽粒中含有更为丰富的酚酸种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麦成熟籽粒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以来源于5个不同地域的21个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对大麦籽粒的胚、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中的黄酮含量最高,胚乳中次之,皮层中最低;但从不同部位的黄酮积累量占籽粒中黄酮总积累量的百分比来看,大麦籽粒黄酮的89.35%来自胚乳,来自胚和皮层的均只占到5%左右。此外,不同来源地对胚中的黄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麦割青与收获籽粒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割大麦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其籽粒的价值,就粗蛋白含量而言,lhm2的青割大麦相当于4~5hm2收获籽粒的营养价值。不同品种其绿色营养体产量有显著差异,但其营养品质无明显差别。发展青割大麦生产,能大大提高大麦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