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盐度骤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抗氧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度骤降后,测定南美白对虾仔虾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盐度由12骤降至8时,样品中CAT、SOD、ACP、AKP的活性及MD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440-0.00554U/mgport、0.837-0.908U/mgport、0.00208-0.00243U/gport、0.000671-0.000706U/gport及0.467-0.515μmol/L;盐度由12骤降至5时,样品中CAT、SOD、ACP、AKP的活性及MD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414-0.00554U/mgport、0.777-0.908U/mgport、0.00169-0.00243U/gport、0.000641-0.000706U/gport及0.467-0.806μmol/L。这表明,盐度突降显著改变了南美白对虾仔虾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其抗病力。  相似文献   

2.
免疫多糖对南美白对虾免疫相关酶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作为免疫激活剂注射到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wei)体内后,通过定时测定供试虾血清、肌肉和肝胰腺提取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uJ)和过氧化物酶(P()D)的活性,探讨了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南美白对虾免疫系统的免疫刺激效果。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经注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刺激后,肝胰腺中的ACP和ALP活性明显增加,在注射后72h,ACP活性由对照组的31.3U/L提高到93.4U/L,ALP活性由38.3U/L提高到128.0U/L,而在血清和肌肉中ACP和ALP的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虾相比,试验组虾的血清、肌肉和肝胰腺提取液中POD活性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控制暂养水体温度,测定花[鱼骨]对温度的耐受性,以及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抗氧化酶(SOD和CAT)和水解酶(ACP和AKP)的变化。结果表明:花[鱼骨]的生存温度和适宜温度较广,其生存温度为4-32℃,适宜温度为8-24℃。水温胁迫对SOD酶活力影响显著,SOD酶活力随水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而对CAT酶活力无显著影响。血清AKP活性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而血清ACP活性随水温升高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麦虫蛋白粉在南美白对虾幼体开口饵料中的应用,以大麦虫蛋白粉和鱼粉的不同添加比例(1:1、1:2和1:3,即配方1、配方2及配方s3)投喂南美白对虾幼体12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生长性能、水质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5.
干露下三疣梭子蟹家系间血淋巴免疫因子活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置了10 ℃、20 ℃和30 ℃ 3个温度干露条件,比较了不同三疣梭子蟹家系血淋巴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等5种非特异免疫因子活性随干露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ACP)指标在3个家系间没有差异,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在3个家系间存在着差异,其中一氧化氮含量(NO)可以作为指示家系是否具有耐干露特性的一个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差异的原因及在培育三疣梭子蟹耐干露新品种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了长丝鲈5种组织中与免疫学和病理学相关酶的活性。[方法]以购自小汤山水产养殖基地的17尾健康长丝鲈为试材,鲈鱼体重194.42-295.74g,体长19.24-21.10cm,检测了长丝鲈脑、肝、肌肉、肠和鳃5种组织中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转氨酶(GOT、GPT)、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酶(ACP、AKP)的活性以及脂质氧化产物(MDA)的含量。[结果]长丝鲈脑组织中7种酶的活性大小为LDH〉GST〉GPT〉GOT〉CAT〉AKP〉ACP;肝组织LDH〉CAT〉GST〉GPT〉GOT〉AKP〉ACP;肌肉组织LDH〉GST〉GPT〉GOT〉CAT〉AKP〉ACP;肠组织LDH〉GST〉AKP〉ACP〉GPT〉GOT〉CAT;鳃组织LDH〉GST〉AKP〉ACP〉CAT〉GPT〉GOT。长丝鲈5种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高低依次为鳃〉脑〉肠〉肌肉〉肝。[结论]该研究为长丝鲈免疫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7.
长丝鲈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健康状态下长丝鲈相关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对长丝鲈血液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GO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测定。[结果]长丝鲈血液的红细胞数为(241.3±20.4)万个/mm^3,白细胞数为(6.63±1.16)万个/mm^3。NaCl浓度0.60%-0.65%为长丝鲈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值,浓度0.25%-0.30%为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值。LDH活力为(4017.2±3049.1)U/L,GOP活力为(59.3±21.8)U/L,GPT活力为(35.7±4.0)U/L,ACP活力为(0.095±0.008)U/L,AKP活力为(89.4±51.1)U/L。[结论]该研究为长丝鲈各项生理机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分别加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kg-1Bm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28 d后,通过检测供试虾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经过哈维弧菌的活菌攻毒,探讨口服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南美白对虾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和对人工感染哈维弧菌抗病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100.0 mg*kg-1Bm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能显著提高供试南美白对虾血清和肌肉中ACP和ALP活性(t测验,P<0.05),极显著地提高肝胰腺中ACP、ALP和POD的活性(t测验,P<0.01),增强抗哈维弧菌感染的能力.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不同添加剂量的试验组之间则未出现显著差别(t测验,P>0.05).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添加量以100.0 mg*kg-1Bm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腹腔注射Cd2+对黄金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00尾健康黄金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K组、A组、B组和C组,其中Cd2+的注射浓度依次为0、1.25、2.50、3.75 mg/kg,测定注射后0、1、3、5、7 d时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鱼体血液中各指标的变化与注射镉元素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组血清中SOD活力在前3天显著升高(P0.05),在第5、7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中SOD活力在整个试验期间显著降低(P0.05);A组、B组和C组血清中CAT、ACP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A组AKP活性在第1天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后显著降低,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硒对堇叶碎米荠SOD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诚  丁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02-3502,3504
研究结果表明,在20 ℃条件下,硒浓度≤24.0 mg/L时,SOD、CAT、POD活性变化不大;晒浓度>24.0 mg/L时,POD活性有所升高;硒浓度为30.0 mg/L时,S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4 ℃条件下,SOD、CAT活性较20 ℃时大幅下降;POD活性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8.0 mg/L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常温下适量的硒可提高SOD、POD及CAT的活性,最适处理浓度为18.0~24.0 mg/L.  相似文献   

12.
温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期普通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普通蟹RS)为对照,研究了低温(8℃)和高温(34℃)胁迫12 h内经溶藻弧菌感染后筛选的抗病候选群G2代三疣梭子蟹(以下简称筛选蟹G2S)的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骤变后,筛选蟹G2S和普通蟹RS的血蓝蛋白含量在3 h时均达到峰值(P〈0.05),随后又逐渐下降,到3~12 h时已基本恢复到0 h的水平(P〉0.05)。两组蟹的SOD和AKP在低温、高温胁迫3 h内也均显著下降(P〈0.05),到3~12 h达到稳定的低水平(P〉0.05);在温度骤变的胁迫下,POD、CAT和ACP活力随时间变化也基本呈峰值变化,但达到峰值和趋于稳定的时间不具同步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蟹G2S的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普通蟹RS(P〈0.05),说明筛选蟹G2比普通蟹RS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方面更具免疫优势。以上结果表明:温度骤变的短期胁迫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从而诱导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牡丹品种‘乌龙捧盛’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处理牡丹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经5、25℃处理的牡丹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15℃处理的,而经35℃处理的降低了SOD和CAT的活性,提高了POD的活性;分别经5、25、35℃处理的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 MDA)质量摩尔浓度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15℃处理的,以经35℃处理的最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总酚和类黄酮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0.2 mg· L-1硝普钠处理后,不同处理组牡丹花瓣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各温度处理下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有所降低,总酚和类黄酮的质量分数增加,这有利于缓解不适温度对牡丹花瓣造成的损伤,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选择海洋环境中典型的异戊二烯作为暴露污染物,研究其对体质量为(5.23±0.96)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及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开展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及96 h亚致死效应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异戊二烯对刺参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3.00、78.09、72.93、69.7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98 mg/L;亚致死试验中,CAT活性受到的影响最大,表现为受到抑制作用,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正相关性;96 h时,中、低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而高浓度异戊二烯对SOD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ACP和AKP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但48 h时两种酶均受到极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96 h时AKP活性受到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随着异戊二烯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异戊二烯胁迫对刺参体内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胁迫效应,以及对消化、能量代谢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其重要的致毒原因,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的变化体现了异戊二烯的致毒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异戊二烯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坤  樊海平 《农学学报》2017,7(10):60-65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 组,每组3 个平行,其中1 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 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 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 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百草霜”对大刺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4.76%和16.18%(P<0.05),而0.1%组饲料系数降低了30.23%(P<0.05)。添加“百草霜”未影响大刺鳅成活率(P>0.05)。胃蛋白酶在0.5%组最高(P<0.05);肠道及肝脏淀粉酶活力随着“百草霜”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1%和0.5%的大刺鳅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组达到最大(P<0.05),各组肝脏SOD、AKP、A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1%~0.5%的“百草霜”能显著提高大刺鳅酶活性,满足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