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全县版图面积281万亩,海岸线总长120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均十分重视绿化造林工作,并把沿海防护林建设、道路绿化建设、城市绿化建设作为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加以推进,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多元,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20世纪90年代曾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光荣称号,近些年来在林业工作上也多次获国家、省、南通市的表彰。2006年全县成片造林2.8万亩,道路绿化120公里,四旁植树32.6万株,新增城市绿地52公顷,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增加林草植被,绿化国土,建设绿色屏障,早在1978年,就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到目前已建设或启动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工程等十大林业生态工程。经过20年的艰苦  相似文献   

3.
大丰市地处江苏中部沿海,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耕地面积82667公顷,有林地面积18666公顷,农田林网保护面积70666公顷,森林覆盖率175%。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造林绿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平原绿化、沿海防护林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绿化造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先进单位、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等七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我市在初步完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林业发展由单一的绿化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论防护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我国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及防沙治沙、太行山绿化工程等 6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防护林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 ,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 2 1世纪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浙江台州市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所,是由椒江区农林局退休干部许基全和玉环县大鹿山林场退休职工王保富、陈招弟等同志于2001年5月筹建创办的民营科研机构。创办两年来,他们不但在受有害化工气体污染十分严重的岩头化工区建起了面积达10多亩的绿化苗木试验基地,培育了适宜化工区绿化的花木品种40多种,而且较好地完成了金顿化工厂、精细化工厂、知青化工公司、椒江热电厂二期工程、海达化工厂、椒南堤塘管理所、海正药业集团岩头工业区九条河岸桉树防护林建设、外沙垃圾堆场绿化等难度较大的绿化项目,受到建设单位和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两年来…  相似文献   

6.
1 《防护林科技》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 ,是国内唯一集中报道防护林科学研究和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 ,为我国 10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黄河中游防护林、淮河太湖、珠江、辽河等流域综合治理 )建设服务。2 本刊主要刊登各种防护林、农林复合体系 (混农林业 )和其他防护造林 ,“两区 (沙区、山区 )”治理开发 ,发展生态经济林业 ,促进两大体系建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试验研究、生产技术和体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问题和建议 ,典型人物事迹报道、科研和生产…  相似文献   

7.
1 《防护林科技》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 ,是国内唯一集中报道防护林科学研究和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 ,为我国 10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黄河中游防护林、淮河太湖、珠江、辽河等流域综合治理 )建设服务。2 本刊主要刊登各种防护林、农林复合体系 (混农林业 )和其他防护造林 ,“两区 (沙区、山区 )”治理开发 ,发展生态经济林业 ,促进两大体系建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试验研究、生产技术和体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问题和建议 ,典型人物事迹报道、科研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鉴于沿海防护林在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通过立法、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依法规范沿海防护林建设,打击破坏沿海防护林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沿海防护林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制定专门的沿海防护林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原林业部1996年12月9日颁布实施的《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北海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海南省沿海防护林管理办法》,这些专门的沿海防护林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是以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连江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期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要求,按照生态功能与绿化美化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连江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构想、技术措施和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设新型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具有防御台风、海啸等生态功能.截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本建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但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树种老化,很多地区的防护林遭到了破坏.为更有效地抵御海啸,加强沿海防沙治沙力度,国家林业局部署沿海地区从现在开始建设新型沿海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省林勘院承担的玉环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设计已通过省级技术审查及县政府验收。 1988年10月25~27日,由浙江省林业厅主持,邀请有部门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造林先锋树种。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市域三面临海,木麻黄防护林有大面积种植。基于现有参考文献和多年从事石狮市林业工作的实践与调查,总结了石狮市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对其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5):F0002-F0002
近几年来,滨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为目标,大力开展滨海生态改良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造林,初步建立起以高标准农田林网为主体的平原防护林体系、以沿海基干林带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和以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城镇村庄绿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余姚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余姚市地处东南沿海,区域内的生态绿化工作都属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范畴,建设海防林体系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也要考虑余姚的自然条件,根据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建不同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贾达明 《中国林业》2009,(7):F0002-F0002,I0001
3月27日,中日绿化合作天津大港区海防林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津市大港区官港绿化基地举行。 天津大港区海防林项目是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日本世界沙漠绿化协会共同申请日中绿化交流基金资助实施的生态林项目,位于天津大港区的东北部,计划建设高标准防护林带10公里,营造沿海防护林120公顷,为大港建造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6.
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漳浦县近年来在建设保护沿海防护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沿海防护林的发展与保护。为此,必须从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沿海防护林“拿地难、造林难、管护难”等三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这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座谈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林业部门在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切实解决工作中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国务院对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9日在关君蔚院士《我国红树林和海岸防护林》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于3月底在海南就沿海防护林建设进行了专门调研,并在审阅我这个讲话稿时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此事抓得很好。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望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把沿海的…  相似文献   

18.
沿海防护林在滨海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滨海城市作为特殊的城市类型 ,其森林依生态功能可划分为沿海防护林 ,大气净化森林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居民点绿化森林 ,经济林及特殊人文景观森林生态功能区。该文着重论述了沿海防护林在滨海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并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角度 ,简述了提高滨海城市防护林体系建设质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这次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座谈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林业部门在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切实解决工作中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国务院对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9日在关君蔚院士《我国红树林和海岸防护林》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于3月底在海南就沿海防护林建设进行了专门调研,并在审阅我这个讲话稿时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此事抓的很好。沿海防护林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望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把沿海…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辽东半岛各区域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和植物分布情况,对辽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区划。针对不同区域,因害设防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意见和方法,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务实的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