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养鸡的生产实践中,往往会由于饲养管理等原因,特别是疾病的影响,造成产蛋鸡群中出现一定数量的低产鸡。这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低产鸡群的饲养管理及淘汰工作,使其尽快恢复产蛋率。这样不仅能提高鸡群的整齐度,降低饲养成本,还能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使鸡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很多鸡场在给鸡群免疫接种时,往往照搬其它鸡场的免疫程序给鸡群接种疫苗,很少考虑影响鸡免疫效果的其他因素,导致免疫失败,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疫苗接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加强管理,定期消毒近些年来,鸡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养殖场内细菌病毒大量滋生,鸡群不断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扰,加快了鸡群抗体的衰减速度,缩短了免疫期。所以,鸡场要加强管理,定期消毒,杀灭场内的有害病菌。另外,无关人员不准进入鸡场。2合理的饲养密度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有害气体过多,都会导致上呼吸道黏膜损害,严重影响滴鼻、点眼和气雾免疫的效…  相似文献   

3.
1病毒污染 在我国,鸡场集约化饲养与广大农户散养鸡群并存,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大、中型养鸡场防疫制度较严格,对发病鸡和死亡鸡只处理适当。而小型养鸡场和个体养鸡户常任意出售病鸡,到处乱扔死鸡,造成病原的人为传播。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广,现代鸡场的鸡群饲养密度大,如果某只鸡发生传染病,则疾病可能很快在整个鸡群传播开来,并且难以控制,即使治疗,用药量大,投资高,影响生产。因此,鸡场应当精心管理,不断改善饲养环境,耐心细致地观察鸡群,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地区某鸡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后,仍然在33日龄时发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情况,笔对该鸡场的饲养管理、应激因素、母源抗体、疫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间隔、鸡群生化状况、疾病防治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以寻求传染性法氏囊免疫失败的原因。经调查发现该鸡场免疫失败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该鸡场雏鸡来源于北京某种鸡场,该种鸡场的曾祖代鸡群有传染性法氏囊病史。(2)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因素及免疫时一些细节因素,都影响免疫效果。(3)一些应激因素及鸡群生长发育状况对免疫效果都有影响,有时可能成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发病原因1鸡场受病毒污染,病毒毒力增强在我国,大、中、小型鸡场集约化饲养与广大农户散养鸡群并存,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大、中型养鸡场防疫制度较严格,对发病鸡和死亡鸡只处理适当。而小型养鸡场和个体养鸡户往往任意出售病鸡,到处乱扔死鸡,造成病原的人为传播。新城疫病毒能随空气、带病毒野鸟广泛传播,有调查表明,我国商品鸡群中普遍存在新城疫强病毒。新城疫病毒污染鸡场后,在病鸡体内大量复制、循环,使毒力增强,并长期维持下去,一旦遇到免疫水平低的鸡群或免疫力不足的鸡,极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免疫程序应该是根据养鸡的品种、当地疫情流行情况、本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来综合制定。在生产实践中,初次养鸡的朋友一般是根据提供鸡苗的上游单位提供的参考免疫程序免疫,然后根据鸡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免疫程序制定完毕,并不是雷打不动的,根据鸡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比如,临近免疫时,鸡群呼吸道疾病严重,此时,千万不能免疫,而是要等鸡群健康时再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8.
鸡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发生同一种疾病的现象称为“鸡群免疫失败”,即免疫后群体未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仍发生相应疾病的流行,近年来,一些鸡场由于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防疫措施不够严密,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时有鸡群免疫失败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县某种鸡场饲养的一批AA父母代肉用种鸡1500套,由于育成期限制饲养过程鸡群感染球虫病而造成损失。现将发病情况,采取措施等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种鸡场由旧房改造扩建而成。建场初饲养几年的乌骨鸡,后改养宝罗、艾维茵、AA父母代肉用种鸡若干批。在饲养中,每批鸡都多次发生球虫病。在育成限制饲养阶段,球虫病特别严重,往往是控养后不久,尤其在4~5周龄,就暴发球虫病,只好让其自由采食。如此不良循环的结果,种鸡体重就超过了《饲养管理指南》的标准。导致产蛋期产蛋率低,饲养效益不佳。几批种鸡球虫病危害严重,饲…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2010年8月份,南阳市某鸡场肉鸡6 000只,按常规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免疫。鸡群采取地面平养,自配饲料,鸡群密度较大,通风不良。饲养至7周龄时由于连续多天天气闷热,加上垫料没有及时更换,部分鸡只表现精神、食欲不  相似文献   

11.
在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肉鸡出栏快,饲养周期短,其饲养环境大多拥挤潮湿,且免疫、换料、转群等应激因素频繁,从而极易发生多种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使鸡体抵抗力降低,且易与其他疾病混发,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所以肉鸡的这些呼吸道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较大,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冬春季节是肉鸡病毒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以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的禽流感、新城疫发病率更高。要想控制鸡群流感及其他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鸡群应激的发生,提高鸡群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高抗病能力,鸡场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来控制疾病的发生。规模化商品肉鸡场,在冬春季节要加强肉鸡的标准化饲养管理。从疾病预防的观念出发,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鸡群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防治鸡新城疫过程中,养殖场(户)中经常出现使用疫苗接种后仍然发病的情况,造成免疫失败。现将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归纳起来供参考。1 免疫失败的原因1.1 早期野毒感染 在对鸡群实施免疫接种前,或接种疫苗后尚未形成坚强的免疫之前,鸡群已经感染了新城疫病毒。造成早期感染的原因:一是鸡舍场地未认真消毒,原有的病原微生物未消除;二是进出鸡场(舍)的人员及物品消毒不严格;三是鸡粪、病死鸡不能妥善处理,随处堆放,造成鸡场周围环境恶劣和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1.2 疫苗质量差,效…  相似文献   

14.
雏鸡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认真抓好,以利于提高雏鸡育成率,为整个鸡群高产打好基础.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不从疫区购买雏鸡。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鸡场订购雏鸡,进鸡数量要高于鸡场饲养规模的10%,防止因中间损失造成饲养设施的浪费。在进雏前2W,舍内彻底清洗,用配置好的消毒液和火碱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海安县是全国闻名的养禽大县,近几年年饲养蛋鸡4000万羽,年产鲜蛋达25万吨,素有“中国禽蛋之乡”的美称。但在养殖生产实践中,有些规模鸡场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只注重免疫接种和日常消毒,而对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忽视,往往认为诸如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等疫病已经防疫过就万事大吉,鸡群就不会发病。在如今污染程度较严重的大饲养环境中,鸡群的免疫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因此加强抗体监测工作在养殖和防疫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6.
张兰 《山东家禽》2012,(2):39-39
1发病情况 2011年春季,河北省某地区某养殖户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三栋鸡舍总饲养量为18000只,按照该养殖户的免疫计划,80日龄应进行喉咽疫苗免疫;但是68日龄1栋鸡群开始发病,3d后另有两栋鸡群发病,发病2~3d后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阿克苏市某个体鸡场饲养的4000只肉杂鸡19日龄时发生了鸡新城疫病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继发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疫苗紧急接种和药物防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共死亡鸡1900余只;死亡率达48.5%,损失严重。1发病情况 该鸡1998年2月26日由阿克苏某鸡场引入,于12日龄进行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和点眼免疫。每只1头剂,15日龄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每只1.5头剂。至发病前鸡群生长良好,成活率98.7%,19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当日死亡24只,经诊断为鸡新城疫与法氏囊混合感染,次日鸡群…  相似文献   

18.
疾病威胁养鸡生产,养禽场为减少鸡的病死率,使用各种药物来控制鸡群可能发生的疾病,由于片面理解“预防”的含义,往往只重视使用生物制剂和药物作预防,而忽视对鸡群自身素质的管理,未能从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等方面提高鸡群的抵抗能力,频繁使用药物来预防疫病是目前养禽业的一大通病。减少鸡群非疾病性死亡,就是要从改善饲养管理入手,提高鸡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以净化鸡场环境,提高鸡群的成活率和相关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养鸡生产中,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等在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污染,免疫应激,天气变化,维生素缺乏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引起鸡群发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4年12月17日,笔者对平顶山一肉鸡场发生的一种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嗽、饮食量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诊断。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一 发病经过 某鸡场饲养海兰灰父母代种鸡6000套,饲养至45日龄时,发现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翅膀、大腿、肉髯等外皮肤溃烂,有渗出液。病鸡多在2~5天内死亡,快者1-2天死亡,病死鸡大约300多只,占鸡群总数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