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人工育苗也得到迅速发展,育苗技术日臻完善。但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尤其从产卵到稚参附着阶段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发病率很高,极易造成育苗的失败,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就浮游期及稚参阶段如何提高变态成活率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不断地扩大,育苗业也随之无序发展,闽东地区仅2000年大黄鱼育苗室就达180多家,大量的育苗室用水取自海区,又排向海区,导致交叉感染,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病害R益频繁。笔者2001年通过对闽东地区及福州地区的罗源、连江两地育苗室的大黄鱼育苗中所发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虾池和浅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刺参人工育苗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刺参育苗和养殖效果不理想。现就刺参育苗和养殖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蟹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河蟹养殖也已形成规模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种质、资源、环境及病害等诸多问题。由于持续过度捕捞,河蟹的天然资源每况愈下;不同水系间河蟹的盲目引种和苗种的无序流动,造成种质混杂与种质严重退化,种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河蟹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多年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绝大多数湖泊等大水面已开展了河蟹养殖,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病害频繁发生。为了我国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针对当前河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一次整理和规范。 新年伊始,本刊特约上海水产大学王武、成永旭、李应森三位教授推出有关河蟹的专题讲座,对河蟹的生物学、河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仔蟹培育技术、1龄蟹种培育技术、商品蟹养殖技术、蟹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亚维 《水产科学》2006,25(5):256-257
近年来,随着梭子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效益逐年提高,梭子蟹养殖已成为沿海新的养殖业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梭子蟹人工育苗生产的快速发展,育苗的厂家和规模不断增加,育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苗量大幅度提高。然而,由诸多因素导致的梭子蟹育苗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育苗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梭子蟹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同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做法,将提高梭子蟹人工育苗产量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随着对虾、扇贝等重要养殖种类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国海水养殖有了较快发展,1997年产量已占海洋水产总量的34.6%,但缺乏高产、优质、抗逆性能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部分种类个体变小,抗病力差,病害发生日趋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国家确定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海水养殖扇贝、鲍鱼、对虾等多倍体的育种、育苗技术,大规模海水养殖多倍体的推广应用,建立海水养殖基地。海水养殖将优先发展多倍体育苗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红军 《水产养殖》2009,30(3):33-34
近年来,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已成为沿海地区新的养殖业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日本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快速发展,育苗的厂家和规模不断增加,育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苗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诸多因素导致的日本对虾育苗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同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做法,将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产量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东营市海参产业发展现状东营市自2003年开始进行海参养殖试验。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东营市海参产业初具规模,成为继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之后又一重要的海参养殖基地,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东营市海参养殖开发面积达到1.73万hm2,养殖水面1.2万hm2,海参养殖及育苗单位170余家,育苗水体达57.8万m3,形成了海参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的海参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论河蟹养殖的两个技术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为良 《齐鲁渔业》1996,13(3):21-23
目前我国河蟹养殖中存在两个技术误区;遣传污染的海水污染,即蟹苗,扣蟹,亲蟹从不同地区随购入,人工育苗,养殖造成不同种群杂交,使优良群系濒临灭绝;育苗废水排入中,再反复提取污染的海水育苗,造成蟹病逐年增加,给正常河蟹生产带来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泥鳅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其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限制了养殖规模发展。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泥鳅育苗的经验教训,将影响泥鳅育苗成活率的几个普遍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锯缘青蟹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刺激了养殖的快速发展。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弥补天然苗种的不足,提高养殖水平,开展锯缘青蟹工厂化人工育苗及高涂蓄水养殖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盛宝利 《河北渔业》2012,(1):45-45,59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堪称海参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尤其近几年,仿刺参养殖业更是迅猛发展,已成为山东和辽宁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仿刺参苗种人工繁育工作也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快速发展.目前仿刺参浮游幼体育苗阶段仍然需要培养单胞藻作为饵料,该过程任务繁重,且易受污染,造成饵料培养失败或饵料缺口,给育苗生产造成损失.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刺参育苗时间的不断提前,出现了单胞藻饵料培育难以与之同步、易老化等缺点,严重影响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3.
之一大规模工厂化牙鲆育苗技术 牙鲆俗称比目鱼、牙片、偏口,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高级珍贵的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目前山东荣成、威海等地、河北秦皇岛、唐山等地、辽宁的大连、盘锦等地都已大规模进行工厂化养殖及网箱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牙鲆苗种的生产也不断发展,但很少能够利用简易育苗设施大规模生产苗种。笔者今年在天津汉沽海珍品育苗中心利用普通牙鲆养成车间,使用2.5kg牙鲆受精卵生产出123万尾6cm以上的牙鲆商品苗。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l、育苗设施…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十年来,河蟹的人工养殖已遍及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环境的污染,河蟹养殖的病害种类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本人在育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抱卵蟹拟阿脑虫病就非常严重,此病主要感染亲蟹,传播快、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大,甚至延误一年的育苗生产。现将此病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刺参虾池养殖和浅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人工育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刺参育苗与养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将刺参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季东升 《齐鲁渔业》2004,21(3):42-42
近年来随着河蟹苗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人工苗种的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成活率低、病害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上述问题的关键除了水域不同的原因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由于在河蟹育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不当所造成。对此,笔者特将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与病害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育苗中的水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很快,新会、斗门、肇庆和中山等几个县市已形成连片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由于养殖面积不断增加,虾苗要求量大,省内虽然建立了不少虾苗场,但由于育苗技术尚未完善,虾苗成活率低,甚至培育失败,造成当地虾苗量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对虾在苏鲁2省沿海地区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得日本对虾虾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少当地育苗企业开展了日本对虾虾苗的生产。由于本地海区没有日本对虾亲虾,育苗所用亲虾主要来源于台湾海峡海区,即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以台湾地区为主要出产地。对于育苗企业来说如何搞好日本对虾亲虾及无节幼体的培育非常关键,它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也影响到日本对虾虾苗的生产和日本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锯缘青蟹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刺激了养殖的快速发展.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弥补天然苗种的不足,提高养殖水平,开展锯缘青蟹工厂化人工育苗及高涂蓄水养殖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蟹人工养殖由于其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苏、浙、皖、辽四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之重要产业。但河蟹养殖业时间不长,成功的经验和完备的技术尚未成型。根据多年调查,河蟹养殖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且问题的种类很多,我现在就部分问题提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河蟹人工育苗阶段的几个问题(一)室内育苗与室外“天然”育苗比较1.室内人工育苗尽管某些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部分已基本掌握育苗技术关键。近几年来,育苗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和扩大,在某些沿海地区已成为农村中一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