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主要经济竹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竹类资源丰富,有13个属200余种,占全国竹种的二分之一。全省竹子年产值1.3亿元。产值较高的经济竹种有5个属20个种。其中:毛竹属15种,茶秆竹属、苦竹属、慈竹属各1种,(竹剌)竹属2种。兹介绍于下: 浙江主要经济竹种 常见形态检索表1.地下茎单轴散生或复轴混生。 2.地下茎单轴散生;2分枝,两枝粗细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京地区城市绿化竹种要求,选择生长和抗性指标,用集对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55个竹种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丛生竹种中,金丝慈竹在南京地区生态适应较好;凤尾竹生态适应性差,小琴丝竹、孝顺竹竹种适应性中等。而散混生竹种中粽粑竹、四季竹、毛壳花哺鸡竹、衢县苦竹、宜兴苦竹、长叶苦竹、大明竹、矢竹、秋竹、翠竹、菲白竹、鹅毛竹等竹种生态适应性较好。黄皮绿筋竹、斑竹、白纹阴阳竹、平竹等竹种适应性较差,其他竹种适应性中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戴云山区竹种的调查,建立了定位到各乡镇林班或小区的竹种和竹林资源系统,计有12属63种。茎竿类型以单轴散生型和复轴混生型竹种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则以东亚成分和热带分布型为主。这一过渡性质的竹类区系具温带兼少量热带性质。闽西地区→戴云山区→三明地区→武夷山区的竹类分类群的比较,显示出合轴丛生型竹种逐渐减少、单轴散生型竹种先增加后减少、复轴混生型竹种依次递增的规律,表明竹类在该地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同时意谓着戴云山山脉基本上是竹种天然分布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沙县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北,素有“青山绿水金沙县”的美誉。沙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现有竹林面积43.3万亩。1997年至2005年,竹业产值从2、3亿元提高到7亿元。沙县主要经济竹种有10属63种,以散生竹毛竹资源为主,散生、丛生和混生竹种兼容并蓄,如麻竹、绿竹、四方竹、苦竹、茶秆竹、雷竹、石竹、黄甜竹、少穗竹、台湾桂竹、花毛竹、人面竹等。沙县竹农具有传统经营和加工利用竹子的悠久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沙县有竹无业,竹子仅作为农民的一项副业,加工利用停留在笋干、土纸和竹编生产生活用品上,  相似文献   

5.
编码18-5.8-25S核糖体RNA的45S rDNA基因,是1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应于核仁组织区(NOR).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45S rDNA在散生竹类的毛竹和斑竹,混生竹类的茶秆竹、日本矮竹、菲白竹和铺地竹,以及丛生竹类的白绿竹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散生竹和混生竹的几个竹种,只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有45S rDNA位点,而丛生竹类的白绿竹除随体染色体具有45S rDNA位点外,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不同拷贝数的45S rDNA位点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 ,对笋用竹的 4个竹种引种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对我省成功引种及营建散生小径笋用竹进行有益探讨。笋用竹引种试验对我省竹种种质资源及竹产业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竹子容器育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子容器育苗的竹种的选择、设施材料的准备、装盆与养护管理等技术措施。其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散生竹9月装盆的容器苗成活率高达89.5%-100%,大于8月的84%-92.6%,大于6-7月的50%-90%,其中金镶玉竹成活率各月成活率差异不大。2-3月竹子容器苗成活率高于6-7月,而3月又高于2月。丛生竹、混生竹,不同月装盆的竹子容器苗成活率差异不明显,均在80%-100%,主要原因是丛生竹、混生竹有隐芽,萌蘖性极强,成活率高。同时分析了紫竹、斑竹、茶秆竹和乌哺鸡竹4个竹种进行反季节(夏季7月中旬高温季节)造林2 a后的效果,其中容器苗比地栽苗造林平均成活率高出46.26%,胸径生长量增长35.2%,新竹数量增加3.65倍,每秆销售纯利润高出1.32倍。  相似文献   

8.
金佛山方竹育苗与造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佛山方竹是黔北特有的高山复轴混生竹种,是一种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系统总结出金佛山方竹的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采伐更新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10.
观赏竹类植物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观赏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散生竹类常用移竹、埋鞭等方法繁殖;而丛生竹可采用分篼、埋秆、埋节、埋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内物种是丰富的,但较大部分物种是脆弱的;乔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关不显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阔混交林>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粗放经营竹林>中等集约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中等集约经营竹林>粗放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竹阔混交林向毛竹纯林转型时,林下木本植物部分丧失,而草本植物将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2.
对11个竹种和不同竹龄、部位毛竹的竹材进行了自然和人工接种致霉菌试验。测定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竹种间的自然抗霉性顺序依次为:黄槽毛竹>毛竹>浙江淡竹>刚竹和石竹>红竹和毛金竹>签篌竹>苦竹>黄古竹>茶杆竹,前二种为抗霉竹种,后四种为霉竹种。竹材的抗霉性与竹材的预处理方法和贮存条件有相互作用,冬伐毛竹材的抗霉性随竹株年龄增长而增强,长至5-6度的毛竹,其竹材抗霉性极显著地高于2-4度的毛竹;毛竹杆材上部的抗霉性极显著地高于中、下部。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安吉退化毛竹林改为竹阔混交林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退化毛竹纯林的生态价值,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结合安吉县培育珍贵树种、营造彩色森林建设目标,试点研究了将安吉退化毛竹纯林改造成彩色林分或竹阔混交林的具体模式。结果显示,退化毛竹林通过采用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乡土珍贵树种等方法改造后,阔叶树种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竹种混交、竹桉混交和竹橡胶混交对林木生长及林分土壤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种混交以及竹树混交其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均优于纯林;竹子纯林、多竹种混交林、竹树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其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多竹种混交林 > 竹子纯林 > 竹树混交林 > 乔木纯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林和橡胶林中适当套种竹子可以改善桉树林和橡胶林的生长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持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桉树和橡胶树纯林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Recently, it is documented that bamboo (Mousouchiku: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invasion deteriorates ecological and/or landscape diversit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n forest-floor arthropods caused by bamboo invasion, we compared the myrmecofauna among broadleaf forests, bamboo-broadleaf mixed forests, and bamboo forests in Hiroshima City and its vicinity. Myrmecofauna in bamboo forests were more impoverished than in broadleaf forests. Myrmecofauna in the mixed forests, however, were similar to that in broadleaf forests in both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change in myrmecofauna may occur relatively late after the initial bamboo invasion.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主食竹种及其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大熊猫分布在四川西部37个县市区、陕西南部5个县和甘肃南部1个县,栖息地面积约200,000 km2,竹林面积约600,000 hm2,竹子蓄积量约18,000,000 t。分布范围在λ(E)102°00′~108°11,′ψ(N)27°53′~33°55,′常年活动在海拔(1 200)2 000 m~3 000(3 600)m之间。从南到北长度直线距离约750 km,东西宽约50 km~180km,处于我国地形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过渡地带上,呈狭长状弧形分布外貌,但并不连续而是作岛状的间断分布。大熊猫主食竹种在其分布范围内,分隶于竹亚科仅有的箣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2个超族中,前者含5属19种,后者含6属45种,一共采食11属64种竹子。其中除箣竹属的孝顺竹、硬头黄竹,慈竹属的慈竹及苦竹属的斑苦竹为栽培外,其余8属51种均为野生竹种,并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慈竹属、刚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和箬竹属等5属为我国特产,占大熊猫主食竹属的45%。筇竹属、镰序竹属、方竹属、箭竹属、玉山竹属和巴山木竹属等90%以上的种类产于我国西南部山区,而且大熊猫分布区也是该6属的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大熊猫分布区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在大熊猫天然采食的64种竹种中,除峨眉箬竹分布区域小和数量零星,不足以形成独立的群系外,其余63种竹子均可在竹林植被型中形成独立的群系。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是针叶林和阔叶林两个植被型组,有时偶见活动于灌丛植被型组区域。在针叶林植被型组共有5个植被型中的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4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9个以上植物群丛组,阔叶林植被型组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3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6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总计针、阔叶林有7个植被型及115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其中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又是大熊猫的最主要栖息地,周年四季都有活动足迹和采食其林下竹种。大熊猫栖息在有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森林植物群落中,不但有食物的保障,而且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大熊猫得以长期延续生存繁衍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8.
竹类植物是昭通市北部比较优势突出的生物资源。昭通市位于中国竹子分布的混合竹林带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及多样的土壤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竹类资源;昭通市自然分布的竹类15属78种,是我国西南地区竹类植物富集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市竹林总面积17.19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0.28%,占全省竹林面积的21.4%,是全国竹资源富集区和云南竹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昭通市竹类植物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情况,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毛竹纯林长期经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的期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