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阐述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增产的机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体系,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现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初步探讨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对策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棉花地膜覆盖通过我县1982、1983年两年的大面积示范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般比露地棉增产35%左右。但是,部分棉田易早衰是限制地膜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地膜覆盖棉花的早衰原因,提出正确的防衰措施是我县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县1983年地膜覆盖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止途径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应用于棉花生产,是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国外应用地膜覆盖减轻土壤传病已有较多报道,但未见有关病原菌菌量变动的系统记录。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覆盖后,对棉花枯萎病的控制效果,对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棉花枯萎病的消长和土壤内病菌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地膜覆盖栽培的棉花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我们对山西南部棉区地膜覆盖棉花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品种的农艺性状与适应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省棉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松生同志编著的《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书,已于今年四月份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4万字,作者引用了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最新研究资料,阐述了地膜覆盖棉田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分  相似文献   

6.
山东东营棉花地膜覆盖栽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1年开始在东营市试验示范,198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普及,成为盐碱地棉花栽培主导技术,对提高盐碱地棉花出苗率、成苗率,提高霜前花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棉花地膜覆盖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正确分析、认识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促进棉花栽培技术更新、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有重要意义.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1污染棉田.棉农接受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却没有按《棉花地膜栽培技术规程》的要求及时揭膜,通常都是结合耙地将部分地膜回收到田外,地膜回收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7.
棉田地膜覆盖,改善了棉花苗蕾期土壤温、湿度和通气条件,加速了养分转化、释放,促进了棉花早热增产。通过对地膜覆盖棉田土壤养分消长动态的探测,以进一步了解棉花养分的供(土壤中含氮基础和供氮能力)、需(棉花各生育期吸肥动态和需肥量)、投(人们给土壤施入肥料的时间、次数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棉花合理经济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3年我团采用棉花地膜覆盖侧播的方法种植陆地棉3101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膜侧播种是近年来棉花地膜覆盖方式的一项革新,是从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  相似文献   

9.
襄汾县是国家确定的优质棉基地县之一。该县棉花在连续5年突破50公斤大关的基础上,1989年全县13万亩棉花平均单产达75公斤,品级也有明显提高。主要技术有: 一、推广地膜覆盖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县推广  相似文献   

10.
棉花地膜覆盖,在北方棉区推广速度快,增产幅度大。但在南方以育苗移栽为主的地区,经几年多点试验、示范,虽能普遍取得明显的早发效果,但增产幅度却远逊于北方,有些地方甚至减产。为什么南方棉区棉花地膜覆盖早发效应显著而增产幅度却较小呢?为了摸索这方面的问题,1983年我们在南汇县农村基点进行了移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面积共20亩。  相似文献   

11.
西瓜、棉花地膜覆盖套种,就是把西瓜垄上铺膜幅度放宽到100cm、中间移栽1行西瓜,沿膜边各移载1行棉花;两行西瓜中间预留地铺50cm宽的地膜,再移栽1行棉花,形成1行西瓜3行棉花地膜覆盖,双移栽套种模式(见图示)。西瓜、棉花地膜覆盖套种技术95年在如东县示范133.3hm2,96年发展到813.3hm2。据95年试验结果表明:瓜棉地膜覆盖套种的棉花(不同)效应比露地移栽棉增产31.24%;96年调查有可比性棉田2.8hm2,皮棉比露地移栽棉增产17.5%。1生殖特性套栽棉花由于地股增温、保墒等作用,棉花的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性:1.1缓苗期缩短、…  相似文献   

12.
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两项栽培技术的差别,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棉花表现铃大、衣分高、单株结铃多、产量高.且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旺盛、马克隆值低、纤维短;而育苗移栽的棒花子指大、出苗快、纤维长。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种植制度和对棉花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是我国棉花主产省之一,常年植棉面积40万hm2左右,既是植棉大省,又是轻纺大省.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得益于丰产、优质、抗病(虫)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本省地膜覆盖棉面积达85%左右,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棉花平衡增产,提高原棉品质和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示范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示范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棉花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的施用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但提高了果枝数,地膜覆盖可以增加株高及果枝数;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与盖膜相结合可增加结铃.从而提高了子棉产量;施用缓控释复合肥且在盛花期少量追施尿素可以改善棉花的纤维品质,地膜覆盖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改善。长江流域棉区在地膜覆盖棉田使用基施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1500kg/hm2+盛花期施尿素97.5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移栽地膜棉同时具备了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的双重作用,能显著提高地温和较好地保墒,加速棉花的生长发育,促棉花早发,改善棉花产量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花生、瓜菜等生产上的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探讨这项栽培技术在芝麻生产中的增产效果及应用价值,1982年进行了芝麻地膜覆盖栽培的夏播试验,1983年进行了芝麻地膜覆盖栽培的春播试验。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农作物单产的一项新技术,当前已广泛应用于早稻育秧和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栽培,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今年我站在乐港乡袁家村进行了彩色地膜覆盖栽培棉花试验,参试处理四个:1.绿色地膜覆盖;2.银灰色地膜覆盖;3.普通地膜覆盖;4.露地(对照)。重复两次,每小区0.05亩,播种后30天田间调查结果表现,彩色地膜处理有明显的保全苗、促早发、防蚜虫和除杂草效果:1.绿色地膜处理:全苗率79.2%、真叶4片,蚜虫危害株率7.5%,每平方尺杂草7株。2.银灰色  相似文献   

18.
试验使用以苎麻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苎麻地膜在桃源县棉区进行了棉花栽培试验,试验安排普通塑料地膜和无地膜覆盖栽培为对照,分析总结了三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两种地膜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地膜不能降解,苎麻地膜覆盖能降解,两种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增产效果接近,苎麻地膜增产6.0%、塑料地膜增产6.8%。  相似文献   

19.
棉花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已为科研和生产实践所证实。膜侧植棉是在地膜覆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方式。它除具有地膜覆盖的综合效应外,还具有成本低、易抗旱、用工少和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棉花地膜覆盖效应及其栽培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83年我省先后在商丘、民权、封丘、内黄等盐碱地棉田进行了地膜覆盖试验示范。结果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育有良好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棉花弱苗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