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熙  盛世红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43-145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十年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湖,洞庭湖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该文综述了洞庭湖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污染防治方法,以期为洞庭湖生态修复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收集湖南省洞庭湖区多年来规划及治理的相关资料,介绍了洞庭湖区基本情况,四个阶段治理成果,分析洞庭湖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思路:积极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突出推进"引水、蓄水、配水、活水、清水、防水"等综合措施,加快建成洞庭湖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保障支撑体系,构建洞庭湖区"水利网"。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5大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开展3大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洞庭湖城陵矶综合枢纽前期论证。  相似文献   

3.
浅析长江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特别是东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即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减少来自长江的泥沙量,同时,水环境质量将会下降,湖区的珍稀侯鸟可能减少;提出了保护洞庭湖水环境和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姜志文  王光洁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46-247,249
从灌溉供水中的水量损失、灌溉节水、节水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对灌溉供水与河流生态修复进行探讨,以期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修复河流生态环境,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欧阳红  杜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4-1028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问题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洞庭湖区的生态安全在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于2007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尽快完成组织《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承担了这一重要任务。6月15日,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湖南省经济委员会、水利厅、林业厅、农业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环保局等部门专家对提出的《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大纲进行了意见咨询和确定,编制工作组将根据大纲要求编制详细的《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球气候和江湖关系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进入洞庭湖区的径流在年际之间和年内分布均呈现一定的变化,反映洞庭湖区水文变化特性的城陵矶的水位对径流变化产生响应。文章根据30多年水文资料的分析,分3个时段研究了城陵矶水位对洞庭湖径流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成果对于洞庭湖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研简讯     
长江中游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近日,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游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了院组织的终期验收,并取得重要成果。该项目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开展了农业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的研究。验收组专家认为:该项目在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洪涝胁迫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与农业利用、丘陵岗地水土资源协调机制,以及长江中游生态减灾与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态修复的涵义及模式的论述,分析了生态修复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措施,指出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实施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对治理工程的保护,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在3km×3km格网尺度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测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ESV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总体稳定,耕地、林地以及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在2000—2020年减少规模最大,建设用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00—2020年,研究区ESV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价值总量共增长10.12亿元,水域和林地是ESV主要贡献者。ESV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洞庭湖区及四水流域,四周林地为次高值区;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存在显著集聚效应,但ESV空间分异效应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洞庭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洞庭湖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综合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预期效果以及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流域包含众多河流、沼泽、湖泊以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洞庭湖流域湿地退化严重,针对洞庭湖流域不同类型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需求。本文从洞庭湖流域的湿地概况、退化现状和原因出发,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水环境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生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提出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修复模式,即环境评价——目标制定——规划编制——修复实施——管理维护——反馈调节,最终形成持续稳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后,通过洞庭湖流域四种典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案例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模式。未来应从不同类型湿地的退化过程及机理、流域尺度下的湿地生态修复、小微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后的生态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丹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治理水土流失进行生态修复改善其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在对国内外生态修复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修复的布局原则及植物功能性状作用的分析,在确定生态修复工程植物选择原则及选择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丹江流域具体情况,提出了丹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植物的生态配置方案,为丹江流域生态修复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可被同类其他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环境衰退等问题突出,文章通过三个工程处理方案及优缺点简介,为湖南省洞庭湖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及水土保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本文以天祝县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为例,浅谈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的情况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区域的生态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草原生态环境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退化问题,针对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从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3个层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分别介绍了不同退化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方案,最后对草原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临泽县把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基层河湖管护工作体系,兴建了一批水源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生态补水工程和高效灌溉节水工程,着力修复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步建立了"天蓝、地绿、河畅、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各实施地区提供经验参考,从造林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介绍高台县实施祁连山黑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基本成效,并从工程规范、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总结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