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堆石流变效应对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预测坝体长期变形规律及应力应变分析提供参考。【方法】结合面板堆石坝工程实际,对堆石料的流变特性、流变计算模型及其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某高面板堆石坝工程实例,运用三维有限元法,按考虑堆石流变效应和不考虑堆石流变效应2种计算方案,分析了流变效应对大坝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流变使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相比较而言,流变对于坝体向上游水平位移的影响最大,对坝体向下游水平位移和坝体竖向位移的影响次之,对面板挠度和面板顺坡向应力的影响则较小;流变对于坝体沉降变形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堆石填筑后约10个月内;流变引起的附加节点荷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大致在堆石填筑2年以后,流变影响基本消失。【结论】在工程实际中,考虑堆石料的流变效应及其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安宁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填筑在厚度高达90多米的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地质结构条件复杂,因此研究坝体及深覆盖层的应力变形尤为重要.针对坝体和深厚覆盖层坝基应力应变问题,采用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方法,研究坝体、坝基覆盖层在竣工期、蓄水期的应力和变形规律.在给定计算参数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坝体、覆盖层的应力、变形特征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疆吉音水库工程堆石坝坝体填筑的实践,介绍了坝体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顺利的完成了大坝的填筑工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杂木寺水电站堆石坝天然砂粒石颗粒级配分析和大粒径粗砾土相对密度的试验检测方法;论述了坝料碾压试验所明确的各项数据,为坝料压实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坝体填筑过程的控制测量提出了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面板堆石坝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对于面板脱空变形的影响。【方法】在分析面板脱空机理的基础上,运用三维有限元子模型法,考虑堆石体的流变变形,以国内某高面板堆石坝工程为例,对不同面板与坝体分期施工高差方案所产生的面板脱空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对各期面板的脱空变形影响显著,分期施工高差越大,各期面板的脱空变形相应越小;对于200m级的高面板堆石坝,为有效避免面板脱空现象,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宜控制在15m以上。【结论】对于采用分期施工方案的高面板堆石坝,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有限元计算等方法合理选择适宜的面板与坝体的分期施工高差。  相似文献   

6.
张广东 《甘肃农业》2011,(10):68-69
详细介绍了杂木寺水电站堆石坝天然砂粒石颗粒级配分析和大粒径粗砾土相对密度的试验检测方法;论述了坝料碾压试验所明确的各项数据,为坝料压实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坝体填筑过程的控制测量提出了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型面板堆石坝借助经由不一致粒径而得的堆石料,以逐层、压实型施工后,而产生的坝体。在辅以施工期间,借助挤压边墙以对上游之中的所有坡面予以暂时维护,具备操作方便、横剖面过小、安全性较优等优势,获得大量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一、技术问置提出 我省病险水库大多为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石坝,部分坝体填筑材料为当地湿陷性黄土,普遍存在着坝体变形、渗漏等病险。而且受当时各种条件限制,土坝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诸多因素影响着大坝的安全稳定。主要因素有:施工时粘土心墙压实度不够,抗渗能力降低,发生大的沉降变形;均质土坝填筑土料粗颗粒比例大,无防渗体,浸润线抬高,渗流末端,  相似文献   

9.
面板堆石坝垫层料上游采用断面为不对称梯形的挤压混凝土边墙固坡,挤压边墙外侧(上游侧与坝坡一致)坡比1∶1.4,内侧(下游侧)坡比8∶1,顶宽0.1 m,底宽0.71 m,高0.4 m,边墙之间以铰接的方式连接使其能适应垫层区的变形,防止其底部因填筑碾压不合格而形成空腔,有效控制对面板的不利影响,加快了坝体填筑施工进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洮水水库面板堆石坝质量控制总体思路,坝体填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并对混凝土原材料、拌合、仓面施工及养护方面的监控作了介绍。从现场检测的各项指标看,大坝填筑和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工程运行至今,未发生渗流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选取秦安小湾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典型剖面,利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和划分网格,模拟工程实际分期、分级施加荷载,在竣工期和蓄水期2种工况下进行二维有限元应力应变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坝体最大垂直位移和上下游最大水平位移,坝体最大大、小主应力,面板顺坡向应力及周边缝剪切、拉伸位移的情况.结果表明:垂直位移的变化不如水平位移的变化明显,坝体的应力水平均不高,周边缝的拉伸位移和剪切位移都较小,面板变形协调,坝体位移及应力应变满足安全要求.依据工程实例,此方法计算精度满足要求,方法简便、成果直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土质心墙坝应力变形计算方法,结合金盆水利枢纽黑河水库大坝的建设,对坝体施工填筑和水库蓄水运行的全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研究了坝体沉降和心墙中空隙水压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心墙拱效应和心墙开裂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引洮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县城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总体规划及坝体填筑施工进度安排,并总结了坝体填筑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榆树沟水库枢纽工程的设计特点与运行情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榆树沟水库工程是我国建成并过流的第一座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其设计特点是:根据坝址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将溢洪道直接布置在堆石坝体上,同时,充分利用开挖弃料,简化了枢纽布置、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在坝体溢洪道结构设计上,采用了曲线型实用堰、叠瓦式构造连接的掺气槽、阻滑板和预埋锚固拉筋、高性能混凝土等措施,从而提高了溢流堰泄流能力、抗蚀减振能力和泄槽适应变形的能力,增加了坝体溢洪道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填筑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坝体的稳定性和强度,影响坝体填筑料质量的核心参数是含水率,如果含水率控制不当,就会导致干密度及压实度达不到相关要求,从而影响坝体的稳定性和强度。本文以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配套秦安县城乡供水工程EPC总承包第1标段调蓄水池工程坝体填筑为例,探讨了坝体填筑料含水率的有效降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当时建库诸多条件的限制和多年运行的影响,造成水库防洪能力低、坝坡稳定性差、输水泄流设施变形老化等问题,给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田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结合庄浪县贾门、红崖湾水库坝体加固工程这一实例对水库坝体、填筑料压实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河谷宽高比对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坝址选择、河谷地形对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进行了河谷宽高比为3.0,2.0,1.0等3种方案下的大坝应力变形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方案大坝应力变形的对比研究。【结果】随着河谷宽高比的减小,坝体的各项位移和应力以及面板的位移均呈逐渐减小趋势,而面板应力却逐渐增大;当河谷宽高比由3.0减小为2.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8.89%(坝体大主应力),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22.31%(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当河谷宽高比由2.0减小为1.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42.75%(左右岸坝体向河谷中心位移),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54.73%(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可见当河谷宽高比小于2.0时,坝体及面板的上述主要应力变形项的变化率将成倍增大。【结论】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坝址选择时,宜优先考虑河谷宽高比不小于2.0的坝址方案。  相似文献   

18.
薛小荣 《甘肃农业》2014,(20):85-86
均质土坝坝体填筑前需要完成坝体填筑料料场的复查及规划,完成碾压实验确定施工时的碾压参数,以保证坝体填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甘肃省引大入秦石门沟调蓄水库的做法与经验,对均质土坝坝体填筑施工的前期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大湾调蓄水池地处于祁连山脉自然保护区内,为草原牧区,区域内缺乏常规性的坝体填筑料。因此,坝体采用半挖半填式,开挖料为砂质泥岩,其中砂质泥岩能否用于坝体填筑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成本与进度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库区开采的砂质泥岩经查证资料以及施工现场开采料的试验、分析,确认其能够用于坝体填筑。当年年降雨量大于400 mm,雨季集中于7—9月份,雨季也是当地施工的高峰期,填筑施工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是砂质泥岩填筑的难点、重点。本文就砂质泥岩作为坝体填筑料在施工过程中含水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旨在达到理想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由于其所处地形地质环境复杂,心墙单薄,载荷大,应力水平高,大坝渗流与变形机理复杂,大坝运行安全把控与评价难度大。因此,结合已建高沥青心墙堆石坝工程开展其原观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对水位、温度、降雨等因子不同滞后性和多种时效因子函数不同组合的多方案比较分析和模型因子优化,构建了适宜于土石坝渗流的水位、温度、降雨和时效等主要因子函数,提出了适宜于某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运行期监测资料数值模拟的统计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各测点统计回归的复相关系数大都较高,优化模型的效果较好,回归方程总体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