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分析江淮地区单体塑料大棚的通风降温性能,采用开侧窗、侧窗加天窗2种通风模式,研究不同通风窗设置对单体塑料大棚内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启侧窗加门窗的通风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大棚植物冠层高度的温湿度,利于大棚内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通风换气对大棚内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自然通风大棚,研究其通风窗的开设位置及方式意义重大。建立塑料大棚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大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仿真,得到不同侧窗和天窗尺寸及配置条件下大棚的流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棚侧窗对提高流场的气流速度作用明显,但侧窗高度超过1m后,气流速度增加不明显;天窗对大棚前半段气流影响较小,天窗位置最好开在后半部分靠近出口的位置;增开门旁通风窗对提升大棚通风能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由于成本低、构造简单而受到武汉地区广大农户的欢迎,然而塑料大棚一般只依靠侧窗自然通风换气,其夏季降温问题始终是困扰武汉地区农户设施生产的一个难题,现设计了一种可手动开启与关闭的简易通风窗,分析了添加通风窗后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管材做为塑料大棚的骨架,多呈园拱型;既便于生产,又具有较强的抗风雪载能力。但园拱型大棚不易开天窗和侧窗,一般只以“扒缝”的方式开地窗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这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形成棚群以后,会大大降低通风效果。手摇式卷膜机构用于开地窗操作方便,但不能用于开侧窗或天窗。新设计的卷膜机构可以在园拱型大棚的两侧园拱壁上任何部位卷起薄膜,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这项设计不仅可以按各种规格棚内高温区的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保护地栽培大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设计大棚通风窗自然调控温湿度生产杏是可行的,3种试验杏比露地栽培提前2~8 d成熟,且果实大;进一步采取树下覆盖黑色地膜,在花期前10~30 d白天9:40—10:20开启、15:40—16:20关闭2个通风侧窗;花期前10 d白天8:30—9:30开启、16:30—17:30关闭2个通风侧窗的简单控制措施,大棚内气温和地温维持在杏树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内,大棚内地温比露地大田地温高,从积温看大棚栽培杏比露地栽培至少提前7 d成熟。这些结果为下一步建立极早熟新品种杏与特别设计塑料薄膜大棚栽培相结合的杏栽培技术模式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无需进入大棚,就能管理作物?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德清绿色阳光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大棚里,这变成了现实:如果红掌花大棚里的温度高了,天窗和侧窗会自动开启,进行自然通风;如果这样还不能降低室内温度值,电脑将自动关闭自然通风,采用强制性的水帘和风机组合式的通风方式控制大棚温湿度。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12,(10):38-38
对于大棚蔬菜的担忧还来自整个生产过程。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就容易产生有害的气体;塑料大棚内不通风,空气没有外面新鲜;没有雨水冲刷,空气流通不够好,使用的农药、产生的有毒气体,甚至包括种植人员在里面吸烟造成的污染都被大棚里的植物完全吸收了。另外,在大棚蔬菜的种植当中,更容易出现病虫害,也会用更多的农药,  相似文献   

8.
本从主要是在大棚的建造、大棚内温湿度的控制、草莓的肥水管理以及大棚内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就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双层大棚内加小拱棚和双层大棚内加地膜等三种覆盖形式的种植环境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可作为采用塑料大棚多种覆盖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双层大棚内加小拱棚和双层大棚内加地膜等三种覆盖形式的种植环境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可作为采用塑料大棚多种覆盖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荷兰Venlo型连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针对我国气候条件下,大型连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差,而机械通风降温成本较高的问题,对采用自然通风并结合遮阳网、室外屋顶喷淋降温措施的荷兰引进Venlo型玻璃温室的室内温湿度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连栋温室室内空气温度明显低于室外,且室内温湿度分布比较均匀,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室外屋顶喷淋的降温效果显著,而且未造成温室内湿度显著增加。这种自然通风降温系统的能耗小,在中原地区使用可以达到温室降温和降低温室夏季生产成本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2.
南方日光温室的结构、环境特点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日光温室是一种冬季保温效果优良的设施类型,其长度50 m,跨度8 m,南面肩高1.7 m,北面顶高3.85 m。东、西、北三面由支柱、聚氨基泡沫板、多功能薄膜为主要材料构成可以拆卸的保温墙,南面由钢管弯曲而成的屋架、支柱及覆盖在屋架上的多功能薄膜、保温被和卷帘机组成。为了加强通风降温性能,在南、北屋面和北保温墙上都设计安装了通风窗。南方日光温室光照强度、温度的日变化呈现出早晨和傍晚较低、中午高的趋势,湿度则呈相反的趋势。与普通大棚相比,南方日光温室的总进光量较大。由于南方日光温室夜间有外保温被覆盖,与露地温差可达4.7~12.7℃,可使室内气温维持在5℃以上。南方日光温室的气温晴天上升较快,中午可达到40℃以上,需开窗通风降温。由于南方日光温室密封性较好、温度高、相对湿度高,需适当通风降湿。番茄种植的结果表明,南方日光温室可明显改善一月、二月和三月份番茄生长的环境条件,生长期和采收期可延长一个月,产量增加20%~50%。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对美人指葡萄缩果病的发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根盘覆盖黑地膜和稻草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的相对湿度,有效地降低葡萄缩果病的发病率;在供试的3种避雨棚架中,以小拱棚内的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其通风透气性能最好;小拱棚、连栋大棚内葡萄缩果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10%、12.89%,明显低于单栋大棚的(31.16%)。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单坡面塑料日光温室结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优化设计,并与生产上应用面积大的“琴弦式”日光温室进行采光性能比较。结果证明:优化结构日光温室在“冬至”节日,地面日辐射总量比对照日光温室提高14.0%,光透过率提高8.69%,光质成分及光分布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后屋面内设反光幕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光温室后屋面内设反光幕对室内环境和植株的影响,在秋冬季节测定了反光幕对日光温室室内光强、温度、湿度和植株株高、茎粗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屋面张挂反光幕有补光效果,室内光照强度平均增加7%~14%,可缓解温室内南北方向光分布不均,室内温度增加1.8~7.2℃;同时温室内植株茎粗平均提高1mm,且改善了室内植株南北高度不均的问题。因此,冬季在温室后屋面张挂反光幕,既可以补光又不影响后墙正常蓄热保证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塑料大棚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00 ̄11:00时塑料大棚内外的气温差增大,其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加,棚内气温呈逆温分布,相地显度棚内比棚外平均高17.8%,塑料大棚通风时,棚内风速仍小于棚外,而且棚内中心比棚内四周边缘的风速小,自然通风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约需3 ̄4h小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疆干旱气候区春季沙尘频发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番茄栽培环境因子变化特征,为合理调控戈壁温室内环境因子,指导温室番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线远程环境监控系统监测典型的晴天、多云和沙尘天气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对温室内环境因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温度和光照强度日变化在晴天呈明显的“双波峰型”曲线,多云、沙尘天气则呈“单波峰型”,三种天气条件下气温、土壤温度变化均能达到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晴天、多云天气光照强度完全达到番茄生长发育光强的需求,沙尘天气对温室内光强影响较大,日最高光强为29.3 Klx.晴天天气湿度早晚下降的幅度远比沙尘、多云天气小,其变化范围在26.2;~61.1;,沙尘天气湿度下降相对滞后.[结论]南疆早春茬沙尘频发期气温、土壤温度变化均能满足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沙尘天气通风应使降湿与保温互相兼顾,及时清除棚膜上的尘土,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晴天及时通风降温降湿.  相似文献   

18.
侧通风口高度对塑料温室气流及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降温、除湿等不同环境需求下温室最适侧通风口高度,以陕西省杨凌地区的塑料温室为对象,采用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对4种侧通风口高度(40、60、80和100cm)下室内的流场、气温、相对湿度变化及分布均匀性进行研究;模型经过实测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各测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和2.0%。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侧通风口高度的室内平均风速由高到低依次为距地面60、40、80和100cm;温湿度瞬时变化速率随通风口高度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侧通风口距地面100cm时,室内的温湿度均匀性最优,60cm的次之,27个测点的温湿度变异系数较同时刻100cm高度仅高出1.1%和3.0%;综合考虑降温及除湿需求,侧通风口距地面60cm时室内气流运动活跃,适合夏季降温排湿和换气补气;在距地面60cm基础上提高侧通风口高度,可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减缓降温速度,适合冬季保温排湿;降低侧通风口距地高度可减缓室内环境变化速率,适合极端天气下的通风换气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月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盛楠  吴志强  闫立奇  肖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9-3560,3574
[目的]了解北方地区整个春季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征。[方法]选择佳木斯城郊的一农户家为观测地点,于2009年3月10日-5月30日观测棚内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而研究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的月变化。[结果]3-5月,与棚外最低气温相比,在夜间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最低气温升高了7℃多。3-5月,大棚内的湿度明显高于外界,其中,3月,从17:00开始至次日6:00,棚内相对湿度基本都维持在100%;4-5月,棚内湿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外界。3-5月塑料大棚的平均光强透过率达50%以上,棚内光强高于喜温蔬菜的光补偿点和喜凉蔬菜的光饱和点的时间为6-8 h。[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农民合理安排春季塑料大棚农事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