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 3 种木薯淀粉和 2 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 0.89~1.08、膨胀度 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 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 ℃)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 ℃)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 种木薯淀粉中,以 TPK 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相似文献   

2.
微细化木薯淀粉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球磨设备,以食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对因淀粉颗粒粒度效应引起的微细化淀粉糊化特性、聚集态结构、冻融性、溶解度等的改变进行表征。木薯淀粉经微细化处理后,其黏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及保温过程中黏度下降幅度等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微细化后木薯淀粉黏度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凝胶冷稳定性及溶解度有所提高,冻融稳定性与原木薯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形对光合特性、SPAD值的影响.[结果]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中间裂叶长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0.981、0.810和0.816;木薯SPAD值与叶形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同品种(系)不同叶位之间叶形指标和SPAD值均差异不明显,SPAD值在第6个叶位(最上部全展叶第23片叶)时较高;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木薯最上部全展叶第3~11片叶光合效率最高.[结论]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越长,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值越大,品种(系)光合效率越高;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春1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处理下,木薯‖大豆按50 cm的间作行距进行种植,动态测量木薯的农艺性状,称量木薯和大豆产量,并分析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1)粉垄耕作深度能显著影响木薯生长前期的株高、茎径,粉垄深度越深其株高越高、茎径越大,但对木薯生长中后期的株高、茎径影响并不显著;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株高、茎径均低于单作木薯,但差异不显著。(2)间作条件下,粉垄耕作深度与株高、单株薯重、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产量均低于单作木薯产量,降幅为3.16%~7.19%;其中CF30、CSF30鲜薯产量分别为42 104.4 kg/hm2、39 862.2 kg/hm2,分别显著高于C10、CS10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生理特性,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室外种植木薯,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以针刺法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木薯叶片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7和14 d采样测定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对比分析人工接种侵染后发病叶与健康叶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接种侵染后,木薯发病叶片的Pro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苗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83.3%和112.5%(P<0.01,下同),块根形成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110.2%和120.2%;苗期和块根形成期接种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0.9%和17.9%(P<0.05,下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66.7%和96.4%,PPO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1%和30.4%,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1.2%和28.9%.苗期和块根形成期2次接种侵染后发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PAL活性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木薯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评价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与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系列的SC205、SC5、SC6、SC8和SC10五个木薯品种为材料,于采收后不同时间分析其块根生理变质程度、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比例和淀粉透明度等指标,探讨木薯生理变质与块根淀粉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后生理变质对块根淀粉特性有明显影响,所有品种淀粉特性指标在采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快的是SC205。对各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分别与淀粉含量和淀粉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理变质可导致淀粉透明度的下降,影响淀粉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木薯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为推广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木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华南205、华南8号、桂热4号、D346和F50)为试验材料,于朱砂叶螨第1次危害高峰期调查不同木薯品种受朱砂叶螨危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营养成分及叶片形态特征,分析不同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探讨木薯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机制;在木薯收获期对6个木薯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推选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螨性强的品种.[结果]新选048、D346和F50为MR级别,螨害指数为56.11%~61.41%;华南8号、华南205和桂热4号为S级别,螨害指数为74.26%~84.07%.木薯的螨害指数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水含率、叶片厚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总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SPAD值、叶片蜡质含量、最大裂叶长和最大裂叶宽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木薯品种的螨害指数与块根产量及相关性状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最强、产量相关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可在朱砂叶螨高发区推广种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水含率和叶片厚度等可作为木薯朱砂叶螨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薯内源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为高淀粉木薯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木薯叶片、茎秆和块根中的CTK含量与淀粉积累量,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华南124叶片CTK含量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辐选01则与之相反,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两个品种茎秆、块根CTK含量及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从苗期至成熟期逐渐上升.在淀粉积累的关键时期即块根膨大中期(9月15日),辐选01叶片、茎秆和块根的CTK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均大于华南124,且除茎秆CTK含量外其他指标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说明该时期是形成高、低淀粉木薯品种淀粉含量差异的主要时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南124和辐选01块根CTK含量与淀粉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0;华南124茎秆CTK含量和辐选01叶片CTK含量与其块根淀粉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75.[结论]木薯块根CTK含量对淀粉的积累起促进作用,而茎秆CTK和叶片CTK含量分别对低淀粉和高淀粉木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呈极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木薯粉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糖化酶活力及糖化规律,并比较了同步糖化发酵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发酵效果。[结果]在40~65℃范围内,糖化酶的活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高于65℃时,酶活力开始降低。60℃时糖化效果最好,0.5h糖化率为48.2%,8h醪液中葡萄糖含量达27.5%,已完全糖化。发酵前4h,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发酵速度差别不大,4h后同步糖化工艺的产酒精速度明显优于先糖化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中残还原糖、残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发酵效率达90.3%。[结论]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的效果优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3.
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启示与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形势及广西木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后认为,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良好发展潜力,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我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木薯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的木薯种植,木薯淀粉(变性淀粉),木薯酒精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木薯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本薯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离体繁殖研究。于MS 6—BA0.05mg/L GA30.05mg/L NAA0.02mg/L中进行诱导腑芽的生长和继代培养,诱导和增殖效果较好,于MS 6—BA0.05mg/L NAA0.02mg/L MET4mg/L中进行生根培养,植株矮壮,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6.
以木薯品种华南124和新选048茎段为外殖体,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BA、KT、NAA等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不定芽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MS KT3.0 mg/L;适宜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 NAA 0.1 mg/L.  相似文献   

17.
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分子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相关的淀粉合成机理以及调控木薯淀粉合成关键酶的生化特性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认为人们对木薯淀粉的生物合成机理、关键酶的生化特性与表达调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木薯淀粉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的水解程度(DE值)为指标,对木薯淀粉糖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糖化温度、时间、酶用量、pH和转速等单因素范围分别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温度在60~65℃,反应时间在105~115min,酶用量在1.5~2.5 mL,pH在3.5~4.5,转速约为180 r·min-1时淀粉水解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以3个木薯品种为材料,比较3种生物肥在木薯产量性状上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种生物肥比等值复合肥或清水的对照鲜薯、薯干、淀粉均减产。通过分析其减产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木薯生物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木薯羧甲基淀粉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干法工艺合成羧甲基淀粉(CMS).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醚化剂用量及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木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舍成木薯CMS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80min、反应温度75℃、NaOH与淀粉的摩尔比0.80、ClCH2COOH与淀粉的摩尔比0.60、反应体系水的含量2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CMS的DS约为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