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提高腰果的产量和品质。[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高度的截干抽梢嫁接与插皮嫁接的成活率、新稍萌发情况和产量特征。[结果 ]腰果的最佳截干高度宜在100~150 cm,其萌发新梢数为85.5~87.7条;截干抽梢枝上采用枝接可以显著提高其嫁接成活率(92.7%),其生长状况优于插皮嫁接,且无夹皮层;枝接嫁接产量显著高于插皮嫁接,其产量在嫁接后第4年可达18.1 kg/株;枝接的枝条抵抗风害的能力显著优于插皮嫁接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我国腰果种植的高接换冠技术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红枫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春季北方美国红枫嫁接的方法。[方法]以五角枫为砧木,以美国红枫1~2年生枝条为接穗,采用芽接及枝接2种嫁接处理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嫁接后萌动时间及嫁接成活芽展叶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春季嫁接羡国红枫芽接处理效果优于枝接处理,春季嫁接芽接法嫁接成活率较高,为80.O%,枝接法嫁接成活率为58.3%.芽接处理的萌芽时间比枝接处理早,芽接和枝接对嫁接成活芽的展叶时间影响没有明显差别.但2个处理的叶片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枝接处理嫁接成活接穗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结论]该研究为美国红枫的快速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我国寒冷、干旱、多风地区中华金叶榆的嫁接技术,以白榆为砧木、中华金叶榆为接穗,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和坝下地区分别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嫁接高度、接后套袋时长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坝上和坝下地区均以插皮接的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90.00%和94.50%;坝上地区5月10日、坝下地区4月10日嫁接,成活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00%和94.58%;总体来看,接穗套袋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坝上地区效果尤为明显,坝上、坝下地区套袋时长分别为20 d和15 d时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1.67%和95.00%;嫁接高度对接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嫁接高度升高后新梢长势增强,120 cm高度嫁接的树体冠幅和新梢长度最大,分别为104.04 cm和102.95 cm。并对嫁接后新梢的生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坝上地区物候期较坝下地区延后1个月左右,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70 cm以上和90 cm以上。综上所述,中华金叶榆嫁接时,采用插皮接配合接后套袋技术,同时嫁接高度120 cm,嫁接成活率高,枝条发育快,当年可形成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接穗母树树龄、砧木地径及嫁接季节对毛红椿嫁接成活率及之后发梢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季节对嫁接效果存在影响,秋接毛红椿苗木成活率显著高于春接,但成活发梢率显著低于春接;秋接总抽梢率略低于春接,但未见显著差异;秋接新梢长度显著低于春接。砧木地径对嫁接效果存在影响,嫁接成活率、成活抽梢率、总抽梢率以及新梢长度均随地径增粗而增大,不同砧木地径分组所对应的新梢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接穗母树树龄对嫁接存在影响,各项指标随着接穗母树树龄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毛红椿嫁接推荐使用中幼林的优树穗条,选用粗壮苗木作砧木,在秋季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为油茶产业发展中优良品种苗木培育嫁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枝段、不同芽砧类型3个试验因子进行嫁接试验,测定其成活率和抽梢率。【结果】接穗不同留叶量处理方式中,留0.5叶和1叶的处理,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留0.5叶的处理,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为91.11%和51.67%;接穗不同枝段处理方式中,2~3叶段和4~5叶段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2~3叶段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90.38%和65.18%;芽砧不同类型处理中,带籽砧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分别为93.33%和52.50%。【结论】当年生半木质化绿色枝2~3叶段、留0.5~1叶、采用带籽芽砧嫁接方法,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0%以上,90 d抽梢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6.
毛樱桃作砧木嫁接大樱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毛樱桃作砧木2种方法嫁接大樱桃的效果。[方法]以毛樱桃作为砧木,大樱桃作为接穗,比较腹接和插皮接2种方法进行大樱桃嫁接的效果。[结果]嫁接方法对接穗的成苗率和成活率影响不是很大。采用腹接的方式成活率在85.0%,采用插皮接的方式成活率是86.4%。二者的成苗率差别也不大,成苗率腹接还要高于插皮接,腹接的成苗率为81.0%,插皮接成苗率为80.9%。嫁接方法对接口愈合状况和苗木生长量也有影响,采用腹接接口的愈合程度要好于插皮接,但是插皮接的苗木生长量好于腹接。当年苗插皮接的长势较好,新梢高和新梢粗均高于腹接。[结论]该研究为大樱桃的广泛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核桃苗木枝接愈合过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通过对插皮舌接、贴接和劈接三种不同枝接方法的切片观察,阐述了核桃不同枝接方法的愈合过程及其特点。并通过影响嫁接愈合的诸因子,分析了不同嫁接方法其嫁接适期和对成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进入结果初期的梨树采用插皮嫁接技术进行换头嫁接,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成活率很高。更换的品种接穗采集后要及时贮藏,为了让梨树在改接后都能够基本成型,每一株梨树的改接都要换掉领导干以及2~4个主枝。嫁接的步骤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注重嫁接后的管理,成活后砧木上的部分芽、枝等要保留,对新梢进行摘心,分3次松绑,以提高接穗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以3年生辣木实生树为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截干高度及采摘方式对其鲜叶和嫩梢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叶梢产量有显著影响,截干高度、采摘方式对叶梢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个因子对叶梢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采摘方式)B(截干高度)A(种植密度),交互影响差异均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单株辣木的叶、梢年总产量有增产趋势,且密度1.5 m×2.0 m、2.5 m×3.0m的叶梢产量显著高于密度0.8 m×1.5 m;随着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辣木的叶、梢年总产量有增产趋势,且截干高度1.6 m的叶、梢产量显著高于0.5 m和1.0 m;部分采摘方式的叶、梢产量高于全部采摘。因此,适当减小种植密度,即增大株行距,截干高度保持在1.6 m左右,每次采摘保留一定数量的分枝,可获得更高的鲜叶和嫩梢产量。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有火龙果资源为穗材,本地量天尺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分析影响火龙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做了不同方法嫁接、不同品种嫁接、露地和大棚嫁接等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嫁接方法中楔接法成活率最高,抽梢最快;不同品种嫁接试验中以新红龙果嫁接在量天尺上的成活率最高;大棚内嫁接抽梢早,抽梢数、枝梢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比在露地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生产上提供最佳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嫁接方案,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断根嫁接法对西瓜进行嫁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扦插深度对嫁接苗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自然光和遮阴条件下,不同地温条件下扦插深度对根系生长有较大影响,扦插深度为5 cm时嫁接苗根系生长量较大,而在遮阴条件下扦插深度为1、3 cm时嫁接苗根系生长量较小;自然光下各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均达94%以上,而在地温为30℃遮阴处理后嫁接苗成活率显著下降.[结论]扦插深度及遮阴处理影响了嫁接苗的生长及成活率.自然光下处理嫁接苗其生长势及成活率要显著优于遮阴处理,因此在生产中,在冬春季节,建议将嫁接苗置于自然光照下管理,环境温度在2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麻疯树嫁接的关键技术,采用不同嫁接时间、方法及不同接穗处理进行麻疯树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麻疯树最佳嫁接时间在2-4月份,4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8.3%,接穗采后放置3~5d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劈接、切接、插皮接成活率较高,芽接法成活率低.麻疯树嫁接后接穗的生长与砧木的茎粗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36...  相似文献   

13.
试验分析表明,对B9(Budagovsky)、N29(Malus prunifoliaBorkh.)进行高干插皮接、带木质嵌芽接均具有较高的嫁接成活率,均能有效的进行苗木的扩繁;B9插皮接的最佳砧粗范围在0.5~1.0 cm的径阶内,嫁接接口愈伤最好;N29的愈伤指数在基砧径阶0.5~2.0 cm间差别不大,但均低于同径阶的B9愈伤指数值,表明N29的嫁接苗在出圃及移栽时应适当保护,防止接口的劈裂.越冬休眠枝条的硬枝温床扦插繁殖效果差.认为嫁接繁殖依然是B9、N29用于景观苗木培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红麻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调控红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红麻的纤维产量。[方法]以纤维产量为参考数列,株高、茎粗、皮厚、笨麻率、干皮精洗率5个产量构成因素为比较数列,对8个红麻品种的纤维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红麻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红麻纤维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茎粗>笨麻率。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育种上,红麻应选育皮厚、植株高大的品种;在栽培上,应主攻皮厚,增加植株高度,减少笨麻率,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红麻的纤维产量与皮厚、株高、干皮精洗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单双芽扦插对全球红葡萄成苗及苗木长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葡萄快速高效育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芽扦插和双芽扦插,研究单双芽扦插对全球红葡萄成苗及苗木长势的影响。[结果]采用双芽扦插的全球红葡萄在愈伤组织产生、生根、发芽、插条成活率(87.96%)和移栽成活率(73.81%)方面比单芽扦插好,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单双芽扦插的全球红葡萄幼苗期新梢的长度和茎粗、成苗期的株高和茎粗等生长势以及冬剪前苗的茎粗和成熟节位数量差异都不显著。[结论]在葡萄的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单芽扦插,结合使用生根类产品可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结果年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饲草玉米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cutting propagation of forage maize SAUMZI.[Method]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cuttings at different stem parts and with different internodes numbers and nutrient basis of cutting growth were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Result]The survival of young cutting was high while the rooting rate,germination rate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lower part of old stem and young cutting were all high.The rooting rate and survival rate with two nod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 one node.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young stem and in all stems of two-year-old strain were relatively high while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germination rate,however,total nitrogen content did not show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rooting rate and germination rate.[Conclusion]The young cutting possessed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and germin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嫁接方法对苹果体内铁元素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BH1216低本底α、β测量仪器测定不同嫁接方法条件下不同器官和组织中59Fe的分配情况。[结果]腹接法叶中含铁量显著高于劈接法和切接法;1年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苗高、茎粗也大于劈接法和切接法。[结论]用腹接法取代劈接法和切接法作为果树高接更新品种的方法对于克服缺铁失绿症,促进更新品种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嫁接时期与方法对镇安大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了规范板栗嫁接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6、2007年,在板栗主产地镇安县采用插皮接、劈接和切接3种方法进行了板栗不同时期嫁接试验,研究了嫁接时期与方法对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陕南山区,于3月30日至4月10日采用插皮接,成活率在88.6%-93.0%,当年平均抽枝长度132.9cm,效果较好。[结论]插皮接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盆栽新品黄茉莉穴盘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02-14304
[目的]为黄茉莉的普及推广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从扦插的角度出发,研究盆栽花卉新品种黄茉莉的穴盘育苗技术。[结果]NAA、IAA、IBA3种激素均能明显提高黄茉莉穴盘育苗的成活率,但以IBA处理效果最好,其最适使用浓度为500mg/L,成活率可达89.2%;为了保证穴盘育苗的成活率和质量,基质最好使用进口扦插育苗专用泥炭,插穗剪成2cm且带1个节,保留1对叶片。[结论]采用穴盘育苗成活率高,育成的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能够满足现代花卉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