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的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冷杉林进行了调查。根据pH值、阳离子代换量、营养元素、微生物数量及云杉根部着生小斑块的大小等,分析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的衰退原因。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云杉死亡没有明显关系;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低是云杉死亡的一个因素;云杉衰退与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关系;云杉的生长与根部着生小斑块的大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斑块越大,云杉长势越好,生存周期也更长。  相似文献   

2.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 hm2)最高(226 420.1 kg),柞树红松林(10.0 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云冷杉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山地山杨林>谷地白桦林>谷地落叶松林>柞树红松林;4)在保护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谷地云冷杉林、谷地落叶松林、河岸杂木林、谷地白桦林和人工林为猴腿蹄盖蕨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丰林自然保护区臭冷杉为样本,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了不同海拔3个臭冷杉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其与该区温度、降水及大尺度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臭冷杉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制约,与降水相关性较弱。3个臭冷杉年表均与当年生长季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3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 (P0.05)。不同海拔臭冷杉径向生长对温度、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高海拔谷地和坡上臭冷杉受气候(温度、降水)影响明显强于低海拔臭冷杉。丰林自然保护区臭冷杉径向生长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区臭冷杉径向生长还可能与大尺度气候变化存在联系,AMO对低海拔臭冷杉生长影响较大,而PDO对高海拔臭冷杉影响更强。小兴安岭谷地臭冷杉衰退可能与AMO、PDO的相位转变存在一定关联,AMO和PDO影响小兴安岭地区温度、降水,改变了山谷地带的水分可利用性。大尺度气候变化导致本区最低温度显著升高,树木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加强,又促使这一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4.
2020-04ml 目录     
目的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是影响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云冷杉不同苗高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并分别研究幼苗幼树与周围小径木和大径木的关联性,以探究云冷杉幼苗空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天然更新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8月在金沟岭林场设置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地(0.36 hm2),应用SADIE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林分不同苗高级云冷杉的分布规律。结果云冷杉林分总体直径分布呈反“J”型;色木槭与冷杉直径分布呈增长型,云杉和红松为多峰波动曲线。林分内小径木聚集指数Ia > 1,且随机化检验概率Pa < 0.025,总体呈聚集分布;大径木Pa值为0.025 ~ 0.975,呈随机分布;随林木生长发育,林分空间分布由聚集逐渐趋于随机。冷杉作为主要树种之一,其小径木与大径木空间分布与林分总体空间分布相似;云杉呈随机分布;冷杉幼苗与冷杉大径木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并与云杉呈正相关,其幼苗具有较好的耐荫性;云杉幼苗总体呈空间分离或空间不相关,仅与冷杉大径木呈空间正相关性,云杉与冷杉为良好的伴生树种。苗高Ⅰ、Ⅱ、Ⅲ级冷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Ⅳ、Ⅴ级的幼树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Ⅰ、Ⅱ级云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结论林分内,冷杉幼苗株数较多,与大多林木呈空间正相关,有利于冷杉的林下更新。云杉木材质量较好,作为主要目的树种,其大径木及幼苗株数较少,且幼苗幼树与小径木及大径木均呈空间分离,林下云杉更新状况较差,因此,在云杉幼苗时期采取适当的遮蔽措施,幼树时期进行采伐等经营措施,促进云杉幼苗生长,并通过对冷杉株数的合理控制,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为其释放生长空间,以增加云杉母树株数,提高产种能力及产量,促进云杉更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长白山云冷杉天然林的空间结构对云杉、冷杉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8月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2块云冷杉天然林的典型样地(面积分别为60 m×60 m、80 m×80 m)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整个林分和林分内所有云杉、冷杉的角尺度和混交度,分析整个林分和林分内的云杉、冷杉的空间结构分布情况;然后,将角尺度和混交度对应的5种情况加以区分,对比这5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所有云杉、冷杉近5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均值;最后分析云杉、冷杉不同空间结构对其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块样地平均角尺度均为0.5左右,总体上都呈随机分布;样地1和样地2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65和0.73,处于强度的混交状态;角尺度为0.5(随机分布)、混交度为0.75(强度混交)时云杉、冷杉株数分布最多;从林分整体角度看,样地2的云杉、冷杉平均胸径生长量都稍高于样地1;云杉、冷杉处于随机分布时胸径生长量最大,明显高于均匀和团状分布;随混交度的增大,云杉、冷杉的胸径生长量总体呈递增趋势,表明混交度的增大能促进云杉和冷杉的生长,而且对冷杉的促进作用更强,说明其生长对混交的强弱程度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部针叶林种实害虫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1987年7—8月中法联合调查中国东北部针叶树种实害虫的初步结果,所调查地区有: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五营自然保护区、丰林林业局的母树林、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乌尔旗汗和库都尔人工,天然落叶松母树林以及黑龙江省植物园和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林场所调查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黑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及白皮冷杉。在球果内共发现15种害虫及其被害状,其中最主要的为害落叶松球果的Lasiomma属种类,落叶松球果被害率可达42—95%;其次是落叶松球果小卷蛾,球果被害率达6—2O%;第三位是球果螟,球果被害率达4—8%。 还发现冷杉球果花蝇[L.abietis(Huckett)]和冷杉球果小卷蛾(Barbara herrichiana Obraztsov),它们是我国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1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C59的分类地位。[方法]对分离自伊春市五营区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皮云杉林内的一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菌株进行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8S 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在对该蓝变菌株进行接种的同时,测定了该菌株的致病性,苗木感病后韧皮部的水分代谢,针叶叶绿素含量,韧皮部可溶性糖、蛋白质、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该蓝变菌株为Ophiostoma sp.,该菌株使接种苗木韧皮部发生蓝变,影响苗木韧皮部的水分代谢,导致苗木针叶叶绿素含量、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韧皮部蛋白质含量下降,使苗木韧皮部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上升。[结论]分离自伊春市五营区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皮云杉上的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菌株为Ophiostoma sp.,该菌株对红皮云杉苗木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关联维数可用以揭示森林群落个体空间关联的尺度变化规律、个体空间关联程度及个体关联的尺度变化差异。基于7个样地调查数据,应用关联维数对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中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各群系的群落格局具有较高的关联维数(接近2),个体空间关联程度较高,由离至低依次为:云杉-紫果云杉-糙皮桦林(Q2)1.794 4>岷江冷杉-糙皮桦-白棒林(Q4)1.779 8>辽东栎林(Q5) 1.744 2>岷江冷杉林(Q3)1.699 2>岷江冷杉人工林(Q1)1.665 6>华山松林(Q5)1.640 4>紫果云杉-云杉-岷江冷杉林(Q7)1.634 2。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红皮云杉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树高生长与积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关系,土壤含水率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及红皮云杉的更新。结果表明:云杉5月中旬开始高生长,6月中旬达到高峰,7月中旬停止高生长;胸径生长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速生期,8月初生长开始减慢,并于中旬停止生长。云杉的高生长与积温紧密相关;土壤含水率与苗木高生长相关密切。塔河、乌伊岭、汤旺河、红星的云杉为进展种群,而五营和带岭的云杉为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储存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养分再吸收是植物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研究川西北亚高山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异龄叶的性状和养分再吸收特征。【方法】2017年10月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收集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当年生(1 a)、次年生(2 a)和凋落叶,测量其性状(叶长、叶宽、叶厚和比叶面积)和N、P、K含量。【结果】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叶片中P、K含量均表现为异龄叶(1 a叶>2 a叶)>凋落叶,且元素含量及其生态计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物种、叶龄及其交互效应均会极显著影响N、P、K含量及N/K、K/P;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3种元素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K>P>N,N/P和N/K,说明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的生长主要受N限制;叶性状在物种和年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仅比叶面积对紫果云杉叶的养分含量及其P、K再吸收有显著影响。【结论】常绿植物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异龄叶的性状和养分具有明显差异,叶片养分再吸收是高寒森林适应养分贫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将来的亚高山针叶林养分管理中必须对异龄叶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年、1989年和199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凉水自然保护区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74年至1999年,与其它森林景观要素相比红松林景观要素的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指数高,它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结构功能起着控制作用。应用景观内部结构指数,对保护区内的森林景观要素进行了分析,表明红松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景观要素是以成、过熟林为主,而且红松林景观要素的年龄结构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了解沙地云杉植物内生真菌生态多样性,为沙地云杉内生真菌的种属鉴别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的沙地云杉进行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沙地云杉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选取其中60株进行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从系统发育树可见,菌株聚为2个大分支,分别为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10个小分支对应7个科分属于10个属12种,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与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属,红果型沙地云杉内生真菌菌种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和菌根菌的调查,本文报道了241个树种的菌根类型、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自然分布规律及其菌根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的氮营养吸收特性,并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外生菌根真菌氮营养吸收的影响。由于外生菌根真菌能增强寄主植物的氮营养吸收状况,所以找出适合外生菌根真菌大量快速繁殖的氮源,为菌根生物技术更好的应用与农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冷杉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为研究区,对不同生长状况云冷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冷杉林木死亡率增加,其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亦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死亡程度响应不同,0~15cm土壤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减小,且对云冷杉的死亡响应程度减弱。5种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死亡程度响应表现不一,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死亡程度的加大对云冷杉死亡率响应较大,而转化酶、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云冷杉死亡程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林下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土样测定,分析了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落叶松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部林区各类型云冷杉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不大,原始林稍高,人工落叶松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云冷杉林较低.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云冷杉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性阔叶林、次生性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次生草坡等4种植物群落中20种植物的菌根感染率和土壤中内生菌根菌孢子的分布状况,除了2种植物;荒萁和瘟氏柿外,18种植物均可与真菌形成内生型或外生型菌根菌孢子的4种斗科植物和马尾松具有外生菌根,其它13种植物具有丛生-泡囊型内生菌根,外生菌根菌子实体在以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种的原生性次生林中较多且种类丰富,在松林和次生阔叶林有少数种  相似文献   

18.
龙栖山黄山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应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指出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基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