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玉米成株期根、茎组织中分离获得232株内生细菌,在离体条件下筛选获得20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7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占拮抗菌株的35%.B20-120、B20-006、B20-122、B21-072、B21-016、B20-070等6株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其内生性(以抗利福平120 mg·mL-1为标记)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个拮抗菌株对玉米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有的甚至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体内繁殖,具可转移性.拮抗菌株B20-006和B20-120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菌液浸种处理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67.9%和62.3%,成株期分别为40.2%和39.1%.  相似文献   

2.
拮抗内生细菌B20-006菌株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笔者通过对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研究发现,利用拮抗内生细菌B20-006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效最高达67.9%。同时通过抗利福平B20-006突变菌株回接再分离及利用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技术证明,B20-006菌株可通过根系侵人,具有沿维管束进行转运的能力。为进一步明确其生防机理,本文系统研究了B20—006菌株与宿主玉米相互作用过程中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酯酶等的比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47菌株入侵番茄的途径及其定殖部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47菌株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好防治作用。本研究对该菌株入侵番茄的途径及其定殖部位进行检测。用浸种、浸根、淋根、注射、喷雾、针刺伤茎和针刺伤叶等方法将B47菌的抗链霉素突变菌株从不同部位接种到番茄植株上,一个月后进行接种菌回收,结果发现除喷雾接种法外,用其他方法接种B47菌的番茄植株体内都有B47菌株存在。说明该菌能通过番茄根、茎、叶的伤口入侵番茄植株。将B47菌株接种到番茄苗上,20d后切取茎段,经固定、脱水、渗透、包埋、聚合等处理后,进行半薄切片,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B47菌株入侵番茄植株后主要定殖在维管束的导管中。  相似文献   

4.
辣椒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9  
对健康辣椒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及拮抗菌进行了分离筛选。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部位及种植地 ,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变化为 2 83× 1 0 3 ~ 1 346×1 0 4cfu/g(FW) ;各品种以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 ,其次为根 ,再次为茎 ,果最少 ;不同种植地中 ,前作为水稻田种植辣椒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比旱地种植的多 ,而根、茎、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正相反。拮抗、防病测定表明 ,1 0 8株辣椒内生细菌中 ,有 2 8 7%的菌株对香蕉枯萎菌和黄瓜枯萎菌有拮抗作用 ;来自辣椒叶片和茎杆内的BS 2和BS 1两菌株 ,对 1 3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和稳定的拮抗作用 ,其中对辣椒炭疽病有 57 34%~ 94 0 8%的防病效果 ,并可以在辣椒体内定殖。经鉴定该两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油茶根腐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防治油茶根腐病的高效拮抗菌的拮抗机制,采用研磨法从健康油茶根、茎、叶、果等组织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抑菌谱检测试验筛选对油茶根腐病菌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内生菌,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油茶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75株,对油茶根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8株,其中抑菌圈半径在5 mm以上的6株.这6株细菌的发酵液对油茶根腐病菌等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R6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各病原菌的抑菌圈半径均在10 mm以上.根据对R6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08菌株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对水稻纹枯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有益菌株,应用前景广阔。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的配方,提高该菌株发酵液的含菌量。发酵培养基配方是影响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菌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同。本项研究收集到应用于芽孢杆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20余种,通过摇床培养筛选出较适宜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908发酵的培养基配方:玉米粉1.0%,葡萄糖0.5%,豆饼粉  相似文献   

7.
水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性与潜在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江苏省扬州、南通、常州和徐州等地水稻根、茎和种子分离获得内生细菌736个菌株,其中对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稻纹枯病菌和稻白叶枯病菌拮抗的菌株分别占20.7%、5.4%、3.1%和1.1%,且主要来自根和茎,并有24个和3个菌株分别对2种和3种病菌有拮抗活性。对稻瘟病菌和稻恶苗病菌拮抗的内生细菌转管培养20代后,多数菌株拮抗活性稳定,对其他两种病菌拮抗的菌株转管培养后则拮抗能力大都显著下降或丧失。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高拮抗菌株G87(对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稻白叶枯病菌拮抗)和J215(对稻瘟病菌、稻恶苗病菌拮抗)为枯草芽孢杆菌。针刺和剪叶接种试验表明,大多数水稻内生细菌不致病,少数(3.4%~4.8%)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有致病能力或潜在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Bs916防治番茄青枯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MS平板植物组培法、温室盆栽试验和微生物特异性平板分离检测技术,评估了枯草芽孢杆菌Bs916对番茄的促生、防治青枯病的作用,研究了菌株Bs916对番茄根表及茎内青枯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和对番茄根围可培养微生物含量的影响。在植物组培MS平板中,枯草芽孢杆菌Bs916对番茄植株鲜重具有促生作用,播种15 d后,其鲜重达79.8 mg,比未处理对照增加9.61%。盆栽试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Bs916灌根处理番茄后14 d,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55.6%;菌株Bs916处理番茄后,番茄根表、茎内青枯菌含量和未处理对照的青枯菌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随着时间的改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菌株Bs916处理的根表青枯菌含量约为未处理对照的1/100~1/10,而茎内青枯菌含量为未处理对照的1/50~1/2。此外,菌株Bs916的施用对番茄根围土壤中细菌种群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真菌具有先促进后快速抑制的作用,而对根围放线菌则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s916具有潜在的防治番茄青枯病的田间应用前景,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对烟草的促生机制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内源激素检测及处理烟草植株B-001菌量追踪测定等方法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的作用机制及其自身在烟草体内的群体数量动态等。结果表明:施用B-001菌株后,烟草幼苗鲜重增加了43.01%~57.70%;烟草中吲哚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增加,而脱落酸的含量降低;苗期至旺长期的烟草K326中B-001数量大幅增加,但到成熟期数量大幅下降;1×107、1×108、1×109、1×1010cfu/mL的菌悬浮液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3%、62.8%、70.2%、70.3%。  相似文献   

10.
番茄青枯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从广西一些市县采集番茄茎标本分离得到55个细菌菌株,分属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黄单胞菌(Xanthomonas sp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和欧文氏菌(Erwinia spp.),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经回接测试,有36个菌株为番茄植株内生菌。这些内生菌只有7个菌株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芽孢杆菌B47菌株对番茄青枯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经室内和田间初步防治测定,它对番茄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营养竞争平板筛选法获得了可在大豆麦麸(SWB)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并拮抗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F.solani的芽孢杆菌菌株B006和B010。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种子处理(108cfu/mL,药种比为1∶60)和以麦麸为载体的固体菌剂土壤沟施(106cfu/g,用量195 kg/ha)B006和B010菌剂对真叶期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6%和63.5%,高于商品化学农药35%多福合剂种子处理的防效(P=0.05),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3.8%和24.0%。利用特异引物对生防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bmyB、fenD、bioA和srfAA基因以及srfAB基因簇的片段在2个菌株中均存在,而ituC基因仅存在于B010菌株中。对菌株生防功能基因的分析有助于今后高效菌株的快速筛选和对生防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重要的植病生防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与枯草芽胞杆菌B006共培养发酵滤液的生物活性和生防作用.采用平板培养测定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菌核形成,以及甘蓝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6孔组织培养板测定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杀活性;通过平皿测定和温室盆栽试...  相似文献   

13.
 Treatment of corn seeds with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20-006,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had no effect on type of endophytic bacteria on corn. However, it stimulated endophytic bacterial reproduction in the plants. B20-006 did not affect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of endophytic bacteria in corn roots in early stage. In late stage, population of endophytic bacteria in corn roots treated with the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K. Colonization of the bacteria in corn roots would benefit the micro-ecological resistance of cultivars against the diseas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rain B20006 could enhance the percentage of antagonistic endophytic bacteria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The percentage in the resistant cultivar, Lianyu 11 was higher than in the susceptible one, Lianyu 13.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载体、助剂、稳定剂、紫外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母粉87%、十二烷基硫酸钠10%、磷酸二氢钾2%和抗坏血酸1%;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可湿性粉剂悬浮率为83.7%,润湿时间为23.8 s,活菌数为219亿cfu/g,该制剂在细度、润湿时间、悬浮率、干燥减量、pH值、芽胞含量及杂菌率等质量检测方面均符合可湿性粉剂及微生物制剂的国家标准,且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64%,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可湿性粉剂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从土壤中分离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了明确菌株GB519抗菌粗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了光照、紫外线、温度、pH和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蛋白对光照、紫外线和3种酶作用稳定;40℃~100℃处理1 h抑菌活性稳定,121℃处理30 min活性仅降低了7.4%,具有较好的耐高温特性;在pH 2.0~10.0活性稳定,但pH 11.0~12.0活性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14.9%和18.1%。抗菌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为72.7%。在温室条件下对水稻叶瘟的防效达到80.1%。因此,菌株GB519可作为防控稻瘟病生防潜力菌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为目标菌,通过单因素分析与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其固体发酵基质,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其进行防病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固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6.4%、稻壳粉31.8%、玉米面18.2%、豆粕13.6%、乳糖1.0%、尿素1.1%和ZnSO4 0.11%;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固料添加量44 g/L,料水比1:1.4,发酵温度28℃,发酵初始pH 7.0,发酵时间40~44 h,活菌数可达7.13×1014 CFU/g。该菌剂用量为1.0%时,马铃薯株高和根长显著高于对照(P<0.05),增长率分别为45.25%和28.43%,体内PAL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增长率为16.57%,且对马铃薯炭疽病的预防效果为63.45%,治疗效果为46.70%。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胞杆菌B006是一株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高效菌株,可产生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芬枯草菌素fengycin。为深入了解surfactin在根际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生防芽胞杆菌B006菌株中编码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转移酶Sfp的sfp基因整合到不产生surfactin的模式菌株B.subtilis168(B168)基因组中,获得了重组菌株B168S。重组菌株B168S在1%淀粉平板上不水解淀粉,在5%血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圈;HPLC-ESI-MS检测表明菌株B168S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可产生surfactin。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B168S在黄瓜根分泌物培养基上对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cumerinum(Foc)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R2/R1为1.22;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表明,将菌悬液(106 cfu/mL)浸泡90 min的黄瓜种子播种于无菌石英砂3 d后,菌株B168S在黄瓜根基部和根尖的定殖量分别为菌株B168的2~3倍和9~10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黄瓜苗用浓度为106 cfu/mL的B168S和B168菌悬液蘸根后,移栽到接种Foc孢子(105孢子/g)的病土中,移栽后第3周菌株B168S和B168处理的防效分别为21.1%和17.9%;对不同高度黄瓜茎中Foc的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株B168S处理后Foc在黄瓜茎内蔓延的相对高度低于菌株B168和Foc处理。上述结果进一步明确了surfactin可明显促进芽胞杆菌在黄瓜根部的定殖,并通过抑制枯萎病菌的侵染和在黄瓜茎中的蔓延增强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研制及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胞杆菌母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最佳配方。其配方为:枯草芽胞杆菌母药50%、载体白炭黑20%、分散剂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2%、表面活性剂烷基萘磺酸盐(EFW)3%、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CMC)1.5%、载体硅藻土补足至100%。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含菌量为2.11×1010 CFU·g-1,分散指数89.56,浮游指数87.57,坡度角74°,pH 6.1,杂菌率2.1%,含水率0.67%,粒径8.15 μm,热贮分解率为4.67%,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盆栽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用量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效分别为89.08%和84.95%;田间试验,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在用量为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80.66%。  相似文献   

19.
 以枯草芽胞杆菌母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表面活性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的最佳配方。其配方为:枯草芽胞杆菌母药50%、载体白炭黑20%、分散剂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2%、表面活性剂烷基萘磺酸盐(EFW)3%、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CMC)1.5%、载体硅藻土补足至100%。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含菌量为2.11×1010 CFU·g-1,分散指数89.56,浮游指数87.57,坡度角74°,pH 6.1,杂菌率2.1%,含水率0.67%,粒径8.15 μm,热贮分解率为4.67%,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盆栽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用量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防效分别为89.08%和84.95%;田间试验,枯草芽胞杆菌微粉剂在用量为1 000 g·(hm2)-1时喷粉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80.66%。  相似文献   

20.
燕麦叶斑病是燕麦Avena sativa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由燕麦德氏霉菌Drechslera avenae (Eidam)Shoemaker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多发于燕麦的灌浆期,严重影响燕麦的正常生产。为有效控制该病害,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及水解酶活性测定试验,从燕麦生境中分离获得一株生防菌株Qh-618,对多种病原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达60%以上,对德氏霉菌D.avenae的孢子萌发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水解酶活性检测发现,Qh-618具有较强的蛋白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嗜铁素酶及吲哚乙酸产生活性;经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及gyrB基因测序鉴定其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us。进一步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Qh-618在对燕麦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65%以上;与此同时,Qh-618对燕麦的生长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生防菌Qh-618处理组燕麦的叶绿素含量、根长、苗长、根重、苗重等生物量增加方面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植株。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Qh-618对燕麦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58.57%,此外,燕麦的叶绿素含量、株高、生物量等均有显著的提高,燕麦产量也显著提升,增产11.2%。综上所述,枯草芽胞杆菌Qh-618是一株对燕麦叶斑病具有较高防治潜力的生防促生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