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平菇无病害栽培,是指在平菇生产中,基本不发生病害,并使产菇量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从根本上保证菇农的生产效益。平菇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是指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和出菇阶段的子实体病害两大部分。研究发现,杂菌及病害的发生,均有其各自一定的自然规律,其中各品种又有其各自的发生特点。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基质配比不当,营养严重不足或失衡,使得菌丝不旺、不壮,抗逆性差,杂菌乘虚而入;这与人体营养不良导致体质差、易患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此其一。其二,培养出菇时间过长,一般出菇期为3个月左右,部分栽培长达半年之久,出菇后期…  相似文献   

2.
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杂菌少,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过程中常遇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和瘤盖菇现象,使成功率、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根据菇农多年生产经验和实践,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平菇的栽培过程中,由于杂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品质,给菇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平菇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和杂菌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为菇农提供一些帮助。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一)珊瑚状平菇在原基形成后,子实体不正常分化成形,菌柄细长、分杈,参差不齐,菌盖很小或不形成菌盖。发生原因是未及时通风,供气和光线不足而致。对病状轻微的子实体在通风和光照的条件改善后,只要加强管理,一般可得到矫正,病状严重的子实体,一般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6,(6)
正平菇品种很多,按温度反应类型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高型、广温偏中型、广温偏低型及中低温型。要获得平菇的优质高产,正确选择品种很重要。以上品种中,因高温型平菇出菇期气温高,病害多,所以种植量相对偏少,但高温期平菇的价格却是秋冬期的2~3倍,因此近几年种高温平菇的菇农越来越多。为帮助菇农夏栽平菇获得高产高效,特对高温栽培平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正确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 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杂菌少,适宜栽培平菇,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过程中常遇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和瘤盖菇现象,使成功率、质量、产量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生产经验和实践,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简述如  相似文献   

6.
在平菇栽培管理上,除了受到外源杂菌的侵染外,还会由于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造成平菇生长发育的生理性病害,特别是北方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较剧烈,菇农往往遇到长时间不出菇或者畸形菇多,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接到大量的咨询电话,其中焦点问题直指栽培生产中的三大问题,即杂菌污染、菇期病害、虫害。经对部分病菇、污染菌袋当场查看与分析,结合电话咨询内容,现对当前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一、杂菌污染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1.发病原因杂菌污染的主要品种有绿色木霉、曲霉等,是制种及熟料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杂菌之一。木霉菌的孢子可长期存活于土壤及有机材料或棚内墙体的缝隙中,通过空气、覆土材料、工具以及人体等进行传播,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5~30℃,理论上…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我国食用菌种植主栽品种之一,栽培技术易于掌握,营养丰富,市场销售量大,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而在食用菌制种、栽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栽培不成功或出菇不彻底,以及被杂菌侵染等问题,为减少浪费可将上述培养料经过再处理,再利用,亦会获得较多效益,笔者以杏鲍菇、白灵菇等废料作为主料,采用塑料袋立体栽培,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反季节越夏栽培平菇售价高、效益好,但栽培有一定技术难度。为减少农民因技术问题造成较大损失,现将近几年河北省文安县试验示范栽培的成功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选择高温良种食用菌栽培品种的选择很关键。生产中常见一些菇农没有将蘑菇的温型搞清楚,便直接种植,造成长时间不出菇,减产减收,平菇也是如此。越夏平菇宜选品种:夏平高1号,其子实体分化温度可达36℃,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0.
平菇栽培环境条件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平菇栽培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酸碱度,并介绍了平菇栽培中的主要生理性病害、杂菌、害虫的防治措施及老菇房处理措施,以期为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连续栽培平菇的老菇区,经常发生平菇胡桃病、钮扣病等毁灭性的病害,轻则减产50%,重则绝收,给菇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发酵料平菇栽培技术是在生料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简便、高效的栽培技术,与熟料栽培相比具有栽培成本低、技术简便等许多优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平菇能够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原因,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栽培污染率高、发病率高等难题。玉米芯发酵料冬季栽培平菇发菌期杂菌感染、出菇期病害(如黄菇病、胡桃肉状菌等),往往会导致栽培效益下降,甚至栽培失败。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发酵料栽培平菇病害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各地均有菇农来信、来电咨询说,他们栽培的平菇出完1~2潮菇后就没了出菇后劲,并有不同程度的发黄、干枯或变软、腐烂等现象,重者第1茬菇就染病,而且有区域性发病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这大多是近年来在平菇(包括小平菇)生产中普遍暴发的两种细菌性病害--平菇锈斑病(又称褐斑病)与软腐病:……  相似文献   

14.
<正> 绿霉是平菇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消毒不严和栽培潮湿闷热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常使整袋或整床培养料感染败坏长不出菇来,给菇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地菇农采用『灰膏盐』混合液防治,不仅方法简便、原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平菇栽培主要集中在9~11月,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相对较少,因为夏季高温多雨,易感染杂菌,且菌柄长,菌盖薄,菇形差,不耐运输和储藏,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售价高,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召陵区部分菇农栽培夏季平菇逐年增多,为促进夏季栽培平  相似文献   

16.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但如果出菇期管理不当,受温度、营养、水分、光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菇棚里容易发生不现蕾、幼菇枯死、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袋内结菇、畸形菇等现象,从而影响平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进入冬季低温季节,平菇生产中出现了某些病害和问题。笔者对病菇病袋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相关调研,对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整理成文,希望对发生问题的菇农朋友有些许帮助,给生产正常的朋友提个醒,同时,提出尚未探明原因的问题,与业内人士讨论,希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平菇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本栽培法的宗旨是:以选用耐微碱性、高抗优质菌种一宏兴8号平菇品种为核心,以粉碎的玉米芯为主料,通过石灰调酸、多菌灵消毒、透气式封口的三项有效措施,创造微碱性、低杂菌、易透气的环境,达到抑杂菌、利平菇的栽培效果,实现了平菇开放接菌、生料生产的简易化栽培方式。30~40天全部完成发菌阶段,40~50天开始出菇,菌袋成品率可达98%以上,每kg干玉米芯可生产出1kg以上鲜平菇。一、选用高抗优质菌种选用高抗优质菌种一宏兴8号平菇品种是做好平菇生料栽培的保证。宏兴8号平菇品种是由辉南县石道河镇农科站站长贺忠宝先生从采集众多野生平菇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平菇生产已成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县菇农的支柱产业。但相反,我县在平菇栽培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退菌现象及菇畸形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一、二潮菇结束,有的甚至不出菇,刚发好的菌棒渐渐不见菌丝、有的新出菇成菊花状,卷叶形,鸡爪子等等,轻者保本,重者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20.
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等品种的栽培中,覆土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平菇、白灵菇、杏孢菇等品种的生产中,也有进行覆土栽培的.一定条件下,覆土栽培由于可使料温恒定、水分充足,只要操作得法,其产量相对较高.但对覆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不少菇农却没有足够的认识.根据食用菌生长需要和长期研发实践,在此进行讨论,希望能对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